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捡漏鉴别方法(捡漏儿未必就不是欺诈)

“捡漏儿”,古玩行里的术语。意思就是在别人不懂行情或者不识货的情况下,你以低于物品实际价值的价格将其买了回来。如果说白了,所谓捡漏儿,其实就是捡了个便宜。

今天,我也打算在此行中“捡个漏儿”。但是,我捡的这个漏儿不是物品,而是在“浩如烟海”的古玩书籍、影视作品及影视节目“退潮后”的沙滩上,捡几粒石子。既:别人“漏下没说”的小看法、小观点,聊出来给大家解解闷儿。

古玩捡漏鉴别方法(捡漏儿未必就不是欺诈)(1)

古玩,又称作古董。在我国存在的历史非常悠久。我以为:在古时,对此物感兴趣的,应该是两类人。一类是喜欢此物或附庸风雅的达官贵人、富贾豪绅。另一类怕就是盗墓贼了!

十多年前,大概是为了忽悠、为了给某种“动机”造势,一些人又别有用心的把“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这块招牌打了出来。事实上这句话真的靠谱吗?

1912年,延续了267年的大清朝彻底的亡了国。北京城名副其实的处在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局面。但是,京城的古玩行却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大清完了,不仅砸了数以万计的“八旗子弟”食俸禄的铁饭碗,就连一些个皇亲国戚、下岗官员也只能是坐吃山空了。为了生存,许多人家不得不把家里边值钱的东西拿出来变卖了!于是,不管是琉璃厂的海王邨、还是夜半三更提拉着煤油灯人头攒动的鬼市,昔日把玩、摆设的这些个玩意,都成了热门货。既孕育出了一批靠古玩发了大财的新贵,也养活了一些靠“卖家当”而生存的人家儿。

49年以后,古玩行业迅速降温。到后来又成为了“四旧”,遭到了遗弃。记得七十年代中,虎坊桥十字路口的西南角有一家信托商行,门口的便道上摞着许多的老的大条案,柴木的5块钱一个,红木的15块钱一个。从那里过时,就看见过马路边上停着马车,车下几个农民拿着大锤、斧子,把条案拆散后往马车上装。有人问说这么好的条案为什么都拆散了呢?农民们说这样可以多装,反正拉回去也是盖猪圈用。

古玩捡漏鉴别方法(捡漏儿未必就不是欺诈)(2)

那会儿,宣武区的男孩子们爱玩儿一种“打劈(pǐ )柴”的游戏。两个孩子各拿着几块劈柴(木头块儿),一个人把一块儿劈柴放在马路牙子下边,另一个用手中的劈柴对准了地下的劈柴用力拽(zhuāi)去,没打上马路牙子,两人换个个儿,接着打。如果打上去了,就算我赢了,你那块儿劈柴就输给我了。

二十多年后,和一个人聊起了此事儿,他说他小时候“打劈柴”老赢,很少输,所以家里生炉子从不用买劈柴。我问他为什么时,他得意的说道,他手里有几块儿从硬木家具厂“捡出来”的硬木,有紫檀的,还有老红木的。由于紫檀、老红木的木块儿重,所以很容易把别人的劈柴打上马路牙子,而别人的劈柴却很难把他的硬木打上去。即便是打上去了,别人也不要他这块儿硬木,让换一块儿普通木头的。为什么呢?因为硬木的劈柴拿回家生火不爱着!于是,这哥们儿手里总是用分量重的硬木同分量轻的柴木战斗,您说他能不老赢吗?

听完这哥们的话,我的体会是:那会儿的孩子实在,想问题不拐弯儿。硬木劈柴拿回家不好烧,你就不会留着也当“武器”用。再一个就是,老红木、紫檀,当劈柴烧都不如柴木的招人待见,可见那会儿的硬木是多么的不值钱了!

到了八十年代后,一些个喜好古玩的文化人便开始“小鼓捣油儿”(小打小闹的意思)的玩儿上了。但由于有“倒卖文物”之嫌,所以也多是采取“地下游击战”的玩儿法。直到“潘家园”的崛起,才将古玩这一行当名正言顺、大鸣大放的推向了市场。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些电视台陆续推出了“鉴宝”类的节目,把古玩这个行当彻底推向了高潮。于是,“盛世收藏”的招牌遍地开花了,从城市到农村仿佛一夜之间都被卷入到了“全民淘宝搞收藏”的大潮。我,也是随着这股大潮的推动,而步入到“古玩”这个行当中的。

没进古玩行之前,把此行想得挺好:有文化,有知识,在悠闲、探索、欣赏、把玩的过程中,或许还能遇到“三年不开张、开张活三年”的奇遇。但进到了此行当之后,很快就得知和验证了“古玩行是脏行”的这一行内说法……

古玩捡漏鉴别方法(捡漏儿未必就不是欺诈)(3)

民国时期,琉璃厂一带古玩行里的人,掌柜的穿长衫不说,连学徒的也不会干“给老板倒尿盆儿”的那种下贱活。甭管人来送往还是闲暇时聊天,探讨知识和文化的多。现如今,到处都开古玩市场、古玩店,经营者里,难免会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有些个人贼尖溜滑的不说,满嘴跑舌头也成了家常便饭。那些个坑蒙拐骗的小心眼儿、小把戏咱就不说他了,走火入魔、幻想着一夜暴富的人也先让他们洗洗睡去吧。在此,还是把我归纳出的几个问题提供给大家,咱们共同探讨、相互点评一下如何?

说起古玩,人们第一想到的可能就是“捡漏儿”,但事实上“漏儿”是那么容易捡的吗?眼下,各种职业造假、各种专业高仿、利用高科技做旧、以假乱真的玩意儿比比皆是,本已经令人防不胜防的同时,还有可能随时踏上由诈骗高手们精心挖好的陷阱、巧妙埋下的“地雷”……这么说吧:如今古玩行中的险恶,怕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遇不到的了!若非如此,怎么会有打了一辈子猎的老猎人被鹰啄了眼,撑了一辈子船的老船家在小河沟子里翻了船的现象出现呢!好啦,古玩行里的“捡漏儿”与买假,说到家了就是:你捡了漏儿,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你买了假,吃了亏,别人就占了便宜。至于谁是谁非?要我说,一个半斤、一个八两,老鸹站在猪身上而已。为什么?您有兴趣的话,就听我唠叨唠叨吧……

一、卖假固然可恶,买假了就那么值得可怜吗?

卖假可恶吗?可恶,但也不见得都可恶。为啥?如果人家卖的是“假货假价”呢?比如:康熙款儿青花大瓶的一个,底下的款儿也是大清康熙年製,瓶子的造型、青花的发色也都不错,可一看标价:一千。您瞧,人家不是告诉您这就是个仿制品了吗!像这样的卖家你骂人家卖假是不是有点儿“天理不容”了呢?

退一步说,即便卖家一口咬定这就是康熙真品,且价格一报就是上万,其行为固然可恶,但也谈不上“其罪当诛”吧?因为人家并没有拿枪顶着你买呀!而你呢?眼力不够,贪心倒不小。一想他报上万,我一还价八成大几千的就能拿下。这玩意儿要是对的,咋也得是个大几万的东西呀!于是,你买回去了,认为你捡了大漏儿。于是,你就上当了……

您说对于这种交易,把责任都推给卖家,公平吗?买家就没有责任?买家就不是贪心?买家就那么值得同情吗?要我说,两字最合适,那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活该!您说呢?

古玩捡漏鉴别方法(捡漏儿未必就不是欺诈)(4)

二、“捡漏儿”真的就那么值得羡慕和推崇吗?

“捡漏儿”,恐怕是每一个玩儿古玩的人最大的追求和最高的奢望了。但“捡漏儿”的行为和过程是不是都那么值得人们羡慕和推崇呢?我看还是两说着好!

比如:有一天您在古玩城里转悠,在某家店里看到了一件古董,询价后您觉得它不仅物有所值,且升值空间很大,于是您把价格砍掉了三分之一后买了回来。两年以后,您把此物拿到了大拍卖行,以高于买价数十倍的价格卖了出去。这,是您“捡漏儿”的本事。这,值得羡慕和推崇。可要是另一种做法呢?

再比如:某人,古玩行里的大行家,某天到乡下“铲地皮”时,(铲地皮:古玩行术语,既但乡下农村去收古玩)进了一个老农妇的家,忽然,在屋里他发现了一件东西不错,于是,他装作累了,在老人家里坐了下来。跟老人一聊天儿,得知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家里只有一个老农妇时,他心里踏实了。接着他给老人做起了“思想工作”,什么岁数大啦,该吃点儿好的就得吃点儿好的,辛劳大半辈子了,老了就别再亏着自己啦等等等等。当知道老人的子女也都不富裕后,他准备“善心大发”了。指着几个大路货有意无意的问了问,见老人啥也不懂,心里头偷着乐了。对老人说:您屋里着实是没啥值钱玩意儿,我看您不容易,只当是做善事了吧。最后拿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把那件好东西放在大路货当中,老人要一千,他还要还到三百,末了“很不情愿”的扔下了五百……

其实,他心里明镜儿似的,这个玩意儿是个少见的东西,弄好了,几十万也是它。此后,他不仅得意了好多日子,且只要是说到“他捡漏儿”的经历,便把此事拿出来炫耀,以显示他“捡漏儿的”手段是多么高明!

古玩捡漏鉴别方法(捡漏儿未必就不是欺诈)(5)

我前面说了,把假货当真,用来诈骗的人固然可恶,但他毕竟没有强迫你买呀。所以,和卖假货的比起来,我以为:面对着一个不懂的人,用你所谓的本事,把人家祖辈儿留下来的东西哄骗走不说,还要在近乎白给的价格上再拦腰斩上一刀,您不觉得这种做法比卖假货的行为更阴险、更可恶吗?这和“打瞎子、骂哑巴”的做法有什么区别吗?这种的“捡漏儿”,其心当诛不说,其人也应该把他放在“老虎凳”上坐一坐,方才更加合乎情理。我这么说您同意吗?

三、“三年不开张,开张活三年”的说法可信吗?

“三年不开张,开张活三年。”这句话,在古玩行里不仅是一句老话,也的确是一句过去了、过时的“老话”了。从字面的意思上看,应该是说:做古玩生意,要学会“憋宝”,要沉得住气。这样,才能够把好东西卖上个好价钱。在我看来,它应该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对“捡漏儿”一词的延伸。既:在行里静心的“陶冶”三年,苦学知识,勤练眼力,说不定哪天就会钓上大鱼来!但在今天,我以为此话还是少信为佳。首先,“全民收藏”的高潮已然逝去,用古玩送礼的热浪也早已凉息。手里有真货、好货的人,怕是要跟家里“欣赏”些日子了!可为了生存而依然苦心经营的人们呢?如果仍旧抱定这样的心理,您就等着把房子卖了给古玩市场交房租去吧……

四、过去的“眼学”还靠得住吗?

在一次电视节目上,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自始至终都在强调“眼学”。何为“眼学”?就是凭借着学习和积累,练就出一门“独具慧眼”的文物鉴定能力。用古玩行里的行话说,就是“眼力”。史先生的说法对吗?无疑是对的。即使是造假成风的今天,要买古玩,先练眼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前提条件。但是,在造假术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与时俱进的情况下,眼力也要不断的与时俱进才行。最好别“戴着过去的眼镜”,来看待今天的事物,否则……

古玩捡漏鉴别方法(捡漏儿未必就不是欺诈)(6)

“眼力”,在通常情况下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遇到了特殊情况呢?一次,和老友(哦、一个写过不少古玩类题材的知名作家)喝酒聊天时,他说道:跟他关系非常近的一个知名古玩鉴赏、收藏家,前些日子买“打眼”了。“打眼”,古玩行专用术语,既:买假、上当了。作家说:这位鉴赏、收藏家看上眼的东西,价格能便宜的了吗?!为了慎重起见,他还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鉴定手法——炭14鉴定。

有点儿古玩常识的人都知道,鉴定瓷器的一个关键过程就是“看底”。“看底”看什么?就是看“胎”。因为瓷器烧制时底部圈足不能挂釉的缘故,所以通过底足没釉的胎土能够看出物件儿的时代特征。

这点对于收藏家来说本不是问题,但他为了确保“安全”,还是争得了卖家的同意,用钻在瓷器的底部圈足处打了个小孔,把打下来的胎土粉末拿去做了炭14断代鉴定,结果是“真货无疑”。这下买回来应该是问题不大了吧?可回来仔细一研究,事儿还是出来了!

原来,此件瓷器属“接底货”!就是底部是老的无疑,底部以上都是后做的,接好后挂釉二次入炉重烧,烧好后再精心做旧。真可谓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把大行家都给“涮”里头了!

在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面前,您说仅凭过去的“眼学”,行吗?

以上就是我在古玩的高潮退去以后,在沙滩上“捡”的几粒石子。石子是啥材料?望您多提看法。我呢,到此就先告一段落吧!我写累了,您一定看得更累了!辛苦您了!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