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为什么被流放偏远之地(一片竹林引发的)

王阳明为什么被流放偏远之地(一片竹林引发的)(1)

王阳明“格竹”:七天七夜到吐血

我是王和尚,一个五体投地崇拜王阳明的中原小子,一个码字成癖的“伪”文艺青年。如果喜欢本文,请点赞转发。

王阳明“啊呀”一声大叫,一口鲜血从嘴中涌出。眼前的竹子渐渐模糊,王阳明晕倒了,倒地之时他嘴里喃喃说道“假的!都是假的!”

盈盈翠竹,亭亭静立。

这是王阳明苦苦“格竹”的结果。他在竹林中坐了七天七夜,睁大眼睛,冥思苦想,直看到眼睛酸涩,喉头发干,五内如火,以至于昏倒在地。竹子中的“至理”还是没有看到,反倒是落下了病,一生都深受其痛。

王阳明疯了么?为什么要死死盯着竹子?

这要从半年多前说起。

那一日,王阳明在江西完婚,虽然出了“逃婚”的闹剧,婚事到底算结了。但是岳父诸养和却怕了这个任性胡为、浑噩懵懂的女婿,生怕他再闹出什么乱子来,就随时带他在身边,时时看管。即便去衙署上班,也让王阳明老老实实待在官邸,不得外出。

这可闷坏了王阳明。好在官邸有书可看,墙角也有几篓稿纸,百无聊赖中,王阳明就拿来练字。这一练不要紧,王阳明的书法有很大的长进,后来终成明代著名书法家。

王阳明是天才么?可能。王阳明努力么?必须。

王阳明练字十分刻苦,短短数月,十几箱稿纸都让他用完了。诸养和看到空空如也的纸箱,好奇地看着王阳明,说:“都用完了?”王阳明羞涩一笑,说:“嗯”。可见王阳明练字的投入。

王阳明为什么被流放偏远之地(一片竹林引发的)(2)

仅仅刻苦还不够,王阳明还有方法。他后来说:“吾始学书,对模古贴,只得字形。后来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这段话很重要,学习不仅仅要刻苦,还要专心,并且在脑中虚拟字形,揣摩成熟,自然下笔流畅如意了。所谓“胸中自有丘壑”就是这个道理。

喜欢书法的你,对此有所感悟么?

虽然书法有所长进,虽然岳父对他关怀备至,但是娶妻的王阳明终究还是要回家的。

弘治二年(1489年)十二月,十八岁的王阳明携带妻子回老家浙江余姚。新婚燕尔,携妻归省的王阳明却并未表露多少喜悦之情,而是眉头紧锁,思虑深沉,妻子看他的怪样子有点不耐烦。但是看着小丈夫叨叨咕咕的样子,妻子也不好说什么。

王阳明脑中在考虑一件大事。

做圣贤!

小时候,他就对父亲和老师提出“做圣贤”的愿望,结果是不仅没得到赞许,反而备受奚落和质疑。但在岳父家的苦读和思考,又一次激起他的热望来。但是怎么才能做圣贤呢?王阳明却没有方向,陷入了迷茫。

船至广信府(今江西上饶),王阳明突然想起一个人。提起这个人,大大有名,如果问学于他,一定会有所收获。

王阳明为什么被流放偏远之地(一片竹林引发的)(3)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明朝理学大师娄谅,号一斋。

娄谅是个奇人。别人都忙着科举求官,他却奔走四方,寻求圣学之道,还鄙视哪些“伪学问家”,“你们学的都是举子学,而不是身心之学。”听说大儒吴与弼在家讲学,学生众多,娄谅就跑到抚州(今江西)崇仁拜他为师。吴与弼一见他就大喜,说:“学者得有志气,得有真性情,我聪明性紧,你这小友也聪明性紧。”娄谅本是聪明豪迈之人,一听这话自然开心。

但是如何做学问,他也不知道。娄谅不屑科举求官,也不屑琐碎世务。吴与弼看在眼里,就计划点拨他。这一天,吴与弼跟弟子在耕地,召娄谅前去观看,边挥锄边对娄谅说:“学者须亲细务”。娄谅当即便悟,自此转性,以后馆舍里凡有扫除之事,他必亲自去做,从不使唤童仆。

要知道,吴与弼是纯正的程朱理学弟子。程朱理学非常重视“格物致知”,朱熹曾说:“格”乃是“穷尽”之意,穷尽事物之理,是为格物,要想穷尽天下万物之理,就要格尽天下万物,明白各自之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在忽然之间将万理归一,最终悟出世间大的“一理”。所以朱熹强调博闻广识,吴与弼也就要求娄谅用心事务了,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是这个道理。

王阳明为什么被流放偏远之地(一片竹林引发的)(4)

再说回娄谅。娄谅跟随吴与弼潜心圣学,但始终对科举之事不感兴趣。但一个大男人窝在家里搞什么虚幻无用的学问,他父亲和哥哥越看越气,就立逼他去参加科举考试。迫于压力,娄谅没有办法,只好在1463年参加南京举办的进士考试。

娄大师乘船到了浙江衢州,正要开拔往临安进发时,突然天降大风,飞沙走石,不辨牛马。娄大师一看,号令船夫掉头回家!当娄谅施施然回到家,父兄看到他试也没试就回家,更为生气。

父兄问他:“什么都没捞着,怎么就回来了?”

娄谅回答说:“途中遭遇大风,于事不利,故而回家。”

父兄一听,更为生气,说:“照你这么说,刮风下雨你就不出门了呗?要是下冰雹,你是不是要跑回娘胎里去?!”

娄谅淡淡一笑,并不介意,反而安慰他们说:“我这次应试,非但不能考中,反会遭遇奇祸,为防万一,我便中途踅了回来。”

他大哥气到笑了,说:“还别说,出门一趟倒是长本事了,会用大话唬人了!”

正当家人将信将疑之际,果然从南京传来消息,这次春闱因考场失火,考生被烧死者不可胜数。通过这个事件,大家都佩服娄谅的神见。娄谅自己却认为这是他钻研理学,静久而明的结果。

从此娄谅从“娄大师”晋升为“娄半仙”。

王阳明为什么被流放偏远之地(一片竹林引发的)(5)

娄谅在家潜心治学,学问日深。娄谅主张“居敬存养”,认为“何思何虑”,“勿助勿忘”为居敬要旨,“收心放心”为居敬之门;娄谅还提倡“静修”为本,做学问要保持“自然性”。总之,娄谅事程朱理学的忠实信徒,并且笃信“格物穷理”之说。

顺便说一句:娄谅有个女儿,嫁给了宁王朱宸濠为妃,称为“娄妃”。后文王阳明平定朱宸濠的叛乱时,还有娄妃的戏份,先按下不表。

再说王阳明,他携妻子回家省亲,想到江西上饶有一个当代大儒,正在为做圣贤苦恼的他,当然要去拜访。

这年冬天,十八岁的王阳明拜访了六十八岁的娄谅。

王阳明问他:“弟子有志圣学之道,但圣贤做得了么?”

娄谅盯着虔诚的王阳明,笃定地说:“圣人必可学而致!

王阳明大喜,继续问:“怎么学习才能达到圣人境界呢?”

娄谅说:“当从宋儒格物之学入手,万事万物皆有至理,放胆去格就是了!”

王阳明为什么被流放偏远之地(一片竹林引发的)(6)

得嘞!王阳明如获至宝,苦寻多年,原来成为圣贤这么简单,格物嘛,不就是用心用力嘛。这难不倒王阳明。

当然,娄谅还给王阳明介绍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治学态度,王阳明听后心悦诚服,从此敛心于程朱理学。

从娄谅家出来,王阳明就像换了一个人,变得不苟言笑,沉静严肃起来,再也不像以前活泼跳脱,飞扬凌厉了。

回到家,王阳明就遍寻朱熹著作,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这时他有一个姓钱的朋友,也沉心圣学。两人经常热烈地讨论如何成为圣贤,谈到兴起处,忍不住手舞足蹈,悠然神往。但是只谈是不够的,成为圣贤,得付出努力才行。两人达成一致,要想成为圣贤,必须遵循朱熹所说的“格物穷理”。

那还等啥呢?王阳明的爷爷号称“竹轩公”,家里自然种满了竹子。那就从竹子开始吧!

王钱二人跃跃欲试,看着青翠的竹子,不禁露出胜利的微笑。

钱同学说:我先来。说完就钻进竹丛,盘腿而坐,眼睛不错神地盯着竹子,至理啊,你在哪里,快快现形,快快现形!就这样,钱同学在竹丛里坐了三天三夜,直看到两眼昏花,双腿酸麻,脖子僵硬,口水打牙。

那竹子还是在面前一动不动,沉默安详。

王阳明问他:“你格出什么了?“

答曰:“饿!……“

王阳明骂他:“真没用,求圣贤之道一定要专心致志,精力贯注才行。“

王阳明为什么被流放偏远之地(一片竹林引发的)(7)

小钱病倒了,王阳明不服气。他觉得小钱因为定力不够,精力不沛,自己奋发图强,用尽全力才能够成功。

王阳明吃饱喝足,屏息凝神走进理竹丛。王阳明性格中的倔强坚毅在此刻发挥了出来。王阳明坐在竹丛中,一开始感受到微风习习,翠竹摇曳;再后来感受到日升月落,万物循环。

王阳明咬紧牙关,死盯着竹子,用心地揣摩,耐心地询问,苦心地求告,但是竹子还是安静地站在那里。王阳明决不罢休,立志一定要格出“至理“来!但是至理在哪里呢?这丛丛翠竹里到底有什么至理,怎么还不出来呢?

渐渐王阳明头脑开始发晕,身体开始僵硬,但是一息尚存绝不放弃!至理,至理,至理!你给我出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王阳明感觉身边的竹子都在嘲笑他:“看你真笨,我们身上明明有至理,你怎么就格不出来呢?你这样笨,还想做圣贤啊,真可笑……“王阳明咬紧牙关,继续苦撑着,身边的一切都没有意识了,只有眼前的竹子晃啊晃啊。王阳明大叫一声:”你们身上就没有至理嘛,为什么嘲笑我?!“

此言一出,王阳明精气外泄,身体顿时散架了。他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倒在竹丛里。这就是本文开头的一幕。

王阳明为什么被流放偏远之地(一片竹林引发的)(8)

十八岁的王阳明的艰苦卓绝的“格竹“宣告失败,此举带来两个结果:第一,从此王阳明的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损害,终其一生也没有摆脱病体的折磨;第二,王阳明至此对”程朱理学“产生极大的怀疑,也为他今后成为心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那么,最后咱们说一说,是“格物穷理“错了呢,还是王阳明错了呢?

上文说过,朱熹的“格物说“是万事万物都存至理,想要穷理就要就要格尽天下万物,明白各自之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在忽然之间将万理归一,最终悟出世间大的“一理”。朱熹要求不停地“格物“,格到山穷水尽,地老天荒才能将所有的理汇总为一理。

但是王阳明是怎样做的呢?他想通过“格竹“这一物,来明白天下之至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种做法类似道家的“至道如物”或者佛教的“一花一世界”之说。

因此,王阳明首先曲解了朱熹的“格物”说,所以才会“格物”失败。也正因这种失败王阳明放弃了宋儒的格物之说,转而潜心神仙养生之道。

等到王阳明兜兜转转再回到儒学上来时,他的见解和认识才会大不同。

王阳明为什么被流放偏远之地(一片竹林引发的)(9)

王阳明下一步会怎么走呢?他是沉迷于寻仙访道,还是开始准备科举考试呢?科举考试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步入官场的王阳明会遭遇什么挫折和奇遇呢?

请看下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