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
“良知”一词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出自于《孟子·尽心上》中的一句话:“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自亚圣孟子以后,儒家思想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却没有人专门讲良知,直至明代中叶,才有阳明先生重新提出良知。
并在良知前面加了个“致”字,“致良知”即将良知应用于万事万物。这也同时反应出阳明先生是真正的行动派。
自提出“致良知”之后,阳明心学作为一个哲学思想体系横空出世闪耀于人类思想史上。
我作为一位王学初学者,虽然无法窥探先生思想的全貌,但我想将所体悟到的一些东西与大家分享一下。
阳明先生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知道好恶就穷尽了是非,懂得是非就穷尽了万事万物的变化。
人人具有良知,但具体运用还是因人而异。正如阳明先生所说:“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巧处则存乎其人。”
意思是说是非这两个字只是个大的原则,具体运用还是得因人而异。
圣人的良知好比晴天的太阳,贤人的良知好比多云天的太阳,愚人的良知好比阴霾天的太阳。
三者虽然在昏聩与明白之间有所区别,但是在能辨别黑白上是一致的。即便在黑暗的夜里也能隐隐约约看得清黑与白,这是太阳的余光没有完全消失的缘故。
致良知即是在事事物物上去自家心体沉渣污垢,摈弃七情六欲之执念。
致良知方法无定式,如《传习录》中所言“诚则旁行曲防,皆为良知之用”,只要自诚致知,即便是旁门左道、刻意提防,也都是良知的运用。
进修圣人之道非志坚不成。立志要如古人云,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阳明先生的成圣之路就是最好的例证。
“致良知”也是先生从千难万险之中得来的,是知行合一之中的“合一”,其是先生思想的精华,更是当代社会所应提倡坚守的国学精粹!
-END-
ο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ο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