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炉香看到名字就不想看了(第一炉香不仅好敢说)
没读过《第一炉香》的原著,但就许鞍华的这部电影来说,我自认看懂了80%。
黑泽明说过:一部用心拍的电影,其内容,应该是有多个层面的。
换句话讲——
如果导演拍了A,观众就只明白了A,没产生任何联想,那这是一部垃圾电影。
如果导演拍了A,观众联想到了B,并被启发了些思考,那这是一部合格电影。
如果导演拍了A,观众联想到了B,又感悟到了C或D,那这是一部优质电影。
而在我看来,按照黑泽明的这一观念,许鞍华此次的改编,并不算失败。
《第一炉香》的整体内容,至少有A、B、C三个层面。
A:葛薇龙的变化
离开姑妈家的别墅后,葛薇龙拎着行李箱,拿着末等舱的船票,来到了香港码头。
拥挤的人群,让她找不到自我;对自己破口大骂的小偷,让她明白了什么叫底层。
霎时间,她想起了姑妈的循循善诱:
于是,葛薇龙扔掉行李箱,回到了姑妈的别墅。
于是,为了不与底层为伍,她开始不择手段,向上流社会出卖肉体和自我。
葛薇龙的黑化过程,是电影最浅显的一层,相信大部分普通观众都能看懂。
但同时,我估计也有不少人,会产生一个疑惑——
姑妈为啥不遗余力,非要把葛薇龙,把自己的亲侄女,拖进物欲的沼泽?
答案,就是这部作品的第二层。
B:姑妈的自我安慰
根据闪回,我们不难推断,姑妈和葛薇龙的出身,应该是家道中落的封建望族。
因此,姑妈当年出嫁,给做生意的暴发户做小妾,遭到了娘家人的强烈反对。
尤其葛薇龙的父亲,也就是姑妈的大哥,作为传统儒生,更视姑妈为耻辱。
多年以后,姑妈与大哥,与象征传统文化的旧上海,虽然表面早已断绝往来。
但毕竟,在外思乡,长兄如父。
无论多狠的角色,都无法抹除成长期的记忆,和至亲对自己的影响。
得不到大哥的认同,和近乎“断根”式的生活,令姑妈常常感到恐惧和痛苦。
她常常在潜意识中,陷入一种自我质疑:“我这样选择,是不是真的错了?”。
这就是为什么,葛薇龙跟乔琪乔初次啪啪(转变的开始)时,她被噩梦惊醒了。
这也是为什么,她必须要把葛薇龙拉住,把亲侄女拖进自己周围这个物欲沼泽。
如果葛薇龙离开了沼泽,没有选择变成另一个她,那她的一切就再次被否定了。
相反。
如果葛薇龙也选择出卖肉体和自我,变成了另一个她。
那么,她就完成了对大哥的报复。
并给自己灵魂的堕落,找到了“迫于无奈”的安慰和理由。
C:乔琪乔的寻母之旅
乔琪乔,应该是全片中,象征性最强的人物。
他的父亲,是中国最典型的封建缺位大家长。
什么是封建缺位大家长?
若想解释这个词,我得先问你三个问题:
孟子的父亲是谁?岳飞的父亲是谁?杨四郎的父亲是谁?
答不上来吧。
但,如果我问你,他们三位的母亲是谁呢?
你很容易就会联想到,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佘太君挂帅……
没错。
在中国传统封建文化里,父亲这个角色,仿佛并不存在。
原因?
古往今来,我们大多时候的观念,都把养育子女看作是母亲独有的责任。
所以,我们很多人,会拥有怎样的性格,相当程度都取决于自己的母亲。
可乔琪乔,又偏偏失去了自己那个白人血统的母亲。
于是长大后,他就遍地寻花问柳。
表面上,是出于好色本能;实际上,是潜意识在寻找母亲的影子。
乔琪乔看似出身华贵,堪称高富帅的标杆,但实则也是一个可怜人。
与成年之后,自己主动选择“断根”的姑妈不同——
他从一开始,就找不到自己的根(或者说根本就没有)。
父亲缺位、母亲离开、汉语夹杂着英文、不知自己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
由于文化的断层和混乱,导致他精神空虚,陷入了极度的迷茫状态。
也因空虚和迷茫,所以他只能不停穷奢纵欲,才能掩盖内心的慌乱。
乔琪乔爱葛薇龙吗?
原著我不知道,但电影里,应该是爱的。
这个爱的表现形式,说起来有点残忍(渣),是他把她推开,告诉她“离我远点”。
乔琪乔深知,自己就像《千与千寻》的无脸男,摆脱不了空虚和迷茫,只能贪婪。
因为他从没得到过爱,所以他也不懂怎么去爱。
所以在感知到爱的一瞬间,他只能下意识推开。
鉴于电影刚上,为了避免过度剧透,我这篇随笔先到此为止吧。
总的来说,我觉得许鞍华版《第一炉香》,还是值得一看的。
里面虽有些槽点(某某某的演技),但人物的构造和细节,则相当值得玩味。
姑妈的回忆部分,很容易让人想起,俞飞鸿早年参演的经典电影《喜福会》。
杜可风的摄影、坂本龙一的音乐、王安忆的剧本、和田惠美的服装造型设计……
从影片呈现的整体氛围来看,许鞍华确实还原了,一个近百年前的香港社会。
在文艺片领域,能看到/听到如此神仙的阵容组合,感觉手里的电影票值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