做一个乐观的人需要具备哪些(你要做一个达观的人)

做一个乐观的人需要具备哪些(你要做一个达观的人)(1)

文/梁冬

摘自《梁冬说庄子·齐物论》

我觉得,庄子就是一位达观的、不讲究绝对对错的人。什么是达观呢?庄子告诉我们,一件事情的正面和反面加在一起才是全面,悲观和乐观加在一起才是达观,悲观的时候应该乐观,乐观的时候应该悲观。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呢?悲观的人是他在眼下生存环境很好的时候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乐观的人在很惨的时候不管是蛰伏还是低头,总是充满生机,顽强不息。巴菲特说,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说,世间一切虽然充满不定的变数,但自在源于无常,无常才是常态,无智才是智。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庄子是道家里的孔子,你看他几乎在每一篇里都拿孔子来讲,事实上帮我们还原了一个真正的孔子。起码在庄子的视角里,孔子是一位更达观、更不纠结的人,而且孔子对于人间世的种种人性,是很了解的,而且很洞察。对于人性,他并不那么悲观,而且乐知天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庄子做到了孔子后来想明白的事情,而孔子做了很多庄子暗暗想做但又没去做的事。对于这一点,我以前不了解,读《庄子》读多了以后才发现其实庄子是很爱孔子的。钱穆先生也这么认为,他认为基本上来说庄子是道家学派里的儒家,儒家学派里的道家;而爱新觉罗·毓鋆老师在解读庄子的时候更是用《大学》和《中庸》的精神来作注解。

在某种程度上,庄子的内心隐隐存在着对做事情的一番羡慕,只不过由于外界的原因导致他最后悟出了一种道,收获了一种超越世间的达观。

《齐物论》本质上讲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

具体体现在我们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呢?我的一位朋友,年轻的时候离了婚,后来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她女儿告诉我,妈妈常说离婚是自己人生中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好和坏真的要看站在什么层面上讲,有些时候她在跟别人讨论作为一个单身妈妈的经历时,那些闺密、女同伴,或者刚刚认识的女士都会报以某种同情,好像她很悲催。但是当她分享完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后,居然绝大部分女人都悄悄跟她说,“其实我觉得你真让人羡慕”。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很难理解好事和坏事之间其实是一个转换,转换的本质就是时间和角度。同样一件事情,或者是任何一件事情,换个时间、换个角度看,它都呈现出我们在世间看到的价值判断的另一面可能性。

我还有一位老朋友,他是很骄傲的人,九十年代上过福布斯富豪榜,是到现在为止为数不多的没进去、没下去、没上去、没出去,而且电话号码还没换的人。那些进去的、下去的、上去的、出去的人,当年也是非常令我们羡慕的人物。所以我们又怎么知道这些进去、下去、出去的结局不是从某人成为富豪榜榜单里的人物那个时候开始的呢?

所以,任何一件事情,你反过来看它,都会让你产生截然相反的感觉,就好比快乐和悲伤的情绪。我们以前总是说,好事隐藏在坏事的里面,坏事隐藏在好事的里面,这其实还是站在好事的角度看坏事,站在坏事的角度看好事,全然没有了解好事和坏事是同时存在的。

我们常常由于自己视野的狭隘,很容易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件事情的好或者坏上面,这其实是人类进化或者人类演化的一个结果。

当我们迅速地对一个人进行好坏分析的时候,就不至于让我们总是处在一种无所适从的状况。就像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出一种看电影的习惯——先不看剧情,也不看里面的矛盾,只看这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常常问妈妈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不知道这是如何形成的,可能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简单地把事情分成好事坏事,把人分成好人坏人,有助于我们作判断,令我们可以趋利避害。但其实,坏人也有很多好朋友,好人也干了很多龌龊事儿——起码想了很多龌龊事儿,他只是没有胆量、没有机会、没有因缘做坏事而已。

做一个乐观的人需要具备哪些(你要做一个达观的人)(2)

本文摘自梁冬《梁冬说庄子·齐物论》,北京紫图图书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梁冬说庄子·齐物论》,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