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补软糖有没有用 鹤城年轻人青睐
益生菌软糖,吸脂软糖,酵素胶原蛋白软糖,富铁软糖……各种主打养生概念的功能性软糖类产品最近走红网络,成为年轻人新宠。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各大直播、网购平台,功能性软糖成主播们争相推荐的“网红”产品。
年轻人是功能性糖果消费主体“这个胶原蛋白软糖是我在网红直播间买的,周围好多小伙伴都在吃,尝起来是水果软糖的味道,平常每天会吃一颗,我的工作经常加班熬夜,只要熬夜就会加量吃。”
90后白领佳佳把胶原蛋白软糖当做“护肤急救药”,而像佳佳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
“早上两颗补铁软糖,饭后一颗益生菌软糖,大吃大喝后来一颗吸脂软糖,睡前两颗褪黑素软糖,熬夜再吃酵素胶原蛋白软糖。”一位80后互联网从业人员小丽的保健工作才算完成。她表示,酸酸甜甜,吃起来没什么负担,全当吃零食啦。养颜美白、减脂、助眠、增强免疫力这些标签特别吸引我,没有两颗软糖解决不了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糖果市场上功能性糖果的主要种类包括:胶原蛋白软糖、吸脂软糖、维生素糖果、护眼软糖、益生菌软糖等。
据天猫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天猫“双11”总交易额为5403亿。其中,健康保健品的销量表现突出, “软糖”是年轻群体中增速最快的保健品消费剂型。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95后养生消费增长超2倍。年轻人爱极了这种“一边消耗一边补充”的养生方式。
记者发现,功能性软糖的售卖渠道大多是网络销售平台、主播带货等,产品推荐的宣传语诱惑力十足,让人无法拒绝。比如,某品牌胶原蛋白肽软糖宣传中提到“满满胶原蛋白,嚼出水嫩Q弹”、睡眠软糖宣传中提到“适用多种人群摆脱失眠焦虑”等。记者购买一盒尝试,产品盒上写着普通膳食营养食品,并没有“蓝帽子”保健品标志。在成分表里标有麦芽糖醇液、红枣浓缩汁、明胶、赤藓糖醇、山梨糖醇液、赤砂糖、麦卢卡蜂蜜等,而血红素铁只排在了成分表的第18位,不难看出,该软糖排在前几位的成分大多以满足消费者味道为主。
吸引年轻人的不仅仅是软糖所宣传的功能,还有商品的颜值和味道。 “我吃的是胶原蛋白软糖,颜值可爱。口感像小时候吃的橡皮糖,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记者发现,市场上售卖的功能性软糖,大都以鲜艳、可爱的包装为主,软糖造型多样,动物类、花朵类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颜值爆表。反观传统的营养补充剂,一般都是没有味道的胶囊、片剂,或是有些难喝的冲剂,而软糖在颜值和味道上的优势明显,捕获了年轻人的心,甚至吃功能性软糖已成为新时尚。
像“糖”不是“糖”是否真有效“效果并不明显,感觉更像智商税。”在一众网红的推荐声背后也不乏有质疑声,有些消费者表示使用后效果并不明显。记者购买了几款功能性软糖,从产品配料中来看,所宣称的有益成分可能含量并不是很高。比如某品牌维生素C软糖配料中维生素C排在第10位、铁软糖配料中焦磷酸铁排在第8位,胶原蛋白软糖配料中胶原蛋白肽含量排在第6位。而这些功能性软糖排位靠前的主要成分还是以白砂糖、麦芽糖、山梨糖醇及明胶为主。
由于功能性糖果美容、减脂、助眠、补充多维等功能加身,很容易让消费者将功能性糖果与保健食品联系到一起。那么吃功能性软糖真能养生吗?
市第一医院南院营养科负责人陈医生认为,相较于传统的保健食品, “保健软糖”的出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但“软糖”不能真当“糖”吃,吃多了也带来一定副作用。普通人群身体所需的营养素还应从每日正常的饮食摄取,功能性食品仅是一种膳食补充,不可过度依赖。拥有健康体魄还应从均衡膳食、良好生活习惯开始,一边熬夜、吃宵夜,一边认真挑选护肝片、酵素、吸脂软糖等功能零食的“养生法”并不可取。
专家提示,产品的夸大性宣传容易误导消费者, “功能性食品”并非“保健品”,目前只是一种概念。
稿件来源|《鹤城晚报》
稿件作者| 滕飞
看齐编辑|陈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