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排寒排湿(夏季谨防暑湿伤筋骨)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思是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骨、筋皆属中医五体(筋、脉、肉、皮、骨)。五体既与脏腑经络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又与五脏有着特定的联系。《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谓:“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骨
骨,泛指人体的骨骼。骨具有贮藏骨髓,支持形体和保护内脏的功能。
解剖形态
中医学远在《内经》时代,就对骨骼的解剖和功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如《灵枢·骨度》对人体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等均有较为正确的描述。宋代《洗冤录》中所记载的人体骨骼名称和数量,与现代解剖学基本相符。
生理功能
贮藏骨髓:“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骨为髓府,髓藏骨中,所以说骨有贮藏骨髓的作用。骨髓能充养骨骼。骨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坚脆等都与髓的盈亏有关。骨髓充盈,骨骼得养,则骨骼刚健。反之,会出现骨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异常变化。
支持形体:骨具坚刚之性,为人身之支架,能支持形体,保护脏腑,故云:“骨为干”(《灵枢·经脉》)。人体以骨骼为主干,骨支撑身形,使人体维持一定的形态,并防卫外力对内脏的损伤,从而发挥保护作用。骨所以能支持形体,实赖于骨髓之营养,骨得髓养,才能维持其坚韧刚强之性。若精髓亏损,骨失所养,则会出现不能久立,行则振掉之候。
主管运动: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肌肉和筋的收缩弛张,促使关节屈伸或旋转,从而表现为躯体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骨及由骨组成的关节起到了支点和支撑并具体实施动作等重要作用。所以一切运动都离不开骨骼的作用。
与脏腑的关系
肾主骨:因为肾藏精,精生髓而髓又能养骨,所以骨骼的生理功能与肾精有密切关系。髓藏于骨骼之中,称为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滋养,才能强劲坚固。总之,肾精具有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的作用,故称“肾主骨”。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空虚,就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骨骼发育障碍。所以小儿卤门迟闭、骨软无力,以及老年人的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均与肾精不足有关。
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也是由肾精所充养,故曰:“齿者,肾之标,骨之本也”(《杂病源流犀烛》)。牙齿的生长、脱落与肾精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所以,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成人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都是肾精不足的表现,常用补益肾精的方法治疗,每多获效。
奇经与骨:脊即脊椎,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组成。脊内有督脉,“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人属于脑”(《难经·二十八难》)。故“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素问·骨空论》),“督脉之为病,脊强而厥”(《难经·二十九难》)。所以,奇经之督脉与骨有密切关系。临床上,补益督脉之品可以治疗骨骼特别是脊骨之病。
筋
筋,在五体中指肌腱和韧带。筋性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器官有约束和保护作用。在经络学说中,筋为经筋之简称。
解剖形态
筋是联结肌肉、骨和关节的一种坚韧刚劲的组织,为大筋、小筋、筋膜的统称。附于骨节者为筋,筋之较粗大者为大筋,较细小者为小筋,包于肌腱外者称为筋膜。诸筋会聚所成的大筋又称宗筋。“宗筋弛缓,发为筋痿”(《素问·痿论》)。宗筋的另一含义特指阴茎,宗筋聚于前阴,故常以宗筋代指阴茎或睾丸。膝为诸筋会集之处,故称“膝为筋之府”(《灵枢·经筋》)。
生理功能
连结骨节:筋附于骨而聚于关节,“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脏生成论》),“诸筋从骨……连续缠固,手所以能摄,足所以能步,凡厥运动,罔不顺从”《圣济总录·伤折门》。筋连结骨节肌肉,不仅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而且还有保护和辅助肌肉活动的作用。故曰:“筋者,周布四肢百节,联络而束缚之”(《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协助运动: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的。筋附着于骨节间,起到了骨连结的作用,维持着肢体关节的屈伸转侧,运动自如。肢体关节的运动,除肌肉的舒缩外,筋在肌肉、骨节之间的协同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故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素问·痿论》),“机关纵缓,筋脉不收,故四肢不用也”(《圣济总录·诸风门》)。
与脏腑的关系
肝主筋:“肝主筋”(《素问·宣明五气篇》)、“肝主身之筋膜”(《素问·痿论》)。筋束骨,系于关节,维持正常的屈伸运动,须赖肝血的濡养。肝血充足则筋力劲强,关节屈伸有力而灵活,肝血虚衰则筋力疲惫,屈伸困难。肝体阴而用阳,故筋的功能与肝阴肝血的关系尤为密切。
所谓“筋属肝木,得血以养之,则和柔而不拘急”(《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肝血充盛,使肢体的筋和筋膜得到充分的濡养,维持其坚韧刚强之性,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力。若肝的阴血亏损,不能供给筋和筋膜以充足的营养,则筋的活动能力就会减退。当年老体衰,肝血衰少时,筋膜失其所养,故动作迟钝、运动失灵。在病理情况下,许多筋的病变都与肝的功能有关。如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可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手足震颤等症状。若热邪炽盛,燔灼肝之阴血,则可发生四肢抽搐、手足震颤、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肝风内动之证。
脾胃与筋:“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经脉别论》)。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气血充盈,则肝有所滋,筋有所养。所以,筋与脾胃也有密切关系。若脾被湿困,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筋失所养,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则痿废不用。
因此,筋骨系统正常、经络气血流畅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
在中医理论看来,四季之时均有诱发筋骨病复发的因素。各个季节的诱发因素不同,护养的措施也有所不同。秋冬降温风瑟瑟,需注意防寒保暖;春天风大雨绵绵,需注意防风防湿。
那么,炎炎夏日,我们又该如何养护筋骨,避免慢性筋骨病的发作?今天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林定坤为大家送来一份夏季养护筋骨指南。
夏季养护筋骨的要点
防暑湿
进入夏季后气温渐渐升高,地表的湿气受热蒸腾向上,又以降雨的形式回落大地,并再次受热蒸腾上升,循环往复。因此,夏季是全年之中降雨量最多的时节,且大多来得突然,去得迅速,在岭南地区、沿海地区这一现象尤为明显。
由于夏季气温高、雨水多的气候特点,“暑”、“湿”也就成为了我们在夏季最需要防范的两个“外邪”。自然环境加上人为因素,就很容易导致“暑湿”侵袭,影响我们的健康。
暑湿侵袭人体的危害
影响人体整体的气血运行
湿邪入侵,首先会影响人体整体的气血运行,表现为易疲倦、头昏沉、睡不醒等状态,如果大家有以上的感受,就可能是体内湿气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
影响脾胃运化
若湿气继续积累加重,在脏腑主要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表现为没食欲、消化功能变差、大便粘腻,严重的还会出现皮肤瘙痒、湿疹、脚气等表现。
诱发慢性筋骨病复发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肌肉”,在内的湿邪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亦会导致肌肉失去正常的濡养,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肌肉的酸胀不适、关节疼痛、腰背酸痛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下肢浮肿;或诱使关节炎、关节滑膜炎、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复发。
如何有效防暑湿?
炎炎夏日,我们该如何预防湿邪入侵自己的体内?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讲究!
穿衣:清凉同时,勿忘适度保暖
夏季气候炎热,尤其是南方地区,人们外出多爱穿着短袖短裤,露出颈肩部和膝关节等部位,甚至有露脐、露腰和露肚子等。裸露的区域也因此而失去了衣服的覆盖保护,环境中的风、寒、湿等邪气得以直接侵袭体表,如果恰好遇上机体正气虚弱,则更易趁虚而入,导致发病。
因此,我们在追求衣着清凉的同时,还要注意温差,适度保暖,例如在空调房中穿有领的衣服保护颈肩、少穿露脐装,避免腹部受凉等。
饮食:少吃生冷,健脾祛湿
过多饮食冰冷会伤及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下降,导致水湿滞留在体内不能排出。另一方面,脾负责我们体内的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和水湿,脾胃功能失常也会产生内湿。二者相互作用下,会对我们的脾胃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即便在炎炎夏日,我们也要适当管住口,切莫过度贪凉饮冷。在饮食上,应以健脾祛湿、舒筋活络为原则,可在日常煲汤的汤料或是食膳中加入一些健脾化湿、强筋壮骨的药材。如薏米,白扁豆,荷叶,车前草,芦根、土茯苓,千斤拔,牛大力,赤小豆,芡实,砂仁等。
经常食用此类药膳,可以达到祛除暑湿,舒筋健脾的功效。
居住:空调有风险,冷热需警惕
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大家也越来越离不开空调,几乎所有的室内都会配备空调。凉风虽舒适,但不注意保暖,时间一长,就容易在空调房中受寒,尤其是在炎热室外直接进入到室内低温之中的瞬间,毛孔仍处于扩张的状态,体表正气亦随汗出而耗损,身体便会因瞬间的抵御能力不足,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
因此,我们在室内开空调时,同样要做好“防风”、“防寒”等措施。
出行:随身带伞,及时擦干
夏季雨水充足且来去匆匆,在户外行走和活动时,要注意随身携带雨伞,以备不时之需。
当不慎被雨水淋湿时,即便只是被淋湿了少许,也要注意及时擦干,勿要贪图省事,避免湿气长时间附着于体表,为湿气侵袭体内提供机会。■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林定坤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医学指导:林定坤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大骨科主任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