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有什么特点(奇特的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贵州全省,云南哀牢山以东地区,广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云南境内,海拔一般为两千米左右,到贵州中部降为一千米左右。高原北、东、南三面边缘的河谷,海拔在五百米以下。
云贵高原的地面崎岖破碎,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相互交错。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关山险峻。尤其是贵州高原,实际上是一个山地性的高原。人们用“地无三里平”来形容崎岖不平的高原地形。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样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水,就是它的伟大的雕塑师。云贵高原是长江、西江(珠江的最大支流)和元江(下游流入越南,称为红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这三条大江的许多支流,如长江水系的金沙江、乌江、赤水河、沅江,西江水系的南盘江、北盘江等,都伸进了云贵高原。这些河流象一把把利剑,长期切割着地面,把本来就不很平的高原面,雕刻得更加崎岖,形成很多又深又陡的峡谷。而高原边缘的山地,特别是贵州高原,西有乌蒙山,北有大娄山,南有苗岭,东有武陵山等高耸的山岭,经河流侵蚀切割后,更显得陡峭峻拔。云贵高原上许多河流,都穿行在悬崖陡壁之间,如乌江峡谷,深达三百到五百米,金沙江虎跳涧,峡谷更深达两千五百到三千米。北盘江一条支流——打帮河上源的白水河,在黄果树附近陡然降落几十米,直泻犀牛潭,形成了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深邃的峡谷,湍急的河流,众多的飞瀑,虽然都不利于航运,但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云贵高原的中南部,石灰岩分布面积广大,岩溶地貌特别发育。岩溶地貌在国外通称为“喀斯特”。“喀斯特”一词是由外文翻译过来的。在南欧亚得里亚海北岸南斯拉夫和意大利交界一带,有一个由石灰岩组成的高原,叫喀斯特高原。石灰岩经过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解侵蚀,形成溶洞、暗河、石芽、峰林等稀奇古怪的地形。首先研究这个高原地形的南斯拉夫地貌学家司威治(1865-1928),把这种地形命名为“喀斯特”。
我国云南、贵州、广西一带是世界上岩溶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堆积了深厚质纯而面积广大的石灰岩。黔、滇、桂三省区石灰岩分布面积近四十万平方公里,约占该区总面积的一半。石灰岩沉积厚度达三五千米以上,约占当地沉积地层总厚度的百分之七十。这便为岩溶地貌的发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们又被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到较高的位置,形成海拔一两千米的大高原,有利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的进行。此外,这里还是我国东部东北-西南走向和中部南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地区。东部贵州境内的大娄山、黔湘境内的武陵山等均为东北-西南走向,而西部云南境内的点苍山、乌蒙山和玉龙雪山等为南北走向的山岭。因而这里是一个构造断裂破碎地带。高原上的许多湖泊,如洱海、滇池就是由地层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断层湖”。同时,裂隙节理发育,有利于雨水进入岩石裂缝,加速溶蚀作用。
云贵高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生长茂盛。植物根部分泌的酸类以及植物体分解时所产生的酸类都特别多。因而这里无论雨水、河水还是地下水,二氧化碳的含量都比较高。高温多雨的气候和茂密的植被,为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发育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无孔不入的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沿着岩石裂隙溶蚀出一道道裂缝,如果这些裂缝是直立的,就逐渐形成漏斗状的凹坑和溶沟,再继续扩展到彼此连通时,剩下没有被溶蚀的岩石就成为石芽、孤峰和残林了。如果水沿地下的裂隙溶蚀,就慢慢溶蚀成巨大的洞穴(溶洞)。地表水遇到地下溶洞,就会突然消失变成伏流(暗河)。因此,在石灰岩地区,到处可以看到秀丽多姿的石林,深邃曲折的溶洞,忽隐忽现的暗河和一座座横跨河谷的“天生桥”。山奇水秀,妩媚多姿。
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便形成了云贵高原极为发育的岩溶地貌,其面积之广,类型之多,为世界任何国家所不及。有人观察了云南路南石林之后,称这里是岩溶学的天然百科全书。这并没有夸大。
云贵高原的中部,地势起仗比较和缓,在山丘之间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通称“坝子”。这里土层较厚,灌溉便利,是基本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数城镇的所在地。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风景秀丽。但由于石灰岩地区岩石裂隙和洞穴太多,雨水大部渗漏地下,地面干旱缺水,造成“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死”的景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尝试从暗河和岩洞中引出地下水,灌溉农田,取得了很大成绩。有的还用地下河,发展水电事业。云南丘北县六郎洞水电站,是高原上石灰岩地区利用地下河进行发电的第一座水电站。现在高原上兴建的大、中、小型水库以及机电排灌站等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那种等雨插秧、望天保苗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