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黄金双配角(黄金大劫案守易攻难)
如果看了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疯狂”系列的电影,再来看《黄金大劫案》,绝大多数人都会给出大写的“差评”两个字。
剧情拖沓、节奏松散、服化道简陋……这是很多人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总而言之,就是太不“疯狂”、太不“宁浩”了。
可是,如果一部影片,永远只能按照导演的成名作的标签和逻辑去拍摄,永远只能躺在曾经的荣誉簿上原地打转。那我只能说,你可能没有完全看懂这部影片,也可能太小看了导演宁浩。
01 荒诞的剧情、失败的英雄:所有物质终将消逝,唯有精神生生不息
《黄金大劫案》一大为人所诟病的点就是剧情上的荒诞。这个荒诞,不同于“疯狂”系列的无厘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黄金大劫案》的荒诞,对很多观众来说,到了一种不可接受的地步,近乎魔幻主义的剧情结构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 首先,是剧情逻辑上。
比如几个演员,利用拍戏的烟火道具等,就制造了一场空袭假象,成功骗过了运送八吨黄金的日军的信任,将其全军俘获;
比如主人公小东北最后战败了所有日本军队,起到关键性作用的,竟是从天而降一的辆装甲车。装甲车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运送到重兵包围的银行附近而不被人发现的?
诸如此类的逻辑漏洞还有很多,看起来的确有一种近乎离奇的荒诞感。
小东北意外卷入黄金劫案
- 其次,是人物设计上。
影片里英雄的救国行动,并非如以往我们看到的那样精密策划、无往不胜,他们的行动绝大部分都是失败的。
从一开始,负责接头的同志就被日军抓住,光荣牺牲,接头失败;为了策划劫走黄金,救国会花钱去买军火,结果被人骗钱,失败;好不容易有机会拿到黄金的运送路线,又被小东北的一场闹剧意外中止,行动失败;最后决定刺杀国外来使,短兵相接,火拼现场全员牺牲,失败……
救国会的行动似乎总是成功的少,失败的多,他们也并不如人们常规想象中那样训练有素、头脑精明,能力超群。
救国会的行动以失败为多
可是,就在这样一种近乎荒诞的剧情逻辑和人物设计的背后,从另一个角度,却可以解读出导演另一层的用意:所有的物质终将消逝,唯有精神生生不息。
其一,故事是荒诞、无厘头的,导演也是在用这样一种方式从侧面影射当时的社会。伪满洲政权下的社会,就是这么光怪陆离:各种势力、各种派别粉墨登场,军阀、满清遗老、新派商人、街溜子党、土匪……这些人的群像共同拼凑起了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其二,所谓英雄,并非他们真的能力卓越,也并不是他们装备精良,他们本身只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平凡普通人。可是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他们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眼中有信仰,心中有国家,才敢以平凡之躯投身革命,“我以我血荐轩辕”。
“疯爹”以命唤醒小东北
其三,正是因为在这频繁失败的行动的映衬下,更凸显出影片真正要表达的主题: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任何行动都有可能失败,唯一不变的,是信仰和精神的传承。
从影片一开始,革命党甲与慕容白在电影院交接失败,慕容白将消息传递给了小东北;救国会的其他成员接过慕容白的接力棒,继续他们的黄金截取计划;救国会行动失败,小东北接过救国会的接力棒,继续跟日军作斗争;最后,他来到影片开头的电影院,跟革命党传递信息,而前来传递信息的对方,竟然是一开头就牺牲的革命党甲的哥哥……
这才是影片真正想要向我们传递的:所有的物质都有可能毁灭,所有的行动都有可能失败,这个世界充满荒诞,但有一种精神永远生生不息,有一些力量永远不可抗拒。
救国者薪火相传
02 从多线索叙事到单线索叙事:没有所谓立命之本,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疯狂”系列的电影,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线索叙事”,这也可以说是宁浩的“安身立命之本”。至少,在内地导演中,宁浩是将这一套玩得最高明的。
所谓多线索叙事,通俗的解释,就是古代说书人最常用的一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按照不同的线索进行叙事,最后归拢到统一的点上,形成对事件的整体理解。
可是,这种在观影者津津乐道的叙事方式,宁浩却出人意料地说自己那是属于“抖机灵”。
宁浩谈“黄金大劫案”
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多线索叙事是一个可以藏拙的方法。因为多线叙事要求事件非常密集,而且时间跨度很小,这样观众看来会有非常饱满的感觉,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物塑造的压力。
因此,在经历了连续几部的多线索叙事之后,《黄金大劫案》里,宁浩回归到了最常规的单线索叙事。这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宁浩的退步,但实际上却是一次挑战。
就好比一个做出了满汉全席的厨师,决定做一碗最简单的蛋炒饭,要想把蛋炒饭做出满汉全席的惊艳度,并非易事。
小东北也有着对金钱的贪婪
《黄金大劫案》讲的是伪满洲国背景下,日军打算用八吨黄金购买军火。救国会策划劫下这批黄金,以阻止军火交易。自称是街溜子党的街头小痞子小东北,阴差阳错之间,就卷入了这起黄金大劫案。
影片讲的虽然是劫金案,但对主人公小东北来说,却是一次人生的历练成长之路。
最开始,小东北是一个对国事漠不关心,只求自己能吃饱饭的街头小痞子。他甚至看到路边乞讨的小孩,都认为那是“骗人的”,用小伎俩骗走了小孩挂在脖子上的银锁。
小东北只想争一口气,不被人看不起
到中途,他想要参与救国会行动的时候,也还并没有什么民族大义。他想的,一是救国会老大答应事成之后给他一成黄金;二是救国会的人看不起他,认为他“游手好闲,败事有余”,他无非只是想争一口气。
再到最后,救国会的人都因为刺杀行动失败全部牺牲,小东北自己也死里逃生。就在他濒死的那一刻,他才想明白“有些事情,比命重要”。
这个时候的小东北才真正成长起来,转变为一个想要救国救民的英雄式人物。
因此,要完整地展现主人公这心路历程的转变,从街头小痞子到民族大英雄的成长,依靠单线索叙事,其实能更好地将故事铺陈开,突出各种关键性的矛盾点。我想,这也是宁浩为什么放弃他一贯擅长的多线索叙事的原因——一切,都是为电影服务,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小东北无意识背叛了救国会
03 枪与玫瑰:掺杂了文艺元素的新式宁浩电影如果了解宁浩本来给这部影片取的片名,我们可能对宁浩想通过这部片子表达的东西会有更直白的理解。
宁浩曾经吐槽说:“最讨厌的片名就是疯狂XXX,第二讨厌的就是‘黄金大劫案’,它应该是叫‘枪与玫瑰’的。”
果不其然,宁浩在努力摆脱“疯狂”系列的烙印,从《枪与玫瑰》的片名就看得出,他想走情怀路线,想从小人物的在小空间里的表现,上升到“家”与“国”的大空间统筹。
宁浩自己认为,影片中小东北的成长是一种撕裂式的成长,他要成长,就要一路丢掉友情、亲情和爱情,才能获得最终的成长。
他把救国会的成员当成了自己的好兄弟,他们交过命,最后却因为小东北的无意识背叛,导致了团队覆没,友情丢失;
救国会成员的牺牲促使了小东北的成长
小东北的疯爹,在最后的紧要关头,舍出性命,救了小东北和救国会成员,也换来了小东北的成长;
小东北为了拿到黄金运送的路线图,不惜利用银行行长的女儿顾茜茜,可没想到顾茜茜真的爱上了他,他自己也被顾茜茜的善良美好所打动。可最后,在这战火纷飞的混乱时代,爱情依旧那么渺小和脆弱,随风而逝。
各种情感的穿插,尤其是当个人的情感跟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影片就会在单纯的幽默搞笑的基础上,多了一分情怀,也多了一分深刻和厚重。
枪与玫瑰,家恨与国仇
影片的最后,当小东北回到电影院,在放映的影片中看到已经牺牲的救国会老大芳蝶,和单纯美丽的顾茜茜时,他的怀念和泪水,让这部影片一下子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或许,这就是宁浩在努力追求的境界——笑中有泪,家国情仇,掺杂了文艺元素的新式宁浩电影。
04 结语
《黄金大劫案》是宁浩一次由“疯狂”到“情怀”的转变探索之路。这部影片里,宁浩不再“疯狂”,他刻意屏除了曾经的套路和模式,想要在黑色幽默的基础上,力图将格局放大,将视野放宽,再深挖另一条疯狂与情怀的平衡之路。
这条路,诚然有走得不好的地方,节奏松散、配音缺憾、人物刻画流于表面,但是,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探索”,在于导演对个人能力边界的勇于拓展。
崔健的歌是对影片最好的注解
有一句话叫做“攻城容易守城难”。
可是,放在创作者身上,这句话就要变换成为“守城容易攻城难”。对于一个已经有了自己得到市场认可的固定创作模式的导演而言,在原有的模式和框架里复制,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真正的难,在于敢于颠覆重来,敢于另辟道路去探索未知与不能。
我们愿意看到的,是更多的导演走出舒适区,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有变化的体验,哪怕这种尝试带有瑕疵。因为留有瑕疵永远漂亮过重复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