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出土的商朝人头像(河南安阳发现商代牛距骨)
河南安阳市殷墟遗址内,考古专家意外发现了商代时期的牛距骨,后来经过破译才发现,原来毫不起眼的牛距骨,居然还存在十分特殊的用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1928年,考古专家在河南省安阳地区发现一处古代遗址,并将其命名为“殷墟”。初次发掘为期18天,总共出土800余片有字甲骨以及铜器、陶器、骨器等多种文物。在此之后的数年之中,殷墟又被发掘多次,并顺利找到了商朝王宫的遗址,证实了《竹书纪年》关于商代晚期都邑地望的记载,由此使得殷墟遗址曾经是商代晚期都邑的结论,成为了不可动摇的定论。
谈到这里,我们应该一起看看殷墟遗址中究竟出土过哪些文物?据考古专家称,几十年来,在殷墟遗址中发现的文物种类极其繁多,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其中礼器包括鼎、斛、簋、觚、爵等,而乐器有铙、铃、钲等。
兵器则有戈、矛、钺、刀、镞等,工具类包括锛、凿、斧、锯、铲等,更重要的是,遗址内出土的生活用具更是极具工艺性,包括青铜镜、杖首、漏、勺、箸、器座、角形器等,其形制之丰富多样,纹饰之繁缛神秘,极大的反映了先民的审美观念以及艺术发展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考古专家们不断地努力,文物的发现也在不断丰富,对殷墟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宽,其中包括地理、地貌、植被、资源、动植物等。与此同时,也极力描绘勾勒出了商代人生活的真实状况。从人种、人口、家族组织,到建筑业、手工业、埋葬制度、祭祀制度等方面,诠释了晚商时期的社会性质,令商朝逐渐成为信史。
提到殷墟,可能大多数读者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就是甲骨文。诚然,甲骨文的发现起源于殷墟,也是华夏古文明最灿烂辉煌的一个印记。甲骨只是一种兽骨,是古人用于刻录文字的载体。可是在清末民初之时,不少当地农民在挖出甲骨之后,都将其误认作是“龙骨”,纷纷将其卖到药房中换取钱财。直到后来,才有金石专家获悉此事,及时将所有甲骨买下,为我国文化宝库挽回了巨大的损失。
毫无疑问,在我国考古界,甲骨文对于研究古代文字及社会性质存在极大的帮助,是现代考古专家研究商代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殷墟进行发掘时,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了不少未经打磨过的牛距骨。可是由于其上并未存在相应的文字,故此也未能引起诸多专家们的注意,以至于不少出土的牛距骨都被扔进了垃圾站。
可令人想不到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原来就在牛距骨之上,考古专家们居然发现了一些微小的文字,通过相关设备检测鉴定,专家们终于看清了其上的文字,即“甲申日,王赏赐小臣奉。王说:‘ (赐给你)使用。’这是王使用的距。”也就是说,别看它只是一块小小的牛距骨,但是它却与当年的商王存在极其亲密的关系。
此时一个问题又出现了,牛距骨究竟是什么骨骼?其实牛距骨就是牛脚趾骨前方的一块骨骼,其本身造型特殊光滑且坚硬无比,适合做平时在手里把玩的玩物。谈到这里,可能您还是对牛距骨没有太多的印象,我们可以举个例子进行类比,如东北地区早年流行玩一种游戏,名为“嘎啦哈”,此语为满语音译过来的词汇,实际上,这种玩具就是一种由猪或者羊的距骨制成的玩具,它的玩法极其多变,是当时孩子们最难以忘怀的“宝贝”。
谈到这里,我们也能清晰地发现,其实在冰冷坚硬的甲骨上,不仅仅只会记录所谓的卜算之词,它也反映了古代君王与王子们的生活,看似严肃的甲骨,原来也能被当成是可以玩耍的玩具。也正是因为它的出现,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古代君王作为“人”的真实场景,原来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存在与孩子们共同玩耍温情的一面。考古的魅力就在于此,它既是严肃的,又是相当有趣的,更是可以为人们带来十足关怀的一场科学之旅。
参考资料:《考古》 黄微微著 河南出版社出版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