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能活血化瘀吗(经方解读之大黄)
我的药圃里种了一棵从安国购买的大黄,买的时候就是一个很粗壮的大根,长了两年,虽然中间整地,有迁移地方,但是仍然粗壮很多。大黄植株大,而根系壮,生命力很强。
《神农本草经》经文:大黄,味苦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经文解读
- 瘀血
是指体内的血液瘀滞而出现相关病症。主要有三种情况:
- 局部的血瘀,表现为有瘀斑或刺痛;
- 全身的血滞,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状态差,血行不畅,表现为舌质紫暗,女性会闭经或经来紫暗血块,神疲乏力,发僵。
- 局部的出血,血不能正常循行脉中,引起的血瘀。如中风脑出血,胃肠出血等。
- 血闭
指女子闭经。女子年龄超过18周岁,仍不见月经来潮,或来过月经,但又连续闭止三个月以上,甚至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均称为“经闭”或“血闭”。
当然前提是排出妊娠期和哺乳期等生理性闭经时期。目前临床此种症状是非常常见的。
- 症瘕
指腹腔内的痞块。以隐见于腹内,按之形证可验,坚硬不移,痛有定处为“癥”;聚散无常,推之游移不定,痛无定处为“瘕”。
《诸病源候论》:“症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癥。若病虽有结瘕而可推移者,名为症瘕。瘕者假也,谓虚假可动也。”
- 积聚
《诸病源候论》:
“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腑者阳也,脏者阴也。
阳浮而动,阴沉而伏。积者阴气,五脏所生,始发不离其部,故上下有所穷已。聚者阳气,六腑所成,故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有常处。
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 症瘕积聚
古医籍上常常四字并见。临床上,医师如果经常细心腹诊的话,此类病症是极常见的。
- 一般以积块明显,痛胀较甚,固定不移者称为积;
- 积块隐现攻窜作胀,痛无定处者为聚;
- 积聚日久,转为症瘕,多由七情郁结,气滞血瘀,或饮食内伤,痰滞交阻,或寒热失调,正虚邪结而成。
目前常见各种急慢性的胃炎,肠炎,肝胆疾病,肝脾肿大,肠系膜病变等。
- 留饮
痰饮病的一种。因饮邪日久不化,留而不去得名。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胸中有痰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留饮候:“留饮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胸膈之间,而不宜散,乃令人胁下痛,短气而渴,皆其候也。”
痰饮,留饮,是指体内整体或局部水液不得疏化,停留或渗注于某一部位而发生疾病。临床常把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 宿食
又称“宿滞”“食积”“伤食”,由于饮食不节,饥饱不调,造成脾胃运化失常,或脾胃有寒,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或因肠内菌群失调,发酵异常,经宿不消,停积胃肠故名。
《金匮要略》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专篇论述此证候。
留饮宿食: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有留饮宿食专篇:“留饮宿食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脾胃之间,脾得湿气则不能消食,令人噫气酸臭。腹胀满吞酸,所以谓之留饮宿食也。”
- 涤荡肠胃
可以快速把肠胃内异常发酵,或停滞的宿食,浊气排出体外。
- 通利水谷
水谷进入体内,都沿着特定的生物管道系统加工,处理,使用,废物排出。大黄可以加快水谷在生物管道内的代谢过程,有通利作用。
- 调中化食
结合前面作用,排出留饮宿食,涤荡肠胃,通利水谷,浊气废物排出,自然肠胃气血通畅,正气恢复,产生的结果就是调中化食。正常的肠胃代谢恢复,自然食物的摄入和转化都会恢复正常。
- 推陈致新
脾胃是人体最大的摄入和排泄枢机,脾胃机能正常,自然这个身体的新老交替,新陈代谢都会加强,大黄有很强的泄下和祛瘀作用,所有对于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 安和五脏
是前面“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后的结果,也是对前面几项临床疗效的高度总结。
肠胃宿食、痰饮、浊气排出自然得安,瘀血、血闭,寒热除则经络通畅,整体结果自然是五脏安和,六腑通顺。
饮片炮制
- 生大黄
生用攻积导滞之势猛,泻火解毒之力强,处方入煎剂多后下,欲减少泄下之力,也可共煎,我用大泻脾汤调理脾胃时,常常是生大黄共煎,效好。也可另包开水冲泡或研末吞服,疗效更速。
- 熟大黄
以黄酒拌透蒸熟,晒干为“熟大黄”,泻下清热之力较生品力缓,具有清热化湿,止血之功,体虚邪实者为宜。
熟大黄具有更好的温和的,通利水谷,调中化食,推陈致新,安和五脏的作用。温和而不猛烈。我在调脾胃,调脏腑中临床使用频度极高。
- 酒大黄:酒洗大黄,力量介于生大黄和熟大黄之间,可祛上焦之火,药势为引上焦之火下行。
- 醋大黄:醋制大黄更易入肝经,破血而泻血分实热,妇科调经时常常会用到。
- 大黄炭:炒炭,泻火逐瘀之力大减,而止血作用增强,可用于胃肠中积热,大便下血等。我临床不常用,因有此类专药槐米、生地榆、刺猬皮配合熟大黄更恰用。
常见的有南大黄,即药用大黄,主产四川甘孜、阿坝等地。西大黄,即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主产西北地区,又称西北大黄。
华北和东南也有散见的大黄植株,但不堪药用,品质与南大黄,西大黄相差较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