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清代著名诗人的一首爱国诗)
龚自珍是近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满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充满着爱国主义热情,被柳亚子先生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他的《己亥杂诗》在史上赫赫有名,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向时代发出了震人发聩的呐喊,至今还经常被引用。
清道光19年,即公元1839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对清朝统治者已经彻底失望,愤而辞官,踏上了归乡的旅途。一路上,他把所见、所思、所感记下来,用鸡毛写在账簿上,而后投入到一个竹筐中。后来得纸团350枚,成诗350首。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己亥年,他便把这组诗命名为"已亥杂诗"。我们今天欣赏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是脍炙人口,广为传颂。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少年时期便志向高远,欲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他仕途坎坷,官职卑微。此时的清王朝看似繁花似锦,却是积弊重重,危机四伏。他曾多次指出"日之江夕,悲风骤至",无奈人微言轻,无人理睬,所以他才毅然辞官而去。但诗人辞官归乡绝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对前途满怀憧憬。
他先说:离开了生活多年的京城,离开了同事故友,往事如烟,点点滴滴从心头泛起,此时行走在落日余晖中,让离愁更增添了几分浓重。但离开这个令他窒息的牢笼,回到外面的世界,或许会更有一番作为,这又让他很振奋。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着:虽然有"浩荡离愁",但也是"吟鞭东指";虽然已白日西斜,却更有广阔天涯,这相反相成又互为映衬的画面,就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接下来诗人将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到抒发报国之志。他说:那纷纷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它们落在地上,明年化为春泥,再去滋养更加鲜艳美丽的花朵。这是何等的深情啊?诗人将自己比作落红,是说自己虽然离开官场了,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春泥护花的精神,这就是他拳拳的报国之心。
龚自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他曾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写信,言辞恳切,希望加入幕府,为国献计献策。只可惜,不久他在丹阳暴病而亡,令人叹惋。
我们常说:"虎父无犬子",龚自珍的长子龚澄也是学有所成。他不但精通文史,还会多门外语,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官。英法联军进北京时,侵略者们要火烧圆明园,以此震慑清政府。龚澄自告奋勇做向导,把贼寇引到圆明园,并亲自指挥焚烧。而在过后清政府与英法联军的议和谈判中,龚澄作为英方代表的翻译兼参谋,因为知晓大清帝国的实力,竟不遗余力的为英法联军出谋划策,让侵略者捞取到最大的好处,无耻地做了侵略者的帮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