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锅牛具体地点(细说十八打锅牛历史)

“十八打锅牛”是一个经历生离死别的牛姓家族。

至于为什么有“打锅牛”之说,这要从七百多年前的元朝说起。据当时的历史背景,蒙古贵族歧视汉人,但却有许多牛姓汉人在当朝为官,以致于在历史上有"牛氏元半朝"一说。“十八打锅牛”的始祖牛川即为当时的山西洪洞县令。他为官清正,深受当地人民的拥戴,因此辞官后就定居在洪洞县椿树胡同。

牛川育有三子,长子牛洪,字碧波,曾任翰林院编修;次子牛裨,字程波,曾任吏部尚书;三子牛超,官拜陕甘宁大将军。牛洪又生牛楷、牛炳、牛杭、牛来、牛捷、牛铨;牛裨又生牛青、牛健、牛郁、牛秦、牛颖、牛堡,牛超又生牛鹏、牛子、牛园、牛翼、牛栾、牛迁,共弟兄十八人。此时的牛家"地有百顷,牛过千头",家势正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一大家族"和睦相处,阖门济美"。

打锅牛具体地点(细说十八打锅牛历史)(1)

孰料好景不长,爆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椿树胡同老牛家作为元朝官宦之后,势必成为义军和盗贼的攻击对象。牛家弟兄十八人与前来抢掠的盗贼对抗了数天后,知道大势所趋,家业难守。老大牛楷流着泪说:"我们各自逃生吧!"可是弟兄们却迟迟不愿离开,说:"这一走我们就是生离死别了,如果皇天不佑,咱们弟兄就在阴曹地府团聚;如果皇天保佑我们活了下来,我们还有我们的子孙怎样才能相认呢?"经过商议,大家拿来平时做饭用的一口铁锅,将其打作十八片,兄弟们各持一片,以此作今后认亲凭证。随即带着家眷,怀揣锅片,洒泪作别,各自奔散。

打锅牛具体地点(细说十八打锅牛历史)(2)

对锅台

后来,朱元璋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明朝政权。随着生活的稳定,散居各地的牛家弟兄开始筹划对锅认亲。在长门老大牛楷的积极奔走下,他们在这年的农历十月十九日在汜水县十里亭山寨门前的高台上举行了认亲大会。通过"对锅认亲",乃知居河南者十四人,居外省者四人。居外省的分别是牛颖居河北完县(今为顺平县),牛堡居江苏盱眙县,牛迁居山东冠县,牛翼又回迁山西洪洞县。兄弟十八人亲情难舍,约定自此以后每年都要对锅相会。谁知当地官府对他们的聚会十分反感,惟恐生出事端,于是在他们再次聚会之前,诬陷他们为反政权组织。牛家弟兄得知消息后,只好取消每年相聚认亲的约定计划。从此,散居各地的十八弟兄各书家谱,以昭示子孙,这就形成了古今家族史上少有的《十八祖迁居地址歌》。《十八祖迁居地址歌》在各十八打锅牛支系家谱中都有记录。

折戟断剑,大漠江南,历史的长河向前而去,如今七百多年过去了,我“十八打锅牛”族人从未忘却过先祖的遗愿,寻亲问祖不曾间断过。其中最著名的有清朝咸丰年间河南汜水武状元牛凤山,注重宗谱,遣使修续,并亲自各地走访寻亲,使得十八祖后裔各支派,世序清晰,脉络分明。时逢今日据不完全统计,我“十八打锅牛”后人遍布全国各地总人数百万有余,如今吾辈生逢盛世,得天独厚,更需牢记我“十八打锅牛”先祖遗训,敬祖重情,更应对我们厚重的牛氏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让我们每一位“十八打锅牛”的后人都身有所聚,神有所归,传承发扬重亲,继续寻亲问祖的坚定步伐,最终完成以启世祖牛川统一为一世祖的宗谱大典宏伟蓝图。

打锅牛具体地点(细说十八打锅牛历史)(3)

文/牛俊超 (郁祖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