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

食物,是中华文化传承中重要的一部分,每一个重要的节日,都有相对应的美食,春节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等,马上就要到七月半了,七月半就是农历七月十五,也叫中元节,大家都不生火做饭,以“糕”为主食,老一辈的常说:“七月半,糕不断”,那这个糕是什么糕呢?为什么糕不能断呢?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1)

七月半是一个悲伤的节日,是对往生者寄托的哀思,因为祭祀已故的先人而留下的一个传统节日,但这种思想在现在年轻人的心里越来越淡,可在这个节日里的一种小吃,却“流行”了起来,这种小吃就是米糕,米糕又叫糖饧、糖洋等等,地方不同叫法也有差异,但“步步高升”的寓意是相同的,其实米糕是有故事的一种食物,在七月半吃米糕的习俗相传已经流行了千年;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2)

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大家不生火做饭,都以米糕为主食,民间相传是说,这个时候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会在这个时候返家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村民会在七月半前一天就蒸好米糕,第二天一早开始祭祖仪式,这样祖先一回到家就能有好吃的食物,探望子孙的同时还会保佑家人平安顺遂,其实这些包含了我们对先人寄托的哀思;希望年轻一辈的我们在传承传统饮食的同时,对于这天的意义也能传承下去;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3)

七月半的米糕有很多种,之前和大家分享过红糖乌豇豆米糕,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千层糕,也叫九层糕,一共有9层,是米糕中比较经典的一种,每年到了七月半中元节,家里蒸米糕都是蒸多种的,不是单一的一种,所以这个千层糕也可以看看,蒸好的千层糕细腻甜糯中还带有点Q弹,那弹牙的口感会让你惊喜,喜欢的朋友可以试试!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4)

【原材料】粳米粉180g*2、木薯淀粉20g*2、白糖50g、红糖50g;

【千层糕的做法】

1、制作千层糕也是很简单的,千层糕有2种颜色,一种是红色,一种是白色,红色用的是红糖,白色用的是白糖,千层糕因为是用了两种粉料,所以每种都不用特别多,我这个份量已经够一家5口人吃了;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5)

2、其中粳米粉和木薯淀粉的比例是有讲究的,粳米粉本身的口感就是软糯的,只不过没有那么Q弹,所以少加一点木薯淀粉增加它的Q弹,这样吃起来不仅软糯Q弹,还不会粘牙,但是木薯淀粉的用量不能太多,少加一点就足够了;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6)

3、红糖和白糖分别放在碗中,加入大约400g热水,先把糖化开,做千层糕的浓稠建议稍微稀一点,比酸奶的质地稍微稀一点,所以水的用量在粉料的2倍,具体粉的吸水性不一样,可以适当调整;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7)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8)

4、把红糖水和白糖水分别倒进粉中,搅拌均匀,搅拌成面糊,面糊搅拌好之后就可以开始蒸了;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9)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10)

5、锅中水烧开,准备一个容器,在容器四周都刷上食用油防粘,而且更好脱模,先倒上一层红色的面糊,盖上盖子,蒸2-3分钟,把面糊蒸熟,蒸熟之后开盖,倒上一层白色面糊,继续盖上盖子,蒸2-3分钟,蒸的时间和火力大小,面糊厚度都有关系,一层红,一层白,交替相蒸,浇到最上面一层的时候盖上盖子,多蒸几分钟,把米糕完全蒸熟;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11)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12)

6、全部蒸好之后放在案板上冷却,冷却之后借助刮刀或者别的工具脱模,脱模之后用刀切成菱形块,但这里用刀切的难度会很大,米糕内部可能没有完全冷却,切下去的时候会黏在刀锋上,太用力的话还会导致分层看不见,这里有2个解决方法,一个是在刀上抹上油,另外一个是用棉线,两头用手拉紧,拉紧之后压下去,这样米糕就被分割开了,切割成菱形块;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13)

7、切开的米糕纹路红白相间,别有一番风味,米糕要放凉之后再吃,放凉之后的米糕味道会惊艳到你,淡淡的甜味,软糯有嚼劲,而且不会粘牙,重点是米糕是用粳米粉做的,比糯米粉好消化,一时贪嘴,稍微吃多了也不怕;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14)

8、实在觉得蒸米糕麻烦的,可以等到了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去菜市场或者超市购买,一般都能买到;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15)

千层糕的做法总结:

1、吃不完的米糕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能放2-3天,因为米糕有甜味,容易变质,要尽快食用,不建议冷冻保存;

2、冷藏过的米糕拿出来可以重新蒸一下或者是用油煎一下吃,油煎过的米糕别有一番风味;

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七月半糕不断)(16)

本篇是原创文章,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收藏、关注哦,

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也欢迎在文章下面留言,

感谢您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