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闸限电主要影响(本不合理的做法何来)

一些地方拉闸限电,是为了限制出口企业生产,以此缓解出口的“内卷”,对抗“输入型通胀”?,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拉闸限电主要影响?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拉闸限电主要影响(本不合理的做法何来)

拉闸限电主要影响

一些地方拉闸限电,是为了限制出口企业生产,以此缓解出口的“内卷”,对抗“输入型通胀”?

近日来,拉闸限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事实其实并不复杂,一些地方出现“急刹车式”减排降耗,不少企业被强制性限产停工、拉闸限电。

这些做法本身就暴露出对新发展理念、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认识偏差。然而,在某些自媒体的“解读”中,原本不合理的做法,竟然被赋予了所谓的“深层含义”——认为拉闸限电、限产停工,是特殊的经济手段,是要将出口领域的订单热、生产热主动降下来。

眼下,广大出口企业确实“喜忧参半”。喜的是海外订单源源不断,疫情中全世界都在指望中国制造;忧的是海运价格飙升、集装箱一箱难求、大宗商品原材料暴涨,以及未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

企业有所忧,政府自然应当有所应。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这是疫情以来我国政府始终坚持的政策举措。

比如面对出口行业“一箱难求”的全球性困境,政府部门早已协调方方面面资源,投入化解难题的行动。来自交通运输部和工信部的最新信息显示,经过相关部门的协调,目前我国集装箱月产能已由20万标箱提升至历史最高的50万标箱。据主要班轮公司反映,空箱短缺情况目前已基本缓解,新箱供给已经可以充足保障。

当前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各级政府全力稳外贸,为出口企业保驾护航之时,所谓“限制出口企业生产”的逻辑,无论如何都难成立。

疫情以来,中国出口表现始终抢眼。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广大从事出口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全球“断链”背景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快速恢复高效运转,也为中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防范化解各种挑战提供了坚固依托。

中国经济需要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出口不重要了。如果千千万万的出口企业生意不佳,甚至出现倒闭破产潮,势必影响就业和居民收入。那样的情况下,内需增长、消费升级,只会面临更大压力。

“压减一些出口,内需就上来了”,有些自媒体发表这样的观点无视经济学原理,更脱离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情况,稍有常识的读者不会相信这些故弄玄虚的忽悠。

我国广大中小出口企业,确实存在利润率偏低、产业结构有待升级的发展瓶颈,部分行业内部价格战白热化,一些企业单位产值能耗过高,也是现实中的问题。

疫情下全球原材料价格高企、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更是放大了不少出口行业的结构性矛盾。

此时,企业需要转型升级,行业需要补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并从中深挖潜力、释放活力和创造力,这是当前包括出口领域在内,中国各行各业都需着力的关键点。

而这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都绝不可能通过简单粗暴的拉闸限电来实现。

栏目主编:徐蒙 文字编辑:徐蒙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徐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