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人应该怎样做人(与人开口说话前)
《无量寿经》中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无论俗世还是佛门中人,都非常讲究说话的智慧,比如佛门非常流行的禅宗公案,就是通过问答或者动作,来启迪信徒,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佛教中有关说话的智慧。
其一,是不发嫉妒之言。
《华严经》中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恨作为佛教三毒心之一,是所有恶业的源头。佛教认为,一旦起了嗔念,就会引发一连串的后果。他们讲究“随喜”,就是说看到别人的善行,美德,长处,就会发自内心产生赞叹,而自己呢,也能通过这种随喜获取一定的福德。我问问大家,嫉妒别人时,那感觉自己好受吗?不好受的话,为什么不试着放宽心胸,去赞美这个世界呢?
其次,虽说我们讲的是说话的智慧,但也要懂得倾听。
不知道你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和别人说自己遇到的糟心事,对方就会说,你这算什么呀,我才惨呢,然后开始倾诉自己的难处。这种人是不是不讨人喜欢?因为他们表达欲旺盛,却不懂倾听,不懂得与人共情,佛教认为,倾听、接纳和欣赏是一个人本性的流露。因此倾听是语言的基础,在倾听中我们能够获取对面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感受他的情绪,才能够更好地回应对方。
第三点,就是不要背后说人是非,莫造口业。
佛教中的“口业”指“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分别是指,欺瞒的话,恶语相向,挑唆是非和花言巧语淫欲邪说。我们这里就主要是说,不要对人恶语相向,从中挑唆。佛教讲究善护口业,修好口德。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着有一个小妾,说她的祖母很会骂人,嘴上刻薄,老祖母也没有什么疾病,但却从舌头烂到喉咙,不能吃东西也不能说话,非常疼痛,几天后便去世了。用这个故事来惊醒大家,这就是造口业的后果。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管好自己的嘴能少造许多恶业,语言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或许就会有某个在困境中人,因为你的一句话,而改变命运和人生。好了,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了,用一颗慈悲心为自己的人际交往保驾护航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