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长江环境治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投资92.69亿元的马钢新特钢工程项目破土动工;总投资110亿元的蜂巢能源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无钴电池和HEV电池量产下线;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一号工程”加速推进;宁马城际、巢马高铁等项目正在建设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马鞍山长江环境治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马鞍山长江环境治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马鞍山长江环境治理

总投资92.69亿元的马钢新特钢工程项目破土动工;总投资110亿元的蜂巢能源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无钴电池和HEV电池量产下线;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一号工程”加速推进;宁马城际、巢马高铁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今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用好保护发展辩证法,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生态环境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大力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持续推进标准地、“七未项目管理”等改革举措,奋力打造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的长三角“白菜心”。今年前三季度,马鞍山交出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省重点项目开工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四个“全省第一”的亮眼成绩单。

日前,“马鞍山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入选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

生态更优 绿水青山绘就绿色发展美丽画卷

薛家洼生态园、滨江生态湿地、滨江文化公园、采石矶风景区……行走在长江马鞍山段东岸,一批湿地、公园与滨江生态绿廊“串珠成链”,成为热门打卡景点。

修复沿江岸线打造“城市生态客厅”;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在市级层面专项推动“环保管家”模式……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强力开展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精准治理,“环境洼地”蝶变成“生态福地”,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环保整改工作2018年以来连续3年考核位列全省第一,长江马鞍山段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

虽已入冬,在建的凹山地质公园依旧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观光。今年,马鞍山市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成功获批EOD模式试点,开启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新篇章。围绕打造全国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和长江支流源头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目标,马鞍山市强力推动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打造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区。

从“国家园林城市”到“国家森林城市”,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到“全省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不断增加的生态名片,见证了马鞍山绿色发展的坚实步伐。

产业更强 项目攻坚筑牢绿色发展坚实基底

44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301.83亿元。11月19日—22日,在合肥举行的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一批层次高、效益好、质量优的项目成功签约落地马鞍山。

今年,马鞍山市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瞄准绿色程度高、创新研发强、亩均效益强、引领带动强的“一高三强”项目,全力推进“双招双引”,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马鞍山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力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加力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四级统筹调度机制、明确项目责任主体、分类精准解难,马鞍山市创新“招数打法”,全面梳理近年来亿元以上洽谈工业项目和竣工工业项目,分类整理出洽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库、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七未”项目清单,通过采取“督促推进一批、帮扶提效一批、输血纾困一批、转型提升一批,多渠道、多路径精准破解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和堵点。

为破解“七未”项目难题,马鞍山市用好“标准地改革”这一大招,全力抓好项目要素保障。

作为安徽全省“标准地”改革唯一试点城市,马鞍山市已累计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79宗、5130.6亩,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标准地”出让。“标准地”工业项目拿地后,开工周期平均缩短4—6个月。

实施“七未”项目攻坚以来,全市365个在册登记“七未”项目已化解销号318个,化解率87.1%。

以项目为支撑,马鞍山正加快打造“1 3 N”产业集群升级版,即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先进结构材料国家级产业集群,以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食品为标志的3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集群,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汽车、生命健康等为特色的若干个市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

动能更足 亩均效益评价体系为绿色发展聚势赋能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马鞍山主动作为,在学习借鉴浙江、江苏等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于2018年底正式建立亩均效益评价体系,以亩均效益评价推动生态转型、产业升级。

该评价体系以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等为目标,以“亩均税收”为重点,以智能、绿色、品牌、研发等反映企业综合素质的指标为加分项,对企业实施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配置资源要素,通过正向激励 反向推动,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高质量企业集聚。

根据评价结果,马鞍山将企业分成ABCD四类,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对A类、B类、C类企业分档次按不同比例给予相应激励政策,对D类企业实施供水、供气、供电、污水排放等资源要素差别化供给,提高D类企业占用公共资源的成本,推动D类企业转型。

以质量效益为标准的亩均效益评价体系,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智造名城”建设快马加鞭。目前,马鞍山共拥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1个。

实施亩均效益评价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由实施评价前的12.59万元提升至14.75万元,增长17%;近两年共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1户,推动328户低效企业实现转型或退出,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2万多亩,让“土地存量”变成“发展增量”。

亩均效益评价体系让马鞍山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愈发轻快。今年前10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8.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4%;全市产业集群共实现产值2588.9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产值的103.6%,超序时进度20.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呈现出结构更优、效益更好、质量更高的态势。

日前,安徽省出台《关于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意见》,马鞍山市亩均效益评价做法在全省推广。

数据来源:中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

来源: 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