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火耗归公的意义(火耗起源于明万历)

先来解释一下火耗

清初火耗归公的意义(火耗起源于明万历)(1)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

火耗在清代延续了明代的做法,不过由于地方官员的利益相关,火耗不断增加差额就归地方官员所有了。

因此于成龙去火耗自然要损害清朝官员利益,名臣于成龙去火耗到底成功了么,历史上康熙年间确实发过禁令禁止火耗,不过并没有发生实质作用,因此火耗禁止一事也是不了了之,延续了下来。

来介绍一下于成龙

清初火耗归公的意义(火耗起源于明万历)(2)

但“火耗”的不断加重引起百姓反对,不利于长治久安。康熙后期不断有大臣上书要求把“火耗”规范化征收与使用。但康熙不愿加税,此事未成。雍正上台后,力图整饬吏治,强化财政,于是实行“火耗”归公和向官员发放养廉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