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地域偏见(正在影响你了解他)

英国教育家赫·斯宾塞说:“人人反对偏见,可人人都有偏见”。

我记得有一天,和一群同事聊天,谈论起新来的同事。同事A说:“新来的是湖北人,好像是黄冈那边,你们觉得湖北人怎么样?”同事B:“湖北人都精的很(说精字的时候,声调拔高了好几度),是吃不了亏的主。”我说:“别人才刚来没多久,你就这么了解,你亲戚?哈哈哈。”同事B说:"你没听过,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我问:“啥意思?”同事A说:"我百度到了,意思是说湖北人聪明、灵光;又有另一种说法是,湖北人狡猾、奸诈。"我说:“我们总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吧。”有时候我们往往对他人抱着偏见对待他人,对不熟悉和陌生的事物都不愿意去深入接触,以自己的固有印象来认识他人。

拒绝地域偏见(正在影响你了解他)(1)

这样我想起一部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傲慢与偏见》。作品述说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女主角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对他存在着偏见,所以一直对他心生排斥。正因为偏见让他们之间的感情,经历多番周折与矛盾。

拒绝地域偏见(正在影响你了解他)(2)

我们生活中也常出现这种类似的情况,例如:“地域黑”的现象。我们在浏览新闻、微博、贴吧、论坛社区等只要涉及到某个地区、省份、城市,总会有人留言评论说“××地方的人就是不好”,“我就讨厌××地方的人”,更有甚者会展开更加疯狂极端的辱骂,有的还会以标签来定义某个省份。

每个人都对事物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但也不能成为偏见与歧视的理由。

对他人存在偏见主要是我们对他人或者地区以及国家获取的信息不完整、不全面、获取的信息就很单一而影响自己。比如国人对外国人的种族偏见和刻板印象:外国人都比较开放;小日本远没一个好东西;非洲人黑得让人害怕等。我们对事实或者陌生人片面的了解或一知半解,而我们却对片面资讯深信不疑。

拒绝地域偏见(正在影响你了解他)(3)

如果我们带着偏见去生活,这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成长,也影响对事物的看法,让自己变得相对狭隘。

在中国会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虽然现在比较以前已经少了很多,但依然无法遏制这种现象。我有个同事是广西人,在他的意识里必须要一个男孩。他的第一孩子是个女孩,第二个孩子还是女孩,第三个仍然是女孩。或许上天终于眷顾他了,他的第四个小孩是个男孩。有人问他:“如果你的第四个小孩不是男孩,你还会生吗?”他笑着说:“会啊。”在中国的某些人眼中,大概只有男孩才能让家里的香火不断,女孩是泼出去的水,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了。这种重男轻女也是一种偏见,这种现象也造成了许多不公,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冲击,给人口再生产造成严重障碍等问题。

人们对男孩女孩存在偏见和区别对待,而一些地区保护主义在中国似乎也很盛行。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外地人深深的感受到借读费的恶意。虽然国家在2010年就取消借读生收费,但是仍然有些学校置国家政策不顾,强行收取借读费。还有就是高考地域保护政策也让人诟病很久,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种形形色色的现象,是一种群体偏见,对于教育资源和利益趋势的造成的。

拒绝地域偏见(正在影响你了解他)(4)

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亨利·大卫·梭罗说:“放弃偏见永远不会为时过晚”。

如何消除偏见

1.正确对待。面对带有偏见的观念或第一印象,应该和平的心态去对待,如果过于偏激以至于愤怒,往往会导致不理智的行为。人的偏见与从小成长环境和教育以及家庭理念也有一定的关系,也很难一下子消除。有时通过与他人交流,对偏见有着一定的缓解作用。

2.不要带有色眼镜看人,对待他人应该真诚友好。不要看到胖子就觉得他们好吃懒做;抽烟喝酒纹身的就是恶人;看见23岁的年轻人开高级跑车的就认为是富二代。

拒绝地域偏见(正在影响你了解他)(5)

3.包容心态。我们常说:“入乡随俗”。这是对习俗的尊重,也体现了我们的包容心态。我们是有着56个民族不同习俗的国家,而且现在全球化、国际化,差异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我们更应该包容多民族、国家的不一样的地方。世界也因没有相同的一片叶子而变得更精彩。

我们都不愿意他人对我们带着偏见的看法,将心比心,首先自己就不要有偏见的心理。当我们真诚友好的与人相处,或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他,好玩的有趣的事件,还有文化碰撞的魅力。有着包容的心态的人,也更容易发现他人的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