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他因为砸缸救了谁(司马光砸缸救出的那个小孩是谁)
于是历史的车轮随着轨迹转动了起来,那压在泥土上行驶而去的痕迹更像是一种时间。这是中国皇帝纪年法之中的北宋仁宗皇帝年间。帝国的文化制度和军事成就也才刚刚草创百年,远方军人传来的情报告诉北方的燕云远未到能够收复的地步。
都城之中的孩子们看见了新年之中的第一场雪,已经有人开始期待明年盛夏的丰收。开封城中擦肩而过的众人也许不知道这个低头演算数学的孩子日后会以文学和历史并入到史学家第二的行列之中,但他自幼时砸缸救人的故事就已经开始,这些景色和平凡之中似乎都在宣告,救人之人与被救之人都将名列青史。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原文
司马这个姓似乎从历史之中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已经知道了两千多年之前的汉朝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叫作司马的姓氏,这个氏族的指责其实就是完成对于国家史书的记载和书写,对于这种后代书写者的选举其实也是十分的严格,一般来说并不是学会写字就已经达到,文采和对于世界法则的理解其实都只是刚刚开始,而对于没有明文记载的今天,我们又从哪里去寻找这些要求呢?
事情的真相其实就在哪里,问题在于你能不能靠着自己的慧眼去发现这一切,有的人从生活之中都能悟出大道,有些人你将自然界的法则用文字写出来告诉他去背诵他也不定会明白,只是会觉得这都是你在故意的折磨和挖苦他,而我们从司马迁的生平和所作所为其实就已经知道了。
两千年前之秦汉史学家应该具有的品质是实事求是,不为帝王秀家谱,如实记录时间,文采飞扬,通俗易懂,精通各项。这才是中国古代属于西汉初期司马家族的优良史学传统,这种习惯早在每一个司马家族的小孩之中就已经被培养,只是因为成书的关系造就了两个司马,一个是西汉的司马迁,另外一个则是北宋的司马光。
北宋历史之中对于司马光救人的记载其实只有寥寥几笔,不到一百字的古文不足以演化那个时代的精彩,也不足以说明这个几个孩童所构成的一方小世界和大道理。司马光字按照传统对于名的解释叫作君实,所谓光芒照耀世界其实要做到的就是一个实际。他是陕州夏县的人,到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和当年二十多岁关羽一样喜欢读《春秋》了。
他在学校之中看到老师对于历史春秋之中的讲解不用笔墨记录下来就可以回到家中将这一切都重新整理,然后用属于自己的语言再次讲解给家中的人听,这种奇迹一般的事情和对于上古文言文的无师自通被认为是神童的表现。他读书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如痴如醉,读书读到可以忘记腹中的感觉,忘记时间,有时候一天下来因为读书导致口唇干裂的例子比比皆是。
童年是一个人日后享用不尽的财富,只有在这个时期的人才有最为集中的精力和爱好去研究一切纯正事物,司马光一次在和伙伴们的玩耍之中看见自己的好朋友掉入到了大水缸之中,这种场景就类似于今天的孩童落水却无人敢去救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差别在于那个时候的孩童是真的吓坏了,想不到办法,而今天的国人是害怕惹麻烦上身,祸及自己。司马光则是不同,直接拿起大石头砸缸救人。
司马光到底救的是谁
宋朝时期的历史文献之中似乎没有像今天一样频繁的记载什么救人者被被救者讹诈的事情,司马光的聪明和灵活机动也随着这件事情传了出去,但我们在这件事之中自始至终都是在关注司马光,似乎缺少了人文关怀不知道那个落水儿童后面到底怎么样了,落水这种事情对于他的心智有没有受到影响,能够和大文学家司马光一起他玩伴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呢?
根据北宋的历史记载,被司马光救下性命的这个孩子叫作上官尚光,两个人都有着一个光作为名字的点缀,而这个上官尚光的光字其实是后来被司马光所救之后改变的,是因为他的父母怀念司马光的救命之恩,所以要自己的孩子一辈子都记住他的恩情。那个时候的司马光父亲在河南一带做官,就认识到了这个上官家族。
上官尚光在自己成年以后也是逐渐懂事,知道了当年的一切,又看见司马光在朝廷之中风生水起,便在自己的家乡之中自己出钱出人修建了一座亭子叫作感恩亭,就是为司马光当年救自己性命所建。到后面上官家族显赫之后便将童年的这件事情写入到了他们的族谱之中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还使用自己家族的多余钱财供给当地贫苦读书人上大学,考取功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