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诗人心中的杜甫(杜甫的岁月静好)
杜甫在秦州、同谷等地漂泊,大概有四年的流徙经历,最穷困的时候,吃没吃,穿没穿,在冰天雪地里跟一把长铁铲相依为命。大概到公元759年年底到达成都,这个时候杜甫年近半百,头发白了,身体也不好,在各方面朋友的资助之下,他终于在760年春末建好了自己的草堂,这是一个集百家之资建成的简陋的居处。
现在我们到成都去旅游,杜甫草堂是最让人留连忘返的景点,这里景色优美,规模宏大,绿竹环绕,地里果树丛丛,溪里锦鲤游泳……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草堂,早就不是杜甫亲手建成的草堂,前面我们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已经知道杜甫的草堂生活,即便是到了成都草堂,杜甫的生活仍然是困苦而潦倒的,他依然是衣食无着,想安居而不得的(他一生基本上就没有安定过)。
(草堂美好的风景)
虽然草堂的物质条件差,但自然景色却是非常优美的。最最重要的是,草堂的日日夜夜,相对于杜甫之前的生活经历是反差是巨大的,他在十年长安求官“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四年流徙苦苦挣命“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之后,终于获得了暂时的安定,虽然这份安定是时不时要向“故友”寻求接济获得的,但他终归在这里获得了难得的安静,使他离开了兵戈扰攘,远离了奔波劳苦,他在动荡不安的大世界环境之下,暂得了一个狭小的喘息空间。
(枯瘦的杜甫雕像)
杜甫一家在终于在纷乱的世情之下,获得了短时间的天伦之乐,草堂的位置是背向成都城郭,在少城碧鸡坊石笋街外,百花潭北,万里桥及浣花溪西,临近锦江,西北则可以望见山顶终年积雪的西岭。他看到的花木是“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他看到的虫鸟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他眼前的事物都变得十分美好,他的家庭生活也变得安静而美好,他把这些感动的情景记录在他的一首名诗里,诗名《江村》,今天我们就来读这首诗,全诗如下:
(长夏江村事事幽)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诗题《江村》,就是江畔的村庄。“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清澈的一脉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时值夏日,在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静安然。这看似只是两句简单的风景描写,其实所谓的“事事幽”含义是丰富的,这里不但环境幽静,还包含着无人来访的安静,当然也有杜甫心地的安静。
(清江一曲抱江流)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燕子在堂前自由地飞来飞去,堂前的燕子是欢快而自由的,水中的鸥鸟在水中相亲相近,这是安静的风景,也是团圆温柔的风景。不管是燕子,还是鸥鸟,他们的自然欢乐,呈现出来的心理投射都是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美妙而幽静的自然景色之前,人也自然变得心态沉静而安然。
(长夏江村事事幽)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年老的妻子安安静静地在纸上画了棋盘,幼小的孩子在石头上把缝衣针敲打弯曲做成了钓钩。画棋盘当然为了下棋,在战乱与衣食不继的时候当然不会有下棋的心情,做钓钩当然是为了钓鱼,战乱与奔波之中怎么可能有稚子钓鱼的可能。这在多么闲适安雅的江村生活画面啊!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重新获得了家室儿女的天伦之乐,他怎么能不感到欢欣与满足呢?
(老妻画纸为棋局)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能有什么奢求呢?杜甫从来都是真实的,他把他的窘迫与悲苦真实地写到诗里。“但有”,就意味着故人供来的禄米并不是时时都有,只有有这些禄米时,上面所说的安静美好,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他当然希望所有的安静美好都继续下去,他的“更何求”,其实是“有所求”,他求的其实正是上面诗中所说的安静美好。
(稚子敲针作钓钩)
他的“但有”两字之下,潜存的是无限悲苦,为什么呢?因为供应他禄米的,有些是他的朋友(比如高适、严武),他接受这些接济时心理压力他能承受,最让他难以承受的是那些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本心去巴结的那些“故人”,当他接受这一类故人的“禄米”时,他的悲辛是无以言表的。他把这些悲辛,借着对美好景物的叙述坦然讲了出来。
我们现在经常说一个词,叫“岁月静好”,杜甫在草堂获得了暂时的岁月静好,只是,他的这份美好来之不易,深藏悲苦。后人赏读这首诗时,常常只看到这首诗里“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为钓钩”的岁月静好,而忽略了这分静好背后深藏的悲苦。
(【唐诗闲读】之141,图片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