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中秋活动与习俗(叫做广东人的中秋)
中秋夜
只想到赏月、吃月饼?
那就太小看广东人了!
有一种中秋
叫做广东人的中秋!
有一种团圆
叫“一家人最紧要齐齐整整”
有一种回家
叫“翻屋企”
有一种温暖
叫“月光光 照地堂,
虾仔你快高长大啰!”
即使中秋不能回家
有一种漂泊在外的安心
叫做“胶己人”
潮汕人出门在外
听到一句“胶己人”
就知道是自己人
在广东
除了赏月
还有无数种中秋习俗
拜月光
广东人拜月光的习俗,从古代就开始兴起。中秋节,很多广东人家吃完团圆饭,就会在家门口或是天台摆开桌子,摆上贡品,焚香拜月。
“树中秋”,扎灯笼
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树中秋”离不开扎灯笼,孩子们在大人们的帮助下,用竹纸或水果皮扎灯笼,最简单的是柚皮灯。
相传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事,先是由刘伯温卖灵符倡变,众人相约中秋夕竖旗举灯为号。自此之后广州始有了竖旗举灯之习俗。
旧时广州的房子多有楼台,中秋之夕,人们会竖旗在楼台、屋顶上,旗多为七星旗,白色底,用红色狗牙镶边,以纸制或用布制。七星旗之下,再横担一长方形旗,用艳色绸缎制成,上书“庆贺中秋”四字。另有灯笼,到了夜里,燃烛放内,用绳系在旗杆或竹竿上。有钱人悬灯笼多至数百个,普通家庭一条旗杆、两个灯笼,十分欢喜,但穷人既无房屋,又无灯笼。故有粤谚云:“八月十五竖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楼上吹箫管,有人地下皱眉头。”
烧番塔
肇庆高要和鼎湖区的乡村中秋节至今仍保留“烧番塔”的习俗。中秋之夜,在村中空地用砖头石块垒砌起“塔”,燃烧的草料从“塔”喷出,村民边烧边唱“番塔”歌,场面十分壮观。当地的老人称,“番塔”火苗高升就代表吉祥,升得越高越好。
当地的老人称,“番塔”火苗高升就代表吉祥,升得越高越好。中秋那天白天,小孩子们都喜欢聚在一起砌番塔,小孩会家家户户会串门,比比谁家砌的番塔高大、威猛。在中秋晚当晚,村与村之间就会来一个“烧番塔”的比拼,看哪条村的火光最厉害,就意味着该村来年是最兴旺,最丰收。
“烧番塔”的起源民间有多种说法,有传是为纪念清代抗法将领把逃入塔中的“番鬼仔”(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有传是纪念元朝末年汉族人民为反抗残暴统治者,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现在是为祈求吉祥和来年丰收。
舞火龙
(图源:广州白云发布 王肖霞/摄)
在广州白云区、肇庆等地,都有中秋舞火龙的习俗,寓意年年都好,身体健康,已经流传了数百年。
“舞火龙”在肇庆端州黄岗白石村,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训火头”。中秋之夜,白石村里比平日还要安静,原来村民们大多数都去河堤边看“训火头”。用树枝等扎捆成一个球并将其点燃,表演者把火头不停地舞动,拖出一条长长的火焰,看起来惊险刺激,最招小孩子喜欢。
舞火狗
在惠州龙门蓝田瑶族乡,每年中秋佳节都要举行“舞火狗”活动。相传,先祖靠狗奶养大,要瑶民永记狗作为"再生之母"的恩德,规定每年中秋节之夜,举行舞火狗活动。每个少女要参加2到3次的"舞火狗",方能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经成年,进入谈婚论嫁的行列。由此在特定的"团圆节"上,以少女为主体形成了社会性的群体活动,从而形成了蓝田瑶族独具特色的"舞火狗"民间舞蹈。
荡秋千
潮汕地区有着一个独特的习俗——荡秋千。中秋之夜的荡秋千,要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然后在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
在广东
还有无数种中秋味道
广式月饼
皮薄馅大,是全国市占率最高的月饼品种
柚子
中秋节前后又适逢柚子盛产期,“柚”与“佑”谐音,代表希望月亮护佑。其中,梅州蜜柚最有名啦~
芋头
粤语“芋头”又与“护头”谐音,一家人一起吃芋头,合家团圆平安。
糖鸡
阳江旧时有中秋节吃糖鸡的习俗。这种古老的手工糖鸡,在全国只有阳江特有。
炒田螺
中秋当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着田螺,对月一举,再送到嘴边一啜,就是“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今年中秋,你回家了吗?
中秋夜,你打算怎么过?
长按二维码或戳“阅读原文”
测测你离家有多远
生成你的专属思乡距离卡
往期精彩内容
-END-
综合来源:广东发布
除署名图片外,其他图片均来源网络
肇庆共青团新媒体工作室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