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吃多了有什么坏处(香椿吃多了会中毒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香椿吃多了有什么坏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香椿吃多了有什么坏处(香椿吃多了会中毒吗)

香椿吃多了有什么坏处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艺

说起春天里的美食,不得不提“香椿炒鸡蛋”。

早春,香椿树长出的嫩芽可供食用,菜名香椿,又叫椿头。香椿在汉代已有栽种,广植大江南北。三四月份,民间采食香椿,因其浓郁的香气,特殊的口感,受到不少人的喜爱。

但是你是否知道,错误进食香椿,竟然还会有生命危险?春季美味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有哪些呢?

香椿君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食用的“香椿”来源于楝科Meliaceae香椿属Toona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广大人民群众根据多年采食香椿的生活实践,以颜色、气味浓郁不同将食用香椿分为两个类型,即上图中的绿香椿(幼芽呈绿色,香味较淡,油脂较少=口感一般)和紫香椿(幼芽呈绛红色,富光泽,香味浓郁,油脂含量高=好吃)。

香椿一定要挑选新鲜的买,这不仅关乎营养和口感,更和食品安全有关。香椿发芽初期硝酸盐含量较低,随着嫩芽不断长大,硝酸盐含量随之增多,香椿芽越嫩,硝酸盐含量越低,在储存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如果香椿叶一碰就掉,说明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高了,不要食用。

然而,还有一种混伪品——臭椿,千万不要上了他的当。

李时珍《本草纲目》有云:“椿樗,香者为椿,即香椿;臭者叫樗,名山樗”。这里的“山樗”即“香椿”常见的混伪品“臭椿”,来源于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Ailanthus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因其形似,也有特殊气味,有不法商贩以此嫩芽冒充“香椿”售卖。

“臭椿”植株具有净化空气粉尘和有毒气体的作用;同时该种“臭椿”的根皮和干皮是中药“椿皮”的来源,具有清热利湿、收敛止痢等功效。

“香椿”和“臭椿”区别如下:香椿叶的边缘有稀疏锯齿,而臭椿叶则没有;采摘的话,可以从复叶的特点直接判断。

最直接的方式,尝一小片叶子,臭椿特殊的怪味,会让你作呕。

正确的烹调方式

香椿芽的营养成分,蛋白质、钾、钙、磷含量很高,钙、磷比例约为1:1.5,有利于机体内吸收利用。目前研究表明,香椿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皂苷、有机酸和多酚类生物活性物质,有抗氧化、降血脂、预防血栓形成、杀菌及保护血管等健康促进作用。

但错误的食用方式,会酿成大祸!

对此,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刘畅给出了解释:香椿在生长过程中,可吸收境中的氮,很容易碰撞出“火花”,形成硝酸盐,其很容易被转化为亚硝酸盐。

毒理学分析显示,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其半致死量为57毫克/千克。再加上其与蛋白质分解的产物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亚硝胺类物质,所以,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也会增加癌症的患病风险。

不过,虽然香椿中含有一定的亚硝酸盐,但大部分含量较低,只要处理得当,正常食用,中毒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而焯烫是降低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最佳方法之一,通常焯烫1分钟便可去掉85%左右以上的亚硝酸盐。

以下3类人群,最好不要食用香椿:

1.过敏体质者:香椿有一定的光敏性,这类人群食用易发生一系列过敏反应,如日光性植物性皮炎。

2.阴虚、燥热者:香椿属于热性食物,这类患者食用后容易加重肝火,加重病症。

3.慢性疾病患者:香椿也是发物的一种,这类患者食用可能导致疾病复发。

这些春季美食下肚前也“请三思”

河鲀

在我国南方,河鲀与刀鱼,鲥鱼并称“长江三鲜”。其中,河鲀毒性最强,每年3月到5月正值其产卵期,往往也是食用河鲀中毒事件的高发期。

河鲀毒素是一种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也是自然界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其毒性稳定,经100摄氏度、8小时炒煮及盐腌、日晒等均不能被破坏。目前对于河鲀中毒尚没有特效药物,而且河鲀中毒发病时间快,死亡率高。

需要注意的是,河鲀毒素不仅可以存在于河飩鱼,还有蝾螈、蟾蜍、多棘槭海星、云斑裸颊虾虎鱼等。在我国引起河鲀毒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河鲀鱼类。

食用含有河鲀毒素鱼类,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需要符合两个关键条件:一是只能食用可准确受控的养殖河鲀鱼,我国目前仅有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两种河鲀鱼可养殖;二是由专业人员严格执行特定程序加工制作的熟河鲀鱼。

消费者应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做到不购买、不食用河鲀活鱼、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及无合法资质的河鲀鱼制品。慎重选购正规经营企业销售并经加工制作后的河鲀鱼,或在规范经营的餐馆适量食用,不能自行制作并食用河鲀鱼。

酵母菌

潮湿多雨的天气,泡发的黑木耳、银耳和湿米粉、河粉等谷类发酵制品以及马铃薯粉条、山芋淀粉等薯类制品,如存放时间过长,容易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进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会损害人的肝、脑、肾等器官,导致食物中毒。

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上述食品。要选购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餐饮经营者及单位食堂在购进上述食品时,还应进一步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溯。

要注意贮存时间并及时食用。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且贮存时间不宜过长;湿米粉、河粉等谷类发酵制品应在购买当天食用完,黑木耳、银耳也应在泡发当天食用完;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经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四季豆

四季豆是菜豆的别名,也称为架豆、芸豆、刀豆、芸扁豆。食用未烹熟煮透的四季豆会引发食物中毒,其有毒成分主要是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物。

四季豆中的皂素会强烈刺激消化道,且豆中的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还含有亚硝酸盐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体的肠胃,使人中毒,并出现胃肠炎症状。

预防四季豆中毒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把四季豆烹熟煮透即可。

此外,要注意不买、不吃老四季豆,还要把四季豆两头和豆筋摘掉,因为这些部位含毒素较多。烹饪时要煮至四季豆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吃起来时没有豆腥味,确保熟透以防引发中毒。

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难以分辨有毒或无毒,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

由于有毒蘑菇与普通食用蘑菇很难鉴别,仅依靠民间流传下来的“经验”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有毒蘑菇,从而导致经常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引发中毒现象。

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

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注意谨防误食野生毒蘑菇,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更不要轻易食用。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贵州疾控、海外网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