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1)

“太多的人问我,你为什么可以到大山沟里坚守这么多年?那里又不是你的故乡,也没有一块你的地。我的回答是,因为这里需要!”这是乡村教师支月英面对镜头坦然的回答。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2)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来到江西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泥洋小学任教。面对大山里极度简陋的教学条件,她曾经萌生过退意,是孩子们一双双明亮求知的眼睛让她坚守下来。如今,41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大山里的孩子们走了出去,支月英也从支姐姐变成了支奶奶,但在这里,乡亲们永远喊她“支老师”。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3)

(图为支月英和学生们在一起)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4)

(图为支月英在进行课堂教学)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5)

“我觉得乡村教育不只是简单的坚守,乡村教师也不只是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我们要在美的环境中培养美的人,更要在美的环境中培养创造美的人。”这是乡村教师殷大福最常说的话。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6)

如何让山里的孩子能够用心感受世界的美?1997年,19岁的殷大福带着这个问题,凭着一腔热血,自愿选择到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寨下镇的大山里任教,在这里,他坚持推广国学、书法、绘画、舞蹈等课程,还带着孩子们开垦荒地,种花种菜,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如今,24年过去了,看着大山里孩子的改变,殷大福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7)

(图为殷大福和学生合影)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8)

(图为殷大福在花田组织学生写生)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9)

“很多老师当初上山就是靠着一股少年气,包括我的老师方李长。我小时候最敬佩的人就是方老师,所以大学毕业之后我又回来了。”江西于都县仙下乡龙溪小学的教师朱森林说,2005年,他从龙溪小学毕业,当时方李长是他的语文老师。2014年,他回到母校任教,和自己的启蒙老师由师生变为同事。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10)

如今,方李长已经结束了41年的教书生涯正式退休。这种两代人接力乡村教育的现象在大山里随处可见。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11)

(图为2005年龙溪小学五年级毕业照 方李长为二排右五 朱森林为一排左一)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12)

(图为朱森林和方李长)

坚守、播种、传承……一代又一代乡村教师坚守在边远山区,支援教育事业,就是为了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他们的努力带来了改变,越来越多山里的孩子走了出去,又回到那里建设家乡。他们在大山中老去,回望来路,初心未改,他们仍是少年。致敬!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13)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14)

乡村教师的坚守与热爱(陪着大山慢慢变老)(15)

记者:张欢、彭昭之

编辑:王洪流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