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

两千多年前,佛陀觉悟后,为令一切众生脱离苦恼,于余生四十五年间,足迹踏遍恒河两岸,讲经三百余会。既建立了人人平等,法味同尝,财味共享的僧团,又度化无数世俗弟子,从而开创了以教育为本的佛教。

佛陀的教育思想,非常的博大,所以探讨佛陀的教育思想是件比较困难的事。这里将佛陀的教育思想分为态度、方法、内容、目的四部分,今天为大家分享第一部分。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1)

教育的功能与限度

佛陀在成等正觉,证得实相之后的第一句话是:“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切众生本来都具有可成就佛道的佛性,而之所以不能觉悟,是因为执着于贪欲妄想等烦恼而不愿舍弃。佛陀类似的言论还有:

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

善男子,诸佛法尔。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但彼众生烦恼覆故。

此中所言“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与“如来之藏”实际也就是众生之佛性。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2)

佛陀认为既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因为烦恼障蔽而不能显现。那么拂去众生心性上的尘垢,显发众生自性的光明;令一切众生远离污秽垢浊,令一切众生皆得安祥自在。这就是佛陀的教育功能。

不过,虽然说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也都有成佛的可能。但是由于环境及自身条件限制等原因,“佛是以人身而实现正觉解脱的圣者”,那么,“究竟成佛,不是天神,也不在天上,惟有在人间”。天神尚且不能,其它道的众生当然就更不容易了。故经云: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3)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着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法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之达,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4)

又: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5)

世尊告曰:可用人间之食用饭如来,所以然者,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6)

所以说:“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诸善果故。……如是一切圣贤道果,皆依于人而能修证。”这就是说,学佛,成佛还是要在人间,以人身为主。那么,佛所教化的主要对象也就是人了。

佛陀对教之态度

有教无类

佛陀教诫弟子,要具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就是说人不但要对跟自己有关的人慈受,而且还要对与我不相往的宇宙之间的一切众生慈爱,把它们看作与自己休戚与共的一个整体。

这与儒家所主张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子其子”具有着同样的性质。可谓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正是基于这一精神,生于贵族的佛却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特权和种姓制度。

根据佛教,种姓或肤色不能阻止一个人成为佛陀的信奉者,或出家成为由圣修者组成的高尚僧团中的一员。渔夫,拾荒者,妓女与武士和婆罗门一道,自由地被加入僧团,并给予相同的地位。

理发匠优婆离先于其他僧人,被指定为持戒第一的大弟子;深受国王和贵族尊敬的阿罗汉输泥陀,他原是一个胆小如鼠的拾荒者;富有哲学思想的莎提原是一个渔民的儿子;妓女阿帕般利加入僧团后,证得阿罗汉果;罗玖摩罗曾是一位女佣,当她要自杀时,佛陀渡化了她;普玛也是一个女佣,佛陀没有接受她主人给孤独富翁的邀请,而优先前往她里渡过安居期;输婆是一铁匠的女儿;闍跋是一猎鹿者的女儿。这样的事例在佛经中举不胜举。这充分显示了佛教的大门向大家敞开着,没有任何分别。

这就是佛陀的有教无类,这是真正的有教无类。所以经云: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7)

舍一切善根一阐提,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无想,若有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8)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9)

诲人不倦

《长阿含经》云:

师长应以五事敬事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问,令善解义,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以所知,诲受不吝。

佛陀就是以这种精神来给弟子们讲法论教,对弟子进行谆谆教导的。

佛陀坚信一切众生皆可以成佛,即使是性情鄙恶,邪见深重,刚强而难以调伏的众生,也不能被抛却舍弃;他教化众生不知疲倦和劳苦,甚至不惜身体性命。比如《华严经》云:

不以众生,其性弊恶,邪见嗔浊,难可调伏,便即舍弃……不以众生数起过患,难可忍受而于彼所生疲厌心。

又云:

我应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报。众生有恶,悉能容受,终不以此而舍誓愿……普令众生皆得安乐。

又云:

教化众生永不厌倦,随其心之所乐而为现身说法。

《僧伽吒经》卷三亦云:

如来为诸众生,令得安稳,不惜身命,拔诸系缚,令得解脱。

同样的话语与描述经典之中还有很多,但这样的事例更多。在《毗婆沙论》卷七十九之中就有这样一则事例:

有四个国王来向佛陀请教佛法,佛先用摩竭陀的俗语为他们把四谛之理讲了一遍,只有两位国王领会;佛又用南印度之边国的毗陀罗语来讲了一遍,仍然有一位没能领会;于是佛又用弥离车语讲了一遍,他们这才全部明白。由此之一斑便可知佛陀教化之耐心与细心。

佛陀不但自己诲人不倦,就是弟子们,他也告诉他们不要吝惜知识道法,不管遇上什么人请教都应该给予热心解答。否则,还是一种违反戒律的行为呢!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10)

佛陀对学之态度

博学精进

根据《大智度论》卷一及其它一些经典记载:佛陀在还没有出家之前,就已经非常努力地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技艺。他很小之时就精通了四吠陀、五明及武术等,结果连教他的老师都自称不如他了。

佛陀在出家求道之后,更是精进异常,先后跟多位老师参学。为了觉悟诸法的实相,在林中苦行,日食一麻一麦,并且一住就是六年,瘦得皮骨连立。正是由于这股勇猛精进的精神,佛陀最终才排除了各种艰难险阻而成就无上大道。佛以自身的行动告诉世人,世上没有不经过努力就能得到的好处;佛以亲身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就终会有成功的时候。所以,经典之中有大量的有关佛陀告诉弟子们要努力上进,要珍惜身命光阴的言论。比如《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云:

昼则好睡眠,夜觉多悕望,独昏无善友,不能修家务。朝夕不肯作,寒暑复懈惰,所为事不究,亦复毁成功。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至终无忧患。

《法句经》云:

若人虽然生长百岁,不如生长一日,坚毅励行努力。若人虽然生长百岁,不见最高的真理,不如生长一日,得见最高的真理。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三云

求善知识,身心勿生疲倦;见善知识,勿惮劳苦;亲善知识,勿退转;供养善知识,勿有间断。

《大集经》云:

若能精进,系念不散,则休息烦恼,不久得成无上菩提。

《遗教经》云: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11)

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若行者之心,数数懈怠,譬如钻火,未熟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12)

因此,我们应当时常警醒,如《法句经•无常品》所言: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13)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生命如是,逝者不还。是日已过,命亦遂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14)

其实,佛陀勤学苦修的事迹不惟今世有,就是过往之世亦有许多。如《涅槃经》中讲述有佛陀前世在雪山修行时,为了求得半句诗偈,而舍身得正法的事迹。《心地观经》中有他和弥勒菩萨同在弗沙佛处学道,因为他比较用功,而得以比弥勒早成佛道的事迹。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15)

近善知识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16)

《法句经》云: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17)

贤人、智者、博学者、忍辱者、持戒者、圣人,依附这样的善慧者,如月顺从星道。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18)

《华严经》中佛云: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19)

菩萨,近善知识,承事不倦,常乐闻法,心无厌足,随听随得,如理思惟。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20)

这都是告诉我们,在修学的过程中,要向一切善知识 广参博学,要认真听闻思惟。

佛陀是非常注重善知识的亲近与学习的。因为人的心性是无记的,如果经常接近的是恶法,那么时久天长,人一定会有许多坏的染习。相反,如果接近的都是清净良善之法,那么人也就少去造作恶业了。比如《增-阿含经》云: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21)

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当近善知识,人中最胜者。人本无有恶,习近恶知识,后必种恶报,永在暗中行。

又《佛本行集经》云:

犹如在于鱼铺上,以手执取一把茅,其人即同鱼臭,亲近恶知识亦如是。若人手执沈水香,及以藿香麝香等,须臾执持香自染,亲附善友亦复然。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22)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能接近恶人。偿若真的谁都不去接近恶人,那么怎么渡化他们呢?所以佛认为,那些定力深厚通达佛法妙旨的菩萨是可以接近恶人的。他们不但不会近墨而黑,反而会因此而增进道业,自利利他。如《优婆塞戒经》卷一云: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23)

一切恶友,诸烦恼业,即是菩提道庄严伴。何以故?一切凡夫无有智慧正念之心,故以烦恼为怨敌;菩萨智慧正念具足,故以烦恼而为道伴,恶友及业亦复如是。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24)

《维摩诘经•佛国品》云: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25)

譬如不下巨诲,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佛陀给了我们的启示(两千年前佛陀的教育思想居然这么先进)(26)

来源 | 中国佛学院

作者 | 体恒

原标题 | 孔子与佛陀教育思想的比较图片来源 | 十愿百科

摄影 | 妙传、慧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