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慌不忙致自己(不慌不忙努力一场)

(题图选自加拿大插画师 Marcos Chin 作品),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不慌不忙致自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不慌不忙致自己(不慌不忙努力一场)

不慌不忙致自己

(题图选自加拿大插画师 Marcos Chin 作品)

说两个访谈。

一个是闫妮。

她提起当年拍摄《武林外传》的时候,自己刚刚跟先生离婚,然后带着六岁的孩子一起生活。

那时候白天乐呵呵的演喜剧,夜里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就望着天花板发呆,说不上多难过,就是很心酸。

因为还要继续第二天的工作,所以从不敢让自己发泄情绪或者大哭一场,因为第二天眼睛会肿起来。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武林外传》火了,闫妮也成了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女王。

闫妮自己也说,我的性格总是迷迷糊糊的,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也容易出神,于是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把这离婚后的日子熬过来了。

闫妮说后来我有朋友提醒我,你这是不慌不忙的努力着,就不知不觉把艰难给熬过去了。

这个观点我很喜欢。

第二个访谈主角,是摄影师陈漫。

她说起自己的工作室刚成立时候,起步很是艰难,那个时候跟自己刚成婚的先生是个中美混血儿,还是地球公民乐队的主唱人,性格特立独行,于是避免不了会跟自己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传统父母发生矛盾。

陈漫说,当时所有的事情都堆积到了一起,事业上的复杂困境,家里的不理解导致自己要不停的出面协调,每一根弦都绷得很紧。

可是就是这样的槽糕状况,陈漫来不及抱怨生活或者抱怨别人,她的原话是,我来不及多想,因为我有太多事情要做了。

后来的故事就是,陈漫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成为了时尚圈里那个日薪近十万的摄影师,也是诸多奢侈品品牌、时尚杂志和歌手唱片的最后一道包装。

她就是这个行业的一颗定心丸。

她的先生也开始定居在美国,因为跟自己的父母不需要日常相处,反而距离产生美感,陈漫一停止工作就飞过去跟先生相处,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

这是个高情商的女人,也是我们眼中很成功的女人,她说起自己的生活哲学,就是女人的特点在于包容,然后说起自己事业成功的原因,她的观点是,出色的人都会有诸多不顺。

我喜欢这些访谈故事的原因,一是本身我是喜欢听故事听别人说话的人,二是在每一个人对于生活的体验里,一定会有那么些许不一样的生活原则跟价值观,这也成了我可以用来自己学习跟参考的部分。

我想起知乎上曾经看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嗑瓜子可以持续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以上,但是看书却不可以?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回答是:人做事情,都需要反馈,反馈周期越久,感觉上就会越困难。

这样的逻辑可以延伸到很多具体的生活事项,比如读书、饮食、作息、健身、学一门手艺等等。

我记得以前自己接受的学校教育逻辑里,老师都会告知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但是从不告诉我们如何可以做到高效学习。

其实那个时候我还是很迷茫的,我不算是聪明的孩子,所以一般只用笨功夫去努力,但是班上总是有一些人,可以不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

这种情况,一是可能那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是在家里悄悄用功了,但是不告诉你,所以会让你产生误解;二是我是真相信有这样一批同学,他们一定是掌握了某种秘籍,所以才会那么相对轻松的努力程度下获得好成绩。

后一条观点的真正验证,是在我去年假期教我的小侄子写作业的时候。

三年级的他开始要写作文,他不知道怎么写,其实说真的这一项功课是需要一点天赋跟感觉的一件事情,基本上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可言,但是我还是想出了一些办法。

我告诉小侄子,一篇作文的主题是老师命名的,如果你害怕自己的字数不够,那就一开始给自己设置四段,每一段想一个关键词放进去,然后用这个关键词造句。

第二步我开始让小侄子练习排比句,不要求写得多好,但是至少成句式。

第三步我告诉他看儿童台的广告的时候,可以把自己觉得好听的句子记下来,还有就是听歌的时候(对,他已经是TFBOYS的粉丝了)把喜欢的句子记下来,这些都抄在一个笔记本上,多练习重复写几次。

我告诉他,这个笔记本是你的秘密武器,你要慢慢积攒,每一篇作文就引用一句你喜欢的话,最好用在开头或者结尾。

这些碎碎念的建议说完以后,小侄子似懂非懂,但是他照着我的话去做了,然后开始一次次去实践,并且每个周末跟我电话视频里汇报情况。

一开始没有多大起色,但是渐渐的到了第七第八次作文课的时候,小侄子的分数已经开始到了九十分以上,并且在后面一直维持这个水平,就连他的老师也很讶异,觉得进步的空间非常大。

这是我第一次向他这个小孩灌输的,关于慢慢努力的积累概念。

他的父母就像我们以前的父母一样,只会一味的说你要努力做功课,但是从来不给指引方法。可是要知道很多时候,努力这份品质,如果长期没有得到结果回报,那也必定会慢慢被消磨掉。

这次的实验让我开始相信,以前上学时候的那些学霸,除了纯粹的精力上的努力之外,一定会有一些科学的方法可用的,就是这样合适的方法,会让他们一步一步分解掉因为不断刻苦而产生的懈怠感,进而不停的强化自己的精力。

以前我刚进职场的时候,也会一味的觉得加班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因为那样意味着自己很充实,充实就意味着自己很努力,努力就意味着可以得到更多的薪水。

可是后来我慢慢发现,这个努力的逻辑是不对的。

随着加班的时间越长,人也开始变得疲惫懈怠起来,而且我慢慢陷入了另外一个思考的漩涡:加班的意义是什么?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

后来随着我认识的人越多,自己的反省部分也越多,我才知道那些做事情高效的人,并不是牛气冲天地喊着口号,我要明天设计出一个好的产品震惊大家,我要让自己发财然后屌丝逆袭。

我总以为他们激情四射,但是综合下来正好相反,他们的性格都是很柔和很平静的一类人。

当然了,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不一样,但是落实到每一人具体的工作状态也不一样,但是后来我自己渐渐明白了一点,我要从这看似激情满满的无头苍蝇生活状态里走出来,我要心平气和的梳理一下我目前所做的一切对不对。

这个观点冒出来的时候,我发现我对自己当前抱怨的所有事情都有了缘由。

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效率不高,是因为我一开始就没有定义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而后渐渐沦为了打杂小妹;我觉得自己有拖延症,是因为我避重就轻的去处理一些不紧急的事情,而把重要的事情一推再推。

这个逻辑还可以延伸到生活里,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无聊,那是因为我没有试着去尝试让生活多一点变化;我觉得某段时间自己的心态很急躁,那是因为我已经很久都没有安静下来听一首音乐或者看一本书了。

我是个喜欢向内看的人,问题梳理出来了,我就知道该去怎么执行了。

我从一开始决定码字,就没有期待过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结果跟回报,也是因为这样,我把每段时间自己的逻辑思考放到每一天的不同码字的主题里,我不知道自己能梳理出什么来。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切看似毫不相关的主题之间,都是穿插着一根主线的,那就是想通过往外看的表达,来寻找我自己。

这个说法很虚,但是对我而言特别有用,因为我自己可以深刻体会到,我从一年前那个还有点容易慌张跟浮躁的人,慢慢变成了一个平和之人。

这份平和不代表我跟这个世界妥协认输了,而是代表我知道怎么在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则下,找到合适自我相处的模式了。

这份成长意义对于别人而言,可能体现在我写过的这么多故事以及价值观里,但是对于我自己而言,这不仅仅只是每天看到的三五千字,而是在我时时刻刻把心里的矛盾跟不安细分到了一阵一阵的状态里。

因为一点一点的尝试努力,压抑不再排山倒海堆积而来,痛哭也不再那么揪心难过。

曾经有段时间我很是推崇慢生活,我也想有一间自己的客栈、餐厅或者咖啡馆,我也想晒着慵懒的日光过着轻声满语的生活,然后看日出日落,享受人生美好。

但是很快这个念想就被现实打败了,我所看到的例子,听到的故事,都在告诉我,我不适合去实践这样一件事情,至少现在的我还没有这个资本。

于是我开始选择另外一条迂回道路,我选择短暂的去别处旅行,去别人家开的餐厅品尝美食,去别人的咖啡馆里码字发呆,然后夜里自己听音乐,自己看书,让自己的心情平和下来。

我还开始学会敬畏每一个节假日,为生活平添点亮色与惊喜。它看上去并不起眼,可是对于我这具体的生活本身而言,就是有意义的。

我不能因为我吃下了一块提拉米苏,就去否认它带给我的满足感。快乐就是快乐,这是可以有方法可以寻觅的。

我开始觉得,处在繁华的大都市里,处在很多无形的压力之下,能够给予你舒适跟慢生活体验的还是你自己,而且这两者是没有任何矛盾的。

有很多人给我留言说,大城市跟小城市的区别,是不是就意味着繁华浮躁压力,以及安逸舒适庸碌人生?

我的回答是,太多人在大城市里过着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也有很多小城市之人在经营着自己最合适的生活节奏,我的高中同学里就有人在老家开小公司办得热闹非凡,一样的喝酒吃肉快意人生。

我自己开始意识到,慢生活并不代表一种碌碌无为的状态,而是你愿意投入一件小事,并且以工匠自我的精神去对待。

你知道它有一天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但是你开始学会了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急于求成一个结果,否则这个过程也变成了一种任务式的过日子了。

说的大白话一点,生活本身的状态,就应该是痛并快乐着的。

这一点村上春树先生表达的很清楚: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人生不存在什么具象的喜欢与否,但是如果你不喜欢它,那势必会过得很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喜欢上人生这个玩意,然后让自己在不慌不忙的努力中,慢慢寻找并且享受一份适合自己的生活。

这个适合的评价标准不在别人,在于你自己。

岁月漫长,然而总是值得等待不是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