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

2016年4月11日,星期一。五龙河-八道河-赵川-魏家台-白浪-荆紫关,行程89公里。淅川天气,多云,东风三级,14-25度。山野之间,小虫驱光,手机屏亮也是追逐的对象,只好早早关机睡觉,然还是一夜未安寝,大不如刚上路时的倒头便是酣睡。凌晨五点就又写备忘了,用了一小时。还未下楼,就听韶华逸士和老彭两个湖北人因一句他们家乡的口头语在龃龉。早餐就在住宿的地方吃了,十元不便宜,馍蛋汤,咸菜,说是管饱,但我也仅吃了一个馒头。七点二十分上路。在这鄂、陕、豫三省相接的一大片区域里,好像是碍于大山的阻隔,或是省域间的行政切割,居然没有一条省道或国道把三省间的捷径串联起来,就是县道在地图上看,也是不跨辖区的断头路,遍布其间的都是如毛细血管一样的乡村小路,那就只能依靠边走边打听了。今天前进的第一站是一个叫八道河的小山村,有七公里的距离。一上路,为景区而修的大宽路就结束了,真正山区县道的模样显现出来,路窄陡峭崎岖,而且破损严重。也难怪,除了当地人,有谁会到这三不管的深山来呢?从昨天问路就感觉到,不是一个行政区划,穷山深谷间的省际来往非常少,何况这里自古就不是交通畅达的地方。八道河很快就到了,这是在看见了土屋和老人后打听得来的,下一站该是陕西省的赵川镇了。然而在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时,却又举棋不定、前路未期了。环顾四周还不见一个路人,只好进到老乡的家里去打探。多是留守的老人在家了,还不错,交流的话语双方还都听得懂,他们对一山之隔的赵川就熟悉多了,称再一个路口才是近路。这就与原来设计的路线有出入了,实践中再一次印证,纸上谈兵远不能取代腿勤口勤的作用。接下来,就改变手机地图原来的所指,按当地老乡的说的,八道河过去再行一段,现郧白县道与乡间路的交叉,我们该下道拐弯了。还不敢掉以轻心,这次是韶华逸士跑到老乡家打听后确认的,但老彭已经又冒进在前了,我还得电话唤回。接着就在村间地头、山坳岭上的水泥路中穿行了,路很不好走,但是基本无人无车干扰。现原始山村状态,黑瓦大顶的土屋,田地中还是牛拉犁、人播种,山色朦胧,四野氤氲。还是心存忐忑,见人便时时验证,赵川成了问路的下一个代词。一道长下坡再后翻山,水泥小路很是崎岖,不高但很陡急,此刻人人都得使大劲儿了。终于到顶,未停即盘旋长下,水泥路震颤不己,握闸的双手一刻不敢放松,十点零六分终扺赵川镇,也早在不觉间出了湖北,再入陕西。赵川是商洛市商南县属镇,是个省际边贸集镇,也是国家级重点镇,是个大地方。到了赵川,似是进了“解放区”,因为终于闯过了显示“无路”的盲点,下来就是在有明确路线标注的商南县的区域中横穿了。出镇不久就又上山了,小村旁大片的油菜花开得正旺,黄灿灿的很是耀眼夺目,心里没有了找路的压力,风景也变得可爱美丽起来。畅快地率先上到山顶,但下坡只有很短暂的一段路,过了松树垭村,就又接着上坡到另一座山头了。十一点五十分,一口气攻顶,测得海拔是875米。这一波下山就过瘾多了,从赵川出来就成了柏油路,这种路面等于是从天而降的溜滑,平稳顺畅,十二点半,用大半个小时下到山腰间的魏家台,海拔493米。魏家台已撤镇成村,街上很是冷清,我第一个到来,来回骑过了一条大街,也才发现仅一家农家饭店在营业,就只有在这里打尖了。至此,一个上午才行了53公里,可见翻山越岭的不易。午饭,大家合餐,吃大米四样菜,A费18元。午后一点三十六分,继续上路,延续山谷中的下坡路程,下不远,还不足五公里,就转上去白浪的路口了,又变成了水泥路面。四公里上山,我又有了一鼓作气的激情和动力,远远地骑在了前方,往往在一个可以俯看来路的高点、观望到同伴的身影时,就更兴奋异常,大叫一声算是打个招呼了,得到一声回应更好。两点三十八分,率先到顶。此后基本一路下坡,或急或缓,小顶风也抵挡不住下滑的节奏,在汪家店村一棵老树下停顿一会儿,大家会齐再走,最后是一段很长的缓下坡的破损路,十七码的速度不蹬而进,实是尝透了稳坐车上不用踩踏的舒畅,当时还想,如果是平整的柏油路就更好了。四点刚过,就来到了陕西的白浪街,在当地作家贾平凹的笔下,这里早已大名鼎鼎。已经到了三省交界的边沿,我隐约觉得 “三省石”应该就在这里,下车一问,果然就在白浪的老街上。唤回早已下坡在前的骑友们,我首先到了这个“一脚踏三省”特异的地方。白浪老街的街心,有一块露出地面的三棱石,一面朝西,一面朝东南,一面朝东北。下边有渠水穿街心而过,人称“三省溪”。自古以来,以三棱石中心为起点,朝西的一面归陕西管,朝东南的一面归湖北管,朝东北的一面归河南管。于是,一条三省混居的不足百十户人的小村街,就成为全国有名的“鸡鸣闻三省”的去处,而街中央那块神奇的三棱石,便被称作“三省石”,成为遐迩闻名的“一脚踏三省”地方。现在三棱石上建起了一座石亭,人们纷纷立在亭中,一脚踩在“三省石”照相,形象地诠释“一脚踏三省”。四点半,入河南境,再跨过丹河大桥,就到了荆紫关镇。荆紫关镇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西北角,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荆紫关是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有着丰厚的商业文化和绚丽的古建文化遗存,自古水陆并通,为南北交通之要塞。古时水运有“丹江通道”,陆运有“商淤古道”,明清时期商业高度繁荣,现在保存有一条老街和古建筑群,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对这里,早有耳闻,今天骑来就更有意义。首先引领大家骑进明清老街,地面均系青石铺砌,平净整齐,像是刚刚经过了整修。老街沿丹江东岸分布,呈南北条状带走向,长五华里,两侧分布板门店铺,房门都是木板嵌成,昼抽夜闭,均具清代民间商业建筑风格。房屋均有一堵两米长的封火硬山,高低错落,相互重叠,翘檐雕饰,古色古香,使街道更加古朴灵秀,似有江南徽派建筑的意蕴。古街上的陕山会馆、禹王宫和平浪宫,历史上都分属不同的功用,精美的建筑给街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我们都是门口看看外貌而已。2001年,荆紫关“明清一条街”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马观花之后,即转上并排的新街,立刻是车水马龙的现实版了。在汽车站边的巷口,雪上飞谈妥了宿处,一家的二楼,每人十元。楼梯窄狭,搬车不易,厕所异味,还直冲房间,但都可以克服了。洗澡。傍晚一起上街,附近寻饭,小店的女人热情殷勤,东西也便宜,大碗手擀面只要七元。又配两凉盘,与雪上飞一起,三人小饮韶华逸士昨买的玉米酒,结算A费才十元。餐后街上稍走,已经不热闹了,路边有一群跳广场舞的妇女。归后,胃中积食不化好一阵不适。手机上网,看贾平凹的《白浪街》。十点过寝。今天行程89公里,跨区三省,又回到河南了。花费10+18+10+10=48元。荆紫关海拔209米。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1)

今天行程的目的地是淅川县的荆紫关镇,在这里歇脚有意义,一是丹江古镇,二是我们回到河南了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2)

行进在鄂、陕之间的大山里,能感受到原始古朴的山村之美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3)

这是一个关键的岔路口,直行是湖北的县道,拐弯是去陕西赵川的村野小路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4)

现代提倡扶贫的社会中,再偏僻的地方,也逐渐有了交通。鄂陕交界的大山里,没有大路,硬化的小道还是有的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5)

小路往往都是捷径,但也最崎岖难行,我们骑上一座山的半山腰,集体停下来喘口气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6)

登高处,望尽天涯路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7)

一块儿发力,奋发向上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8)

山野中,这种花团锦簇的小树在绿色的植被中分外显眼,不像是人工栽植的,但就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9)

穿越了两省间的崇山峻岭,来到了赵川镇,这里又是陕西的地界了,具体是商洛市的商南县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10)

赵川是个大地方,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11)

又骑在陕南的山区中,晚开的油菜花漫山遍野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12)

骑在花道上,吮吸一路的花香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13)

还在秦岭东段的大山中,上上下下的盘山路还有几多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14)

过了魏家台,还有今天最后的一个高程。骑在先就上得高,骑友的身影也能回望到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15)

最喜登高四望的时刻,群峰逶迤,满目葱绿,秦岭的南坡就是这样生机勃勃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16)

一路下坡,到了商南县汪家店村,这棵大树有年头了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17)

在原野的芬芳中,享受一路下滑的快意,正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18)

白浪街,一个“一脚踏三省”的地方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19)

三省客栈属于河南一侧,而石亭中“三省石”,则是陕西、湖北和河南三个省的交汇点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20)

一脚踏三省,就是这么来的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21)

出了白浪街,公路上才有到了河南的标牌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22)

河南的塔,造型不错,但是不古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23)

丹江大桥,跨过去就是古镇荆紫关了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24)

丹江,发端于商洛市秦岭的南麓,是长江水系汉江的支流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25)

河南西南角的荆紫关,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商业文化和古建文化遗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26)

荆紫关解放纪念碑位于淅川县荆紫关镇新街广场中央。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曾经两次解放荆紫关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27)

荆紫关,面临丹江,背负群山,"西接秦川,南通鄂渚",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商贾云集和兵家逐鹿之地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28)

响誉全国的“明清一条街”古建筑群,长五华里,南北走向,分南中北三段,它依山傍水,容南北建筑风格为一体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29)

古街至今还保存着山陕会馆,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山西和陕西两省商人集资创建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30)

会馆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楼、戏楼、过道楼、钟楼、春秋阁(中殿),这是大门里的戏楼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31)

禹王宫,由湖北、湖南和广东的商人所建,因此亦叫“湖广会馆”,宫建于嘉庆十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32)

平浪宫,建于清初,取名寓风平浪静之意。上殿供奉杨泗将军塑像及船家历代先贤牌位

荆紫关到过风楼距离 骑进大秦岭D17-五龙河到荆紫关(33)

今天路程不远,但跨越了三省,关键是一脚进入河南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