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会导致偏见的产生和持续存在(是信念在影响我们眼中所见)

什么会导致偏见的产生和持续存在(是信念在影响我们眼中所见)(1)

证实偏见,是信念在影响我们眼中所见 | 说服力在哪一边 第五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604篇推文。

全文共2258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什么会导致偏见的产生和持续存在(是信念在影响我们眼中所见)(2)

1 引言

你是否怀疑过自己相信是对的事情?

或者说,

你为什么坚信自己相信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

当我们试着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们最直接的思考一定是下面这样,

去寻找大脑中那些可以证明我们所相信的东西是对的那些记忆。

这叫做“证实思维”。

但这种思维通常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来看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问题:华生四卡片问题。

1966年,心理学家彼得-沃森发表了有关这个实验的细节;

摆在你面前的是四张卡片,5、2、红、蓝;

每张卡片一面是数字,另一面是颜色的名字;

我现在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

这些卡中,只要有一面数字是偶数,那另一面一定写着“红”。

那么,要验证这个秘密,你觉得至少要翻开那几张卡的背面来看?

什么会导致偏见的产生和持续存在(是信念在影响我们眼中所见)(3)

进入你脑中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在沃森的实验统计结果中,选择“2”的人有50%,选择“2”和“红”的人有20%,选择“5”和“蓝”的人有15%,选择“5”的人有5%,选择“蓝”的人有5%。

你选择了什么?

“2”还是“2”和“红”?

之所以这两种选的人最多,因为它们最符合“证实”的思路。

然而问题是,翻开“红”的另一面,如果是奇数,并不能证明这个秘密是错的。

因为“一面是偶数,另一面一定是红”,并没有说“一面是奇数,另一面就不能是红”。

这并不矛盾,对吗?

事实上,翻开“2”和“蓝”才是正确答案。

因为,查看“蓝”的背面,如果是偶数,那么这个命题就是伪命题。

这叫做“证伪思维”。

而我们的大脑倾向于“证实”,忽略“证伪”的现象,被称为,

证实偏见。

2 证实偏见

我们依然在“说服力在哪一边”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这个系列我们从群体极化,聊到二分法,从多数人的说服力,聊到少数人的说服力;

我在试图引起你对“说服力到底在哪一边”的注意;

在多数人那里?还是在少数人那里?

如果您已经看过这个系列的前四篇文章,心中应该有了自己的想法。

好,当你有了一个想法,无论是这个想法是来自多数人的说服,还是少数人的说服,你开始相信某种说法或某个命题;

而当你开始相信一件事,那么你就开始有了某种“信念”;

当然,一开始的“信念”程度很轻,但随着这个“信念”的逐渐加强,就可能成为一种“信仰”。

(在这里,我用“信仰”这个词来表述对某一件事的坚信,并不专指宗教信仰或政治信仰)

举个例子,

当你左挑右选,在网上买了一部手机,你会发现在接下来的使用过程中,你不断地觉得它好用;

你在不断地寻找证据,来证实你的选择是对的;

因为在你决定买它的那一刻开始,你开始有了信念:“我的选择是对的”。

尽管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毛病或缺点,但你会直接忽略它们,或给出理由来解释,“这只是小问题,或,这只是个例,与我的判断决策无关”。

这种“信念”,就是“证实偏见”的一种。

这种“信念”有多强大?

让我们看另一个具体的例子。

3 信念暗示

曾经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人们对“证实”的信念到底有多大。

实验选择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随机寻找大学生自愿参加;

工作人员会在这些实验对象的脸上,用防晒霜写上一个单词,

SEX(性)

然后让实验者在太阳下待一会,让皮肤变黑,而涂抹防晒霜的部分则会略微显现出单词的痕迹;

(只是,痕迹非常浅,实验对象自己是看不出来的,也并不知道到底写了什么单词)

随后,实验对象被要求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接下来几周的社交生活,看看会不会发生一些“美妙”的改变。

结果,超过75%的实验对象在日记中都有类似“美妙”的描述,

比如,得到更多异性的关注,得到异性商家人员更好的服务,或者得到了异性同学们更多的青睐等。

这些实验对象都“坚信”,这是由于脸上所写的东西带给他们的改变。

但实际上,几周前实验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脸上涂的是防晒霜;

而剩下三分之二的人,要么涂的是水,要么写的都是毫无意义的词语。

人们是多么容易被引导去“证实”一个信念?

你可以尝试下面的做法来比较两种提问的方式,

一种是,

你觉得你的生活幸福吗?

另一种是,

你觉得你的生活不幸福吗?

本质上,这两个问题是在询问同样的事情,对吗?

可是,当你用它来问你身边的人,你会发现完全不同的结果;

被问第一个问题的人,会向你反馈大量幸福的例子;

而被问第二个问题的人,则会向你反馈大量不幸的故事。

4 眼见为实?

我们常听到一个俗语,叫做,

眼见,才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

而实际上,我们大脑的真实情况却是,

相信,所以看见(Believing is Seeing)

我们对接受的信息做大量的筛选,而筛选的原则就是,选择那些能证实我们信念的事情。

比如,

足球比赛中,一次铲球被裁判吹哨;

被铲倒一方球队的球迷就会大喊,

这是恶意犯规,毫无体育精神!

而犯规一方球队的球迷则完全不这么看,他们坚信,

这是战术犯规,完全合理。

一件事情的发生,到底在我们眼中是怎样的?

这和你所坚信的“信念”息息相关。

如果沿着这样的思路思考下去,说服力该如何提高?

真实案例中,利用“证实偏见”对人做出影响的做法,曾经发生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

英国球迷的素质一直堪忧,德国警方在世界杯期间也为此十分头疼;

可有意思的是,德国警方却在媒体上对英国球迷大加赞扬,称英国球迷为,

世界上素质最佳球迷!

结果你猜怎么着?

这场世界杯,英国球迷没有发生任何不良事件。

当然,我们都相信,德国警方的这份“赞扬”,并非出自真心;

然而,这么做却是一种谙合心理学规律的巧妙策略;

当人们得到对方“相反的反馈”,他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去“证实”这种反馈。

啥意思?

英国球迷在“素质最佳”的信念下,开始相信他们是素质最好的球迷;

他们的行为开始向有素质的一面去转变;

或者不妨这么说,

当一个人看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他们就会变成什么样。

5 小结

说服力到底在哪一边?

在他们所相信的那一边。

-

这里是“谈判思维”!

“说服力在哪一边 第五篇” 待续

--- 桔梗

什么会导致偏见的产生和持续存在(是信念在影响我们眼中所见)(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