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是我们最好的事(扶贫是值得认真去做的事业)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给黄立温的办公室打了很多次电话,都没人接联系上他的同事后,得到的消息是“他又去村里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扶贫是我们最好的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扶贫是我们最好的事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给黄立温的办公室打了很多次电话,都没人接。联系上他的同事后,得到的消息是“他又去村里了”。
终于拿到了黄立温的手机号,他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正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塘红乡古春村,“想弄个养鱼的项目”。
在这个一度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黄立温已经呆了6年。自2015年上半年主动请缨到此,到2019年古春村贫困发生率减至1.27%,顺利脱贫摘帽,再到2020年初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0多万元,黄立温,这位残失双手的扶贫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这里旧貌换新颜,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扶贫好手”。
爬山过坎摸清底数
黄立温本是广西上林县残联办公室主任,自幼因事故失去双手,二级双上肢残疾。
2015年上半年,全国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开场,黄立温主动要求到脱贫攻坚一线当扶贫专干。但他一开始碰了“钉子”。县委组织部专门来人找他谈话:“你这股干劲,组织看到了。可贫困村条件艰苦,你身体不便……”
黄立温却早已准备好了充足的理由:“我有两点优势:一是自己到残联工作18年,积累了一些帮扶经验;二是要帮群众脱贫,除了产业、项目,更要扶志气,而我自身条件和经历应派上用场。恳请组织给机会!”
黄立温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自己一直在做着扶助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的工作,所以对于扶困济弱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自己身体残疾,但胜在有许多成功案例的经验优势。
终于争取到古春村的机会,但迎接的他不仅仅有当地人的热情,还有不信任。“一个没有双手的干部到咱村搞扶贫,能行吗?”村支书韦俊勤心里曾有所怀疑。
没几天,韦俊勤就发现自己多虑了。初来乍到的黄立温,居然马上就在交通不便、道路不通的崎岖山路上开始奔波,白天一双手腕夹笔登记,晚上两只手腕敲键录入。仅仅用了一个多月,黄立温就走遍了古春村所有10个自然屯,对295户人家进行了识别登记,摸清了底数:建档立卡89户369人,贫困发生率32.65%,其中残疾贫困户高达34户。
底数摸清了,接下来怎么干?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做起。要想富,先修路。要立项修路,须先自己把基础数据报上来,黄立温亲自带领群众拿着麻绳上山,一段一段量出来,山上荆刺多,皮肉常划伤,衣服也容易被挂烂。
靠着一股牛劲儿,从2016年起,黄立温带着村民们新修了4条产业路,硬化了4条村道,扩建3条通屯路,总长6.5公里,危险路段全部安装防护栏,各庄全部装上路灯,解决了行路难题,为此,他已经骑坏了3辆车,行程3万多公里,在路上摔倒不知多少次。
古春村干旱缺水,过去村民只能喝池塘水,前些年建了水柜也并不起多大作用。看到村干部用后推车给群众拉水,黄立温下决心要解决喝水问题。他跑有关部门吃透政策,来到要求最迫切的弄矿屯发动。
村民起初对他半信半疑。“包在我身上,我敢来就敢做。“黄立温郑重地说。经过发动,弄矿屯、古春四队、下浪屯群众不等不靠,自筹资金6万多元打井。第一口井打到60米都不见水,面对压力,黄立温选择了坚持,与村民带领工程队重新选址,当井打到地下67米时,水冒出来了,终于找到稳定水源。在上级支持下,这里已新建成6处人饮水工程,彻底改变古春村缺水的历史。
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落后。看到古春群众缺少文化活动场地,黄立温到县直部门奔走,终于拿下占地800平方、投资45万元的文化戏台项目。
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一对一的帮扶,更是让许多村民记住了他的好。
塘歪屯的蓝子也就是其中一个。他初中毕业就到广东打工,因为家里有残疾人,被评为贫困户。本想返乡创业,起早贪黑在山里种植,可却被野兽糟蹋一空,颗粒无收,以失败告终。
黄立温知道后,多次爬到山弄里,鼓励蓝子也坚定信心,并邀请县养殖协会会长、党员致富带头人覃文全一起进山考察,选定扶持蓝子也养殖野猪。接着又争取上级部门修建了产业路。两年下来,塘歪屯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养殖基地。
为打造山区品牌,黄立温还帮助蓝子也注册商标,成功地拿到“石山年猪”“古春香椿鸡”两个商标,为贫困户持续发展树了标杆。
东乐屯青年韦永贞也是一个。他身患残疾,站不直身子,母亲七十多岁了,家庭极度困难。也许是过惯了穷日子,起初他对驻村工作队员根本不搭理。
但黄立温不吃这碗“闭门羹”,只要有机会,就去找韦永贞拉家常,争取后盾单位扶持了一批鸡仔。当了解到韦永贞有初中文化,就安排他担任村残疾人协管员、图书管理员。黄立温还鼓励韦永贞创业,指导他办网店,推销山区土特产。
听起来都是极好的主意,但韦永贞有点不敢置信、顾虑重重,黄立温耐心地引导说服,并亲自辅导他用电脑,一起到处采购货源。几经努力,韦永贞的东乐土特产网店终于办成了。黄立温还及时让他应聘村里扶贫信息员,直接参与到脱贫攻坚一线,让人对其刮目相看。
在下浪屯蓝喜民那里,黄立温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其实现了从不信任到信任、从贫苦到脱贫的转变。
蓝喜民自身智力低弱,妻子患大脖子病,全家从山顶搬下来,只有三间政府帮改造的房子,周围全是别人的地,想发展太困难。黄立温最初来到他们家时,没说几句,夫妻俩就都摆起手:“养鸡发瘟,养蜂空巢,养牛没牛栏,搞不好的。”
黄立温又不顾大雨找到庄里养殖大户韦俊华。当看到黄立温无手的双臂从助力车扣套里抽出,难以想象他是怎样驶过那么陡峭、湿滑的山路而来,韦俊华感动不已,当场决定让地出钱出力。
黄立温还发动周边群众和党员干部一起,在半山腰给蓝喜民建起一个牛圈,并集资买来一头牛。2018年蓝喜民卖了一头牛,得了5000块钱,这是他第一次依靠劳动得到最大一笔收入。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随着村里面貌的大变样,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更高涨了。
黄立温的扶贫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新产业。改造低产桑田,争取到县知识产权局扶持强桑一号八千余株进行示范种植,县扶贫办扶持30多万株嫁接大叶桑,全村改造低产桑田300多亩。
黄立温还请来县畜牧专家,先后举办了养猪、养牛、养羊培训,同时指导引进波尔黑山羊改良本地品种,利用山弄养殖野猪。如今,在古春村,特色养殖遍地开花。全村成立黑山羊、黄牛、香猪等合作社5家,还引进专业户,在山地建成年出栏生猪2000多头养殖场,实现石头变黄金的梦想。
2017年10月,古春村成立村民合作社,投资20万元引进 “一竹五品”竹鼠养殖项目,投入50万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投入77万元建成500平方工厂化养蚕基地,投入50万元建成生态养鸡场……2020年初,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从实现零的突破,到不断发展壮大。
黄立温很享受扶贫事业带给自己的获得感,他告诉记者,“扶贫是值得认真去做的事业,它的影响真的很大,给老百姓带来了好生活!“
采访中记者得知了一个小插曲:2018年驻村期满可轮换,黄立温却选择留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黄立温说。
来源: 法治日报——法制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