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一横收笔(找茬005.耳)
看到一个公众号,发了一篇《99%的人会写错笔顺的字》,其中有介绍一个”耳“字,要最后一笔写竖。截图如下,不好意思把人家水印也截了过来,不过没关系,反正我最后还要喷一下这些公众号。
我自己一直都是写“横竖竖横横横”的,对上面这个笔顺觉得很怀疑。先查了一下现在的笔顺规范,跟我习惯的写法是一致的。当然,由于繁体简化等原因,现在的规范笔顺不代表书法的传统笔顺,例如“必”、“有”、“门”等,还有像“方“,我上学时的规范笔划是先撇后折的,后来改过来了。
“耳“字大体的结构类似于四周笔划都出头的“目”字,因此直观感觉笔顺上应该先写外框,最后一横封上,由竖划来封上的似乎极少见。类似的逻辑可以参考“門“字,两边像两个竖非常长的”日“字,其笔顺也即是写两个“日”字。
有朋友说一些常见的、约定俗成的写法可能行、楷笔顺有所不同,但对其它字,楷书笔顺应当是和行书一脉相承的,“耳”字就属于后者。理由是行书在魏晋时已经成熟,而楷书要等到唐朝,所以一定要在前面行书的基础上演变。这个我认为是很容易反驳的,虽然楷书在唐朝成熟,但早在魏碑时期,在钟繇的时代,就已经有大量的楷书,只不过书法史上认为还有大量隶书的特征,楷化还没有完全完成。但是注意,虽然楷化等到唐代才完全完成,但楷书笔顺的形成却应当更早,例如钟繇楷书,虽然楷书不成熟,但笔顺却是在这阶段就有了。因此,楷书笔顺的发展和行书是同时期的。
如果要从文字演变的角度追溯笔顺,应当参考的是篆、隶中耳字的笔顺。隶书已经非常接近楷书。篆书笔顺是先左边长外笔划,再右边长笔划,最后中间一短横,篆书和楷书差别较大,但至少最后一笔也不是竖。
我们再多找其它人在楷书中写的“耳”字,如下图。并不都是按照欧体中作提的写法,更多的是作长横,或者角度较大的横来处理。张猛龙、柳公权、苏轼的写法横都准确地接于竖处,如果先写竖,那接处是很自然的,横写到竖那,就自然收笔,但如果是先写横,就很别扭了,竖在起笔的时候,就要先瞄准下面的横,去碰横的收笔处。颜真卿的则更最接近现在的印刷体,长横是贯穿长竖的。在我印象里,长横长竖相交,如果交于正中,一般是先写横的,如“十”、“章”等,但显然“耳”字不是这种情况,更接近“身”、“且”,长横承载上面两竖,都是最后写。
如果有人问是不是作提和作横写时,笔顺不同所致?我认为这只是书法上对笔划灵活变化的处理,但毕竟是同一个字,不应该是两种笔顺。有趣的是,在“耳”作偏旁时,同样是作提,《欧楷解析》却就是另一种笔顺。
对”耳“字笔顺就写到这,一家之言。前面说要喷一下这些公众号,看过不下十个公众号,把田蕴章老师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整理成文字连载,再把《欧楷解析》分成一章一章连载。且不说抄袭,且不说没有原创内容,连一点基本的思考和判断都没有,只知道照搬过来。我承认田蕴章老师的内容虽然很好,但毕竟不是金科玉律,虽然字也很好,但毕竟无法与古人相提并论。现在田楷横行,这些公众号责无旁贷。
就写到这,喜欢纠结书法问题,有同好者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或 头条号”书法日记“,缓慢不定时看心情更新。欢迎交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