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袁转基因(袁隆平对转基因的态度)
作者:魅影79
来源:微信公号“怀疑探索者”
事实上,袁老对于转基因育种,从来没有所谓的无原则的“中立”,一直是力挺的!因为他知道,在人类的育种模式中,杂交育种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杂交水稻的育种方面,基本上是已经达到了瓶颈状态,要想在产量和品质上再有突破性的研究,无论如何,基因工程育种是最具有发展前程的育种模式。
在中国的转基因争议中,我们的人民群众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这么一位伟大的智者,被我们尊称为“大德鲁伊”的袁隆平老师。
事实上,让袁隆平老师担当这么一位为中国的现代生物前沿科学解惑的智者,是一个合情又并不太合理的选择。合情是因为袁隆平在农业育种领域,是中国自建国以来最伟大的农业技术专家,被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如果在遗传育种方面,他的科普合情合理。但是,袁隆平的大学生涯,是在1953年就已经结束的,而在1953年,美国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刚刚发现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在当时一直接受的是前苏联李森科的错误理论,一直到80年代才通过与西方的交流,正式的引入现代遗传学之父摩尔根的遗传理论。对于在80年代已经跨过50岁的袁隆平来说,要从头开始学习遗传基因,了解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这就是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对西方打开封闭的国门之时所面对的场景。我们的科学技术,在那个年代比西方落后了几乎半个世纪,即使国内最顶尖的科学家,也面临着要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迫切需求。
但是,对于真正具有终身学习精神的袁老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事实上,在很多人眼中,袁隆平这样的一代伟大的先知,完全可以躲在象牙塔中,躺在自己的功劳薄上,不再参与一线的科技研究工作,但是袁隆平却一直在田间地头,努力坚守着他最朴素的信念,要让中国人吃饱吃好。
袁隆平有自己的“豪宅”,但是有认识袁隆平老人的人感慨说,“将近耄耋,该是享福的年纪了,但出人意料的是,袁隆平居然把这栋大宅子,全部用来搞科研!好好的一栋别墅楼,变成科研中心,宽敞的客厅,成了公共办公室和会议厅,各个房间堆满科研器械,完全没有一点住宅的味道。要不是条件限制,我们相信,他一定会把试验田都挪进去!”
记得袁隆平老人曾说过自己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另外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我的亩产1000公斤早日实现,实现了以后,我希望培养一些年轻人向更高的1100、1200公斤奋斗。这就是我的梦,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这样的一位可敬的老人,孜孜不倦的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年近90岁还在田间地头亲自指导研究生,如果你说他挺转是“为了个人利益”,打死我都不会信!任何一个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信!
一位伟大的、正直的科学家,绝不会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不敢面对科学技术上与他国的差距,也绝不会为了面子不敢面对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事实上,袁隆平对于基因工程技术的接受和理解,从他对转基因技术态度的转变就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为中国人民坚守着信念的老人,是如何在80多岁高龄,勇敢面对自己陌生的知识领域。
反转者们经常津津乐道的,自认为袁隆平与自己类似的所谓反转观点,往往来自于某些居心叵测的媒体对袁老先生采访内容的片面、歪曲的解读。
事实上,袁老对于转基因育种,从来没有所谓的无原则的“中立”,一直是力挺的!因为他知道,在人类的育种模式中,杂交育种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杂交水稻的育种方面,基本上是已经达到了瓶颈状态,要想在产量和品质上再有突破性的研究,无论如何,基因工程育种是最具有发展前程的育种模式。
例如,2011年9月28《南方日报》对袁隆平的采访:
昨日上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就公众关心的转基因食品、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以及超级稻在全世界的推广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水稻不打农药不能存活
南方日报:亩产900公斤的超级稻是否含转基因?
袁隆平:我们的超级稻绝对不含转基因。目前转基因有抗虫抗病的,来自细菌,叫做“毒蛋白基因”,人吃了会怎么样?又不能由人试吃,只能用小白鼠来做实验,但人是人,小白鼠是小白鼠。大家对“抗病抗虫的转基因农作物能不能吃”存有疑问,完全可以理解,国家也很慎重。单从过去的实验来看,是没有问题的。我愿意为科学献身,吃吃那个转基因大米,证明没有问题。我也号召年轻人试吃,证明对下一代也没有影响。
但是,转基因也不能一概而论,不全是抗病虫害的。有的转基因只是为提高产量的。比如我们正在研究的、把玉米这种高光效植物的碳4基因,转到属于碳3植物的水稻上来,提高光和作用效率。按光合作用进行途径的不同,碳4比碳3光合效率高30%—35%。玉米本来可以吃,这种转基因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作为一位严谨的负责的科学家,在发表言论的时候,说辞是相当严谨的,以免被人误解。他一再强调,“大家对“抗病抗虫的转基因农作物能不能吃”存有疑问,完全可以理解,国家也很慎重。单从过去的实验来看,是没有问题的。我愿意为科学献身,吃吃那个转基因大米,证明没有问题。我也号召年轻人试吃,证明对下一代也没有影响。”
但是,即使是这段很科学严谨的文字,就招致媒体的片面解读为“袁隆平称:转基因水稻导致不育”。袁老先生面对媒体的带偏节奏,也多次反驳并予以澄清。比如:
2012年3月15日
袁隆平回应“转基因会影响生育”论:媒体完全曲解_财经_凤凰网 http://finance.ifeng.com/news/people/20120315/5751203.shtml
3月13日,众多网络媒体纷纷转发了一篇文章,标题中赫然写道,“袁隆平:转基因食品或影响生育,人民不是小白鼠”。袁隆平在中国育种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且一向谨言慎行,因此,这篇文章立即引起国内舆论界的广泛关注。
《时代周报》记者向袁隆平求证此事时,他澄清道:“这完全是曲解我的意思!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袁隆平独家委托《时代周报》向公众转述他的观点:我对转基因的看法一直没变—转基因研究要积极,应用需慎重。
袁隆平回应“转基因会影响生育”论:媒体完全曲解
直言不讳的袁隆平并不担心自己的言语会“得罪人”,“我怕什么,我这么大把年纪了,还不能说几句实话?憋死人咯!”(中国经济周刊配图)
2015年1月23日
袁隆平:吃转基因水稻没有生育能力 这话我从没说过--科技--人民网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123/c1007-26437042.html
文/广州日报记者徐静
通讯员方玮
图/广州日报记者
记者:您之前号召有意向的年轻人试吃转基因水稻,在网上引起了关注和争议。
袁隆平:我的这个关于转基因水稻的说法被人误解了。转基因食品抗虫是因为有动物蛋白基因,害怕人吃了有问题,所以一直用小白鼠做实验。但小白鼠毕竟和人不一样。对于目前市场上谈转基因色变的问题,可以遵循试验法则,如果非要检验转基因水稻是否对人体有害,最好的方法就是试吃,要号召愿意为科学献身的年轻人来吃转基因的抗虫水稻。
我80多岁了,我吃了没问题,要是有生育能力的年轻人吃了没有问题,他们的下一代也没有问题,那就是真正的安全。没想到竟被传播成了“吃了转基因水稻就没有生育能力”。
另外一篇被称为《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审慎推广》的文章,反转者通常将其称为袁隆平的论文。但明显这样的文章绝对不会是严谨的学术论文。经过对一些文章的溯源,我们找到了关于所谓袁隆平反对转基因的文章来历,这是2015年4月《21世纪经济报道》对袁隆平的一段书面采访。采访的具体内容如下:
《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中国的耕地保有量正在逐步逼近18亿亩这条红线,而人口还在逐年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袁隆平:首先要守住耕地保有量18亿亩、粮食播种面积15.8亿亩以上的“红线”;其次要出台更多“三农”优惠政策;第三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
我认为将常规育种手段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水稻的产量潜力,突破1000公斤甚至更高的亩产,都是有希望的。
《21世纪经济报道》:你有没有研究转基因水稻?
袁隆平:我不反对任何科学研究和实验,转基因技术的某些价值具有积极意义。事实上,我的团队已介入借鉴转基因技术的某些研究。比如,我的学生与康奈尔大学合作,已经在野生稻里面发现两个增产基因。
《21世纪经济报道》:你是否赞同当前在中国大规模推广转基因水稻种植?
袁隆平: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
事实上,这篇报道曾在反转阵营中掀起来很大的波澜,一方面袁隆平支持“分子育种”技术,而大部分人都明白所谓分子育种技术其实就是基因工程的一种说法,同时袁隆平也承认自己的团队在进行转基因水稻研究,另一方面,袁隆平又表达个人观点,认为科学对转基因不能完全预知改变基因的后果,对转基因商业化提出慎重要求。那么,到底袁隆平是挺转还是反转呢?
伟大的科学家与平民百姓最大的不同,也许就是他们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科学的态度。袁隆平对转基因技术一开始未必没有质疑的成分,只是与大部分普通人质疑一项事物往往会武断的与其划清界限,而这位大科学家的质疑则是主动接近,了解这个事物的本质,再做出符合科学的判断。
在这篇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袁隆平的团队已经介入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他的学生已经和康奈尔大学合作寻找野生稻中的增产基因。事实上,袁隆平对转基因技术存在质疑的同时,却让自己的弟子去主动介入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中,这是一种科学和务实的态度。
当然,对于并非科学工作者的普通人,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在怀疑一种新鲜事物是否对自己不利时采取主动回避的态度,毕竟他们不具备科学工作者所具有的学识和研究条件。但是,即使是普通人,也应该如科学家一样谨慎的考察任何一项新鲜事物,而不是臆想和传播一些明显不符合常识和逻辑的谣言。有些反转人士已经到了“为反而反”的地步,他们拒绝听从科学界的主流意见,而是迷信自媒体的谣言,把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都污蔑为利益集团,甚至向科学家发出死亡威胁。在认知上,他们没有任何独立的判断力,往往被阴谋论携裹,且引以为荣。表面上看,反转人士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本质上还是他们没有求真务实的态度。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3年后,袁隆平对转基因就有了更新、更确定的结论。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参加农业会议,他在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发表了自己对转基因的看法。这篇采访是电视访问栏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的现场转访,换句话说,不但有图有真相,而且还有真人视频,这是无法造假的内容。
在这个节目中,袁隆平对于转基因的直接表态,主要有以下两段:
“首先大家要弄清楚是什么基因,比如抗病抗虫的转基因,听上去会防止病虫害只针对虫子,但是人吃了会怎么样呢?又不能拿人来做试验,所以大家就会有疑虑,而且那个名字翻译也不好,毒蛋白基因,大家一听到这个名字,心里就会认为有问题,认为这个转基因搞不得。”
“但是另外有一些转基因,它不是抗病抗虫的,不是有毒的,比如美国种的大豆,它用的是抗除草剂的基因,我们每年从美国进口几千万吨的大豆,有什么问题呢,它没有问题。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一听到转基因就害怕了,就谈虎变色。”
很明显,袁隆平已经对转基因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具体品种的特性有了极其深入的了解,也给出了确定答案。
对于转基因作物,袁隆平还强调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以上论述见:兰州市科学技术局的官方文件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3836/0428iKGJLFhBZBPcsZ0yEcDsNWJHJW1EGZLD6RSGddc-_5l93s8VXuYVkY_9ds1foZwKoi7pE7JkSjvtc4nLfCVjr9DEUx_xrcTJGE4dvfWH1fzScf_cnA
很多反转人士因为袁隆平以上的论述,对袁隆平展开激烈的人身攻击。比如,说袁隆平是“美国狗”,“晚节不保”云云。甚至不少反转人士直接向袁隆平和他的家人发出凶狠的死亡威胁。但是,我们并没有看见袁隆平对于转基因的论述有任何不妥之处。
袁隆平强调说,“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段话何错之有?如果袁隆平说,“即使没有通过安全监测,也没有问题”,我们倒可以质疑一下他的动机。但是,袁隆平是在说“通过安全监测才安全”,此话莫非有问题吗?
很多反转人士把反转当成了最高信仰,为反而反,自欺欺人,听不进任何的真话,也拒绝做理性的交流。他们的法宝就是谩骂和造谣,即使是炎黄二帝重生21世纪,只要他们挺转,也一概予以诋毁诬陷,又岂会尊重一位无权无势的袁隆平?可以说,某些反转人士之所以穷凶极恶的反转,根源已经不是源于知识匮乏的问题,而是人品道德的严重缺陷。
更可悲的是,一些利欲熏心的自媒体为了获取流量,也可以堂而皇之,枉顾事实的传播谎言,制造人为的恐慌——反正没有任何被处罚的法律风险,却有巨大的利益回报。一些自媒体拼拼凑凑发布一篇反转的软文,由于煽动性强,往往一天之内就收获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的打赏。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这些自媒体积极投身于反转大业,它们对礼义廉耻诚信不屑一顾,有钱就是娘,管他日后洪水滔天。
不同于某些和复读机一样,仅仅每天重复念叨“坚决反对XXX”的贵恙人士,身为人民科学家的袁隆平一辈子勇于接受新知识,勇于改变自己的观点,他的这个为真理而转变的过程,并非广大网友热衷的网上撕逼,而是他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亲自探索新的科技手段。我们的大德鲁伊一直在探寻各种手段实现自己的最高梦想——养活中国人民。袁隆平是一个非常乐于接受新技术的人,在他的杂交稻研发历程中,就多次引入了其他人所开发的新技术,例如两系法杂交稻技术。
从公开的资料可知,基因工程技术,在2015到2018的三年间,在袁隆平开发的去镉水稻和抗盐水稻(俗称海水稻)技术中就被使用。
由此可见,一位大科学家是怎样面对新鲜事物和新技术的,从谨慎质疑到研究到应用,再到得出科学的结论,袁隆平为我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技术永远是中立的,如果一项技术存在危险,那么一定是这项技术被错误的运用,我们更应该了解和掌握这项技术,而不是排斥和疏远它。高呼反转基因,企图拒之国门之外,更像把自己的脑袋藏在沙中的鸵鸟。
今天的中国人,对于转基因、基因编辑等基因工程技术,应当勇敢的去探索和掌握,让这些新技术为我们中国人造福。今天的中国并不缺乏科技能力,能够与西方国家平等在站在同一个跑道上。同时,我们还应该记得,害怕新技术而企图把他们挡在国门之外的满清是怎么在世界民族竞争中惨败的。只有面对和努力攻关,才是今天的我们正确的态度。
作者:魅影79
科普作者生物学鲁老师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怀疑探索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所获的部分荣誉: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年,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年,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2004年4月,获得沃尔夫奖;9月,获得泰国国王金镰奖;12月,获得世界粮农组织颁发的世界粮食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