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演义》解说(2有关三国演义历史背景)

品三国:2有关《三国演义》历史背景

品《三国演义》,首先得了解三国时代历史背景。罗贯中写作此书是在陈寿所著《三国志》的内容和民间传说加工而成的,因此《三国演义》有历史事实基础,辅以文学艺术,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学艺术作品。

新《三国演义》解说(2有关三国演义历史背景)(1)

黄巾正义

《三国演义》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时。东汉中期以来,由于豪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加以自然灾害相继不断,使农民陷于死亡的境地。冀州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及其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创立“太平道,并于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新《三国演义》解说(2有关三国演义历史背景)(2)

张角

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於3月戊申日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於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如刘备就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组织起义军投靠校尉邹靖讨贼立功。当年十一月,黄巾起义军被镇压,张角病死,张梁、张宝战死。镇压起义军的功臣是左中郎将皇甫嵩。

公元188年,黄巾军再次发生起义,黄巾余部纷纷起事。为了镇压平乱,于公元188年3月,汉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部份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余部。而正因汉灵帝下放权力,助长地方军拥兵自重,其中势力最大的有袁绍、袁术,董卓、张绣、孙策等,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形成了军阀混战局面,甚至东汉皇帝在军阀手中如同无物,后面的董卓进京废帝,曹操挟天子令诸候,皇帝搞得十分狼狈,成了别人的玩物,都是这时造成的后果。所以黄巾民变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也是三国时代的序幕。

《三国演义》的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最先一章就是讲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并且投军讨伐黄巾起义军的。有一点值得注意,作者视刘汉江山为正统,故小说中对黄巾起义多有贬损,骂为贼寇。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包括文艺作品,都没有正面肯定农民起义。小说中抑曹操,尊刘备,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新《三国演义》解说(2有关三国演义历史背景)(3)

三国形势图

了解了上面的情况,基本知道,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时,天下混战,生灵涂炭,就象中国民国年间军阀混战一样,不同的是,民国时还多了帝国主义这只狼。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殊不知,兴,百姓苦。亡,百姓也苦。大乱之时,杀人如麻,人命如草芥。东汉末年国人有五千余万口,到晋初时,户籍如下:蜀国九十多万,东吴二百多万,魏国口五百多万,总人口不到两千万(1600多万),人口锐降了60%多。一个国家,稳定是很重要的,但如何稳定,如何不要让历史重演?只要明白了“造反有理”,“逼上梁山”的道理,国家才会长治久安,过去的一切表明,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乱”,后人当鉴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