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为什么会被推崇(我们误解了的程朱理学)

接着上节所说,程朱理学的开创者是北宋五子,但是程朱理学以程朱两个姓氏为名,足以见到程朱两姓的作用,程指的是程颢、程颐二兄弟,江湖人称“二程”,朱就是大名鼎鼎的朱熹。

理学实际开创者:二程

程朱理学为什么会被推崇(我们误解了的程朱理学)(1)

先来看下二程兄弟,程颢和程颐都师从北宋大家周敦颐,也是张载的表侄子。上节我们说过,周敦颐就是北宋五子之一,二程出身名门,起家于高祖程羽,是宋太祖赵匡胤手下大将,也是大官,但是二程的官做的并不大,相反,在中国历史上,他们在文化史上的名气远远大于其官位或者政绩。

我们这里不探究他们的人生事迹,我们主要来看看他们的思想,为什么能成为程朱理学的实际开创者。二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有的同志肯定有疑问,这句话不是朱熹说的吗,对,这句话成为朱熹的口头禅,但是并不是朱熹最早说的!这句话是二程的专利。我们先来看看“天理”,社会中的“理”就是道德规范、人伦纲常,上天统治人间是不可违背的,同样天子代表上天也是不可违背的,在人世间,老婆听老公的,臣子听君王的,这都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规范,而且将这种理上升为天理,这种规范就是天理!我们经常说:天理难容,就是这个意思,你竟然让老公跪搓板,那就是违背了天理!唐末乱世就是因为人伦纲常不再,出现战乱的原因就是人的欲望太大,都想当皇帝,连丐帮帮主有点人马也敢造反称帝呀。导致人心不稳,都有“理想”,当然,都有当皇帝的理想就会导致这社会乱了套,在三教合一的背景下,儒家必须把这个唐末以来的人伦纲常重新整理起来,重新收拾人心,统一思想。再加上北宋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变的浮躁,一切向钱看,所以,二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当然这种人欲不是指的是吃喝拉撒这种正常的欲望,而是指的是你吃饱了还非得想吃山珍海味,一个媳妇不行,非要妻妾成群才能罢休,是灭的这种欲望,这句话被后世,尤其明清理学家极端化了,套在了妇女身上,要守寡啊,要贞洁,其实程朱的本意从来没有这些啊,朱熹认为如果夫妻没有孩子,老公OVER,妇女有权改嫁!所以看着网上一些人一看到朱熹老人家就破口大骂:腐儒,穷酸老头等等,你真得好好研究研究人家的思想啦。

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程朱理学为什么会被推崇(我们误解了的程朱理学)(2)

朱熹活动范围是南宋,可笑的是朱熹的言论在他生活的南宋被称为“异说”,反而到了他身后,尤其是明清,地位直线上升,在儒家历史上仅次于孔孟,连明清八股取士的范围就是朱熹注解过的四书五经为出题范围。朱熹名气大也是因为此,名声臭也是因为此,民国以来,随着儒家等传统文化被我们轻视,甚至抛弃,朱熹在中小学孩子的脑子里估计只剩下古董、腐儒的字眼。其实朱熹名气在南宋也非常大,绝对是有原因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人家的思想确实有独到之处的,但是我们同时当然也不能苛求古人,按照现在的唯物主义和科学来反衬人家的学说如此如此,如果这样的话,后人怎么看今天的我们呢?岂不是幼稚?历史一定要放在历史的背景下考虑 问题,绝对不能脱离这个背景来无限放大或者贬斥。

1. 本体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什么意思呢,朱熹根据当时颇为流行的理气之争,说出了自己本体论(也就是世界观):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这个该怎么理解呢?朱熹认为,理和气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理论上,理先于气。理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万物之理,是先有理这个规则,才有了气这种具体物质。举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有助于理解吧,于个人而言,气就是身体,理代表什么来着?道德、品德,好了,也就是说,你的道德你的精神你的气节比你的身体更加重要,理先于气,朱熹认为,理和气互相依存,也就是你的身体和灵魂相互依存,逻辑上理先于气,也就是先有你的灵魂先于你的肉体而存在,所以朱熹的主张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

既然理比气更根本,也就是你的精神比你的身体更加重要,那如何修养成为一个圣人呢?那就不是吃吃喝喝把自己的身体搞得胖胖的,而是培养心灵美。那如何培养心灵美呢?那就是朱熹的重要思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2. 修养论: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不要着急,请为师慢慢道来,慎思明辨就是仔细思考,

清楚辨别,格物致知来源于《礼记·大学》原文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格物致知朱熹是这么认为的,探究东西得出认知、知识。朱熹认为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中,所以要格物致知,“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也就是对每个事情、每个东西都要刨根问底,搞出个所以然,然后通过这种繁杂的手段不断学习,修养成为一个圣人。

这是个人的修养,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呢?朱熹也作出了解答,那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3.社会: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当然,三纲和五常最早是谁提出的呢?西汉董仲舒,但是最早将它俩联用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则的是朱熹,同样,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口头禅,最早也是北宋五子的二程说的。

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近代以来备受我们鄙视,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朱熹提出这个东西有它的合理性,因为朱熹生活在哪个朝代来着?南宋,对,我们也应该知道,南宋的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特别发达,GDP居中国历代王朝之最,巅峰时期GDP占到全世界的70%,所以足见其富饶,朱熹提出这个,就是要 重塑伦理纲常,不要为了钱六亲不认,人要有底线!要知廉耻!灭掉人的私欲,要堂堂真正做个人。

程朱理学为什么会被推崇(我们误解了的程朱理学)(3)

以上就是程朱理学的思想,你明白了吗?#理学##程颢##朱熹##北宋##历史回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