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艺需要价值观吗?国产综艺对自己最大的放过
花儿街参考 · 出品
作者 | 天祥
视频网站和我看到对方,心情多数时候都是复杂的。
在它那里,我是无情、无耻、无理取闹的渣女,日常拒绝掏钱就罢了,更过分的是,白嫖完还要在微博吐槽,跑去豆瓣点亮一星。
在我这里,它是不配、不值、不堪托付的渣男,总是吹得比做得好看,让姆们在稀烂的文娱内容那儿,浪费多少宝贵感情啊。
我现在点开视频网站,刷到摆在重点位置的剧集和综艺,会忍不住心头一惊。我害怕,自己轻易相信那些精彩的推荐语,又一次面临虚度光阴的结局。
再怎么无聊的我,花两三小时追完一期扑街综艺,也会想起鲁迅真的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我反思过,是自己铁石心肠、难以伺候吗?那时那刻,微博、朋友圈飘来几个声音说:当然不是!
编剧汪海林先出来走了两步,“砸钱砸出个现象级网综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骂得真叫一个动听。三表、熊太行等媒体老师也是群情激动,少不了相继发出几篇优秀小作文。
综艺招商情况也确实不好,今年Q1综艺市场上《老郭有新番》《毛雪汪》《大伙之家》都是裸播上线,《再见爱人》原班团队打造的《春日迟迟再出发》只拉到一个总冠名。
看完这些,轮到国产综艺们心情复杂了。
1
观众评论国产综艺普遍做得差劲,它们也不好意思出来反驳。
豆瓣上,视频网站当季的综艺,分数一个比一个低,更悲惨的是黑红俱灭没有任何话题和讨论度,仿佛播了个寂寞。
可你们要是说:“国产综艺是真情实感地糊弄”,很多综艺要站出来为自己理论几句了。
它的底气,有些是内容给的,但更多的是钱给的。
最响亮的声音,一定是从长视频里,那些只求流量、基于收割,资本运作的综艺队伍,传来的。
它们把钱扎扎实实花在买热搜上,它们把努力明明白白写在通稿里:
它们综艺特别努力地制造笑点,可唯一搞笑的就是它们的努力。慢综艺里故意制造的翻车名场景,恋爱综艺里提前埋好的金句小段子,挑战综艺里专门设置的奇怪小游戏,在营销物料里都是快乐源泉般的存在,主要承担弹幕的“哈哈哈”KPI。
看清楚,绝对不是“呵呵呵”。
它们也特别努力地拥抱高端,可它们渴望逼格的模样,轻易就能让人尴尬。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音乐综艺非要搞舞台创新,好听的歌没唱几首,钱和心思全花在“打造极致的沉浸式现场”。
群演倒是挺沉浸的,完全感受不到现场氛围的观众看得满头问号。每看一档抛开内容谈制作的扑街综艺,我的脚趾就能抠出一套两室一厅。
它们还特别努力地追求品质,贴的是“传承经典”“内涵厚重”的好标签,比如说曾经火热一时的文化类综艺。
《国家宝藏》《诗词大会》《朗读者》一众代表作品口碑在线,表现确实相当不错。但后来的同类综艺,价值越上越高,过于阳春白雪,甚至还故弄玄虚,让观众如何真诚地恭维!
它们都特别努力地争抢流量,哪怕要砸进项目投资的六成,哪怕多数选秀明星并不好笑,哪怕粉丝会为嘉宾名字排列撕逼不停,也绝不错过任何一波当红偶像。
你说,那些资本砸出来的国产综艺们,知道自己在努力努力白努力吗?
当然。我的一个制片朋友说,综艺播个两三期,他们看看观众嫌弃的眼神,就明白没有继续的必要。但顶着再多白眼和谩骂,平台和片方都得把节目播完。钱没了,总得要有交代。
锅,不能砸在自己手里,甩到哪儿是哪儿。
2
被渣男渣女伤害的朋友,并不是都能全身而退。被国产综艺伤透的观众,也在用实际行动表演口嫌体正直。
我坦白。我在朋友圈吐槽完国产综艺再不改变,或许只有死路一条,转头重温了一遍《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抽空还刷了两期《非正式会谈》,自觉给国综续命几小时。
短视频更可以证明,广大群众对国综的容忍度那是相当高,需求量那是相当大。
究其原因,过去几年,国产综艺整体尽情摆烂,但偶尔也插播黑马和爆款啊。
就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再见爱人》《守护解放西》一众综艺,无论是全民爆款还是垂类精品,话题和热度都挺不错,海量的碎片化视频至今仍在短视频里发酵,掀起一轮轮的传播。
那么,这些综艺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不是流量,不是投资,也不是长寿,而是风格创新和足够真实。
当你以为喜剧综艺已经摸到天花板时,《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觉得还能再卷卷。
它开创了喜剧综艺的一个新模式,把sketch comedy综艺化,讽刺畸形偶像产业,吐槽互联网套路,回忆曾经遗忘的梦想,拿着一长串优秀节目,换了一张豆瓣评分8.5分的成绩单。
马东真的说过,先把节目做好,其他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
当你以为恋爱综艺已经摸到天花板时,《再见爱人》也觉得还能以真实关系再翻新花。
别的节目都在玩暗恋、撒娇脸、上演他追她赶的甜宠戏码?那,你们要不要感受下婚姻真实的无奈和复杂?
播出前,很多人觉得《再见爱人》是狗血的、撕逼的、炒作的,播出后,很多人就着一出出人间真实,在弹幕里打出“泪崩”。
当你觉得综艺模式和题材都见顶了,不可能两全了,《守护解放西》还能再打破一些边界。
搞一当警务纪实节目,既有纪录片的真实,也有真人秀的趣味与人情味。上一秒对坡子街派出所恪守岗位的民警们肃然起敬,下一秒因三教九流各类人物的奇葩案例笑得打滚。
创新 真实,这个逻辑在海外市场也是成立的。你看韩国罗英锡的《新西游记》,已经做到了第八季,被国内综艺爱好者视为殿堂级作品,乍一看是几个男人玩些无聊的小游戏,但是它能把每个游戏玩到极致,无人能复制效果,敢让你看几个明星真实狼狈的面貌,哪怕是撒酒疯。
综艺人不会不知道,高举高打的传统综艺模式正在失灵。
只是,在发现自己曾经相信、投注过大把心血和金钱的那个方向是错的时,他们还有没有勇气回头。
3
国综和观众,正在开展一段爱无能的感情。
他们都觉得对方真不行,自己很能忍。但要果断放弃这段关系,想想又挺亏的,毕竟相互折磨、彼此凑合这么多年了。
可如果继续忍受下去,也未必可以求得好结果。
最先爆发的是钱的问题。
观众总说“国产综艺不好看”,本就预算紧缺的品牌方爸爸,真的听进去了。
他们掏钱的姿态变得谨慎,不再随便给新上的综艺买单,行业正在刮起剧烈的“裸播风”。很多综艺面临停播、流产的尴尬,其中不乏综N代。
国产综艺明明是有做好的欲望的,可为啥成绩总是不如人意?
我觉得失败的原因还是在于,它们过度困在自我世界,生怕错过任何机会窗口,而去无脑跟风、盲目创新和急着变现,没有真正花时间去洞察观众的真实诉求。
选秀综艺本来挺好的经,最后全让买奶打投给念歪了,多么惨痛的领悟。
当然,不懂观众也没啥,可怕的是不懂观众还自以为很懂观众。现实脱离想象时,他们就把一切推向“大环境不好啊”。
如果综艺自救能有一条百试不爽的建议,我会说,在正式接受市场毒打前,先认真弄懂“用户是谁”。
4
问题又来了,怎么样才能做观众真正的贴心人?
拜托,姆们观众提供的研究机会还少吗。光是在百度指数搜索“综艺观众研究”,就能找到近9000万条相关结果,年报、论文、报道根本刷不完。
如果它们觉得,过剩的信息供给容易让人抓不住重点,那还可以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雷军在谈及创办小米时曾提出“互联网开源社区的模式”,给用户提供参与的机会。“如果把这个模式想透,应用到任何业务里,那个业务都会与众不同。”
文娱产品的创作,同样可以享受这种社区优势。
比如,微博的真实热搜,就是对用户评价的一次次精准提取。只是这种反馈略微滞后,更多作用在剧集、综艺播出后的营销环节,难以指导创作上游。
比如,快手、抖音、B站的文娱消费生态。我每天会在这三个社区里,待上三五个小时。我刷什么视频,喜欢什么题材,热衷什么话题等等,全部留在点赞、收藏和观看这些互动痕迹里。
快手和抖音尝试做过微综艺,有些特别拉胯,有些凑合能看,有些让人真香。
选秀综艺火热时,抖音顺势推出《无限偶像》这档直播选秀综艺,完全没有掀起水花。倒是和浙江卫视联合制作的《为歌而赞》,在站内讨论度颇高。制造神曲的地方,自然也是音乐综艺发酵的沃土。
再说快手,它特别想要做点高端、精品的微综艺。劝睡综艺《11点睡吧》的创新精神值得鼓励,但题材多少有点脱离用户。老铁忙着熬夜刷视频,哪有时间给眼神?
再说,睡觉这事儿,我们是听劝的人儿么?
有时候要对自己诚实点,它做一档“带货套路王”的综艺,把主播打小三、立山头、家族挑理儿的剧情还原下,哪还愁做不出成绩。
我还在B站看过《说唱新世代》《舞千年》《守护解放西》《康熙来了》。憋瞎想,不光是为了呼哧带喘地追赶年轻人!
我每次刷完正片,还能在站内扒拉点二创物料吃吃,体验比在长视频看带感。你看,这就是社区价值。
B站出品的一些综艺,也能看出区别于抖音和快手综艺的尝试。从内容到传播都很有平台特色,跑通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作模式:以社区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为基点,用年轻群体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服务好核心受众的基础上,再借助二创、玩梗把信息层层传递至外界。但老问题摆在眼前,B站擅长做精品内容和掀起全网流量热度之间如何拿捏,成为考验B站综艺策划人的灵魂问题。
想要获得有爱的用户,首先要提供有爱的作品。这种社区型综艺的最大优势,正是距离用户的情感世界很近,不仅能给他们提供文娱消费的快感,而且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嘴里骂着国综,心里我还是愿意再给它们一次机会的。接下来,《浪姐3》《90婚介所2022》快上了,不要让我失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