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图试炼图解(神秘的指向标航海地图上的)

文|郭晔旻

有意思的是,在指南针传播到欧洲的早期,由于欧洲人无法科学地解释为什么能“找到”北方,因而显得颇具神秘色彩,一般的航海水手都不敢使用。那些大胆而又谨慎的船长也只敢暗暗地使用,把它装入一个小盒内,不让别人看到。但指南针的巨大实用优势,还是帮助它战胜了人类对于未知的恐惧。

这一优势,说穿了就是航海时的“安全”。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里有这样一段情节。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在讽刺富豪船主安东尼奥时这样说道:“船只不过是木板,水手也不过是人类罢了。地上有老鼠,海上也有老鼠。地上有强盗,海上也有强盗,也就是海盗咯。除此之外还有海啸、暴风、礁石等危险。”由此可见,从事远洋贸易的商人们,绝大部分的财产都压在船上,因此他们的“富裕”总是和“风险”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在引进指南针之前,地中海航行因为气候关系而大受局限。每年的5至10月是天气晴朗的季节,利于船只从西北的意大利向东南的埃及航行,但从埃及返航的船只就很困难了。它们需要先绕道塞浦路斯,再折向西行。而在所谓“天气恶劣”的季节,即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3月,海上阴沉多云,海员不容易辨别方向,航船只能靠岸停泊。结果,往地中海东部去的船队,一般每年只能往返一次。

航海图试炼图解(神秘的指向标航海地图上的)(1)

囊括西欧的波托兰海图

正是指南针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航海的风险。地中海阴沉多云的天气依然存在,却再也不是航海的障碍。不但越洋跨海的航行成为可能,而且有着正确航向的越洋航行,也使航程大大缩短。到13世纪的最后25年里,同一艘船完全可在一年中绕地中海两次环行,甚至在冬天里也能开船。

不仅如此,今天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中世纪的欧洲船长们居然曾将从地中海航行到北海的短短航程视为畏途。在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唯一海上通道——直布罗陀海峡——也是如此。这个海峡西宽东窄,最狭处仅13公里,潮流湍急。尤其是在每年的4—5月间,由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水面温差以及上空的暖湿气流汇聚后所产生的雾区笼罩了整个直布罗陀海峡,其程度竟然可以让站在驾驶台侧翼近距离的两人如同黑夜一样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即便是在各种导航设备完善的今天,这样的雾天也会让航行变得不那么轻松。对于中世纪早期没有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欧洲航海家们来说,这样的航行无疑会成为一场噩梦。

只是在装备了罗盘以后,从地中海沿岸出发的船只才开始小心翼翼地探索大西洋。13世纪末,热那亚(今属意大利)人终于开辟了从地中海直航北海的航线。这条新的航线从地中海的意大利沿岸出发,在罗盘的指引下向西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热那亚人先到达葡萄牙的港口里斯本,之后,向北穿越北大西洋,抵达英吉利海峡与北海沿岸各地。当时欧洲的两大贸易区,南方的地中海贸易区与北方的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就此从海路连为一体。来自东方的丝绸、象牙、宝石、香料等贵重奢侈品,还有意大利的玻璃制品、毛织品等手工制品,与法国的谷物和海盐、英格兰的羊毛、北欧的木材与铁以及罗斯的毛皮、蜂蜡互通有无。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空前紧密。

与中国的情形类似,随着欧洲海船的航迹向着远洋不断延伸,航海图也应运而生。“据记载,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在1270年乘坐意大利热那亚的船只从法国南部启航,跨过地中海到达北非的突尼斯。船沿着意大利西海岸南行6日后,乘客仍旧未看到撒丁海岸,国王有些担心。这时船上官员向他出示地图,判定他们正靠近意大利南部的卡利亚里港。这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提到海图的使用。商人们为了保证航海的安全,不惜花费重金购买更优秀和更准确的海图。制作精美的“波托兰海图”在当时可谓是抢手货。这种海图用“指南玫瑰”伸出的航线来代替经线和纬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元代开始在中国使用的“针路”。在“波托兰海图”上,以其中一个“指南玫瑰”为中心伸出32条航线,在其中16条线的中心点放置另外一个“指南玫瑰”,然后再从这个指南玫瑰上伸出32条航线,从而实现海图的扩展性。据说在一张海图上可以放置17个“指南玫瑰”。也就是说,沿着任意一条在海图上复杂交叉的航线前进,都可以抵达港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