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围绕家乡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情愫。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家乡的一山一水,都是镌刻在我们心里抹不去的乡愁。

解读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汇聚同心追梦的力量,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酷我音乐共同出品的《我和我的家乡》(第一季)音频节目,已正式上线开播。每期节目将推出一个主题城市,邀请一位青春正能量嘉宾,用笔者独有的乡愁情感,配以讲述者也为此乡人的身份,着力刻画该城市的魅力形象,展现一座城的普通百姓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听一声家乡话,品一道家乡味,心中的那座城与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见了。

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1)

老式的弄堂里隐藏着老上海的烟火气,浦东新区的繁华中展现出高质量的发展态势。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好一个百变魔都。

本期《我和我的家乡》,演员马伊琍将在她的讲述中,带你踏上上海之旅,寻觅最上海的风景。

“远东大都会”“东方巴黎”“世界一线城市”……上海自中国近代开始,就陆续拥有了这些耀眼的美名。但当你深入这座城,会发觉无论什么样的定义,都显得有些局促、苍白。

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2)

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演绎出的上海腔调,融合浪漫,包罗万象。其独有的复合美学是众多城市里少有的气质——东方的里子,西方的情趣,有好看的模样,也有深厚的底蕴。而最让人迷恋的,是那些错落的街巷牵引出的万种风情。

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3)

在上海的中心城区,有十二处历史文化风貌区。每条街道各有不同,却都独具“小上海”风味。爱搞影像创作的人,喜欢去静安别墅转转。这里虽称作“别墅”,其实是上海最大的新式里弄住宅群,也是当年“上只角”的核心。从南京西路穿入,里弄呈行列式布局,南北向的总弄和多条支弄垂直交叉,串联着190余幢老式红砖房。每幢房子均为三层建筑,砖墙瓦顶,简洁古朴,共居住着约900户人家。

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4)

静安别墅

记忆里的弄堂生活,每到早晨和晚上的洗漱高峰期,巷子里总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穿着雪雪白(上海俚语,干净洁白)校服的女小囡(上海俚语,少女)与隔壁的小车鬼(上海俚语,捣蛋鬼)打闹嬉戏,一场孩童间的“骂山门”(上海俚语,吵架)好不欢快;而深藏于支弄里的,往往是最懂生活的隐士,他们爱看老电影,爱用老式留声机听经典黑胶……极具老上海的烟火气。

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5)

弄堂

从威海路穿出,来一碗“阿跷弄堂小馄饨”定定神。老阿姨3秒不到就能包好一颗馄饨,那是30余年的锤炼。砂锅馄饨配半个酱蛋,再加一份传统炸猪排,滋味真嗲!

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6)

小馄饨

吃美了,再到素有“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美称的新华路转转,那里是建筑师们的百变“情人”。漫步在“U”字状互通的新华路211弄与329弄,如同观赏一场世界建筑博览会。从中式古典到美式田园,从英式乡村到法式浪漫,一幢接一幢的花园住宅,风格迥异。也因此,这里被称之为“外国弄堂”。这些经典的老建筑群像在时光的打磨中,慢慢勾勒出新华路“花满屋前,百幢争艳”的好景致。

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7)

花园马路

但上海的气质,不只如此。顺着南京东路走去,站在宽阔绵长的黄浦江畔,背靠着外滩的52幢古典建筑,望着对岸矗立在陆家嘴的东方明珠,谁能想象,眼前这个GDP破万亿的浦东新区,在近三十年前还是一片农田;谁能想象,儿时难以跨越的黄浦江,早已天堑变通途。

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8)

倘若你还想要感受上海别样的起伏变幻,自然是要特地拿出一日,去体验跨街区的24小时。跟着不同职业与个性的人,放眼上海,以各自的审美与姿态互道一声:“侬好”。

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9)

诺曼底公寓

清早,去武康路晨跑,与遛弯的老底子(上海俚语,老绅士)们擦肩,听他们聊着老城厢往事;向诺曼底公寓道一声早安。在闹中取静的城市绿洲吃一粒春日里的青团,或者咬一口老油条粢饭,再揣着莎士比亚作品集去“罗密欧阳台”下独享精神饱腹。

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10)

石库门

中午,带几朵深红色玫瑰去永嘉路偶遇,给路边写生的画家,给正在弹唱的乐手,给书店闲坐的老板。再向他们讨要一句祝福编写成诗,落在明信片上,潜入石库门“慎成里”,丢进老邮筒中;午后,逛逛愚园路,看看时过境迁后的城市新颜。穿过落寞的空巷,寻一家有年头的小馆子,向老厨子点一碗肉圆(鲜肉汤圆)配上排骨年糕当下午茶。临走前,再分别打包一份蟹壳黄和鲜肉馅儿月饼。

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11)

临近日暮,从“上只角”探到曾经的“下只角”。不少上海的文艺青年爱去莫干山路50号的M50创意园,拜访自己的艺术家老友。三五知己围坐在海派新中式实木桌前,听着评弹或交响乐,品一壶小酒,下酒菜往往是自家做的糟钵斗,“阿拉上海宁(上海俚语,我们上海人)活得蛮清爽的”。

这就是上海,散落的街巷里装着痴情的人,说着同一句情话:上海,谢谢侬!

重塑上海风情(东方里子西方情趣)(12)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