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日食日偏食是怎么形成的(星空有约关注月偏食)

月食日食日偏食是怎么形成的(星空有约关注月偏食)(1)

海报制作:冯娟

一次非常接近全食的月偏食和一次日全食将分别于11月19日和12月4日震撼登场。作为一种美妙的天文景观,日、月食一年里究竟会发生几次呢?天文科普专家表示,日、月食有规律,一年最多共发生7次。

月食日食日偏食是怎么形成的(星空有约关注月偏食)(2)

北京市天文摄影爱好者李召麒2021年5月26日在北京拍摄的月食。(本人供图)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说,月食发生的原理很简单。当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刚好处于相对的位置时,地球的阴影会扫过月球,短暂地遮挡住太阳光并使月球变暗,从而形成月食。

需要注意的是,平时见到月亮“不圆”的现象可不是月食,而是“月缺”,是正常的月相。由于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所以月球被太阳光照射到的可见部分每晚都在变化。

月相在一晚上的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月食发生的完整流程中月亮会在一晚上由圆到缺再复圆。

月食必定发生在“望”(满月)的晚上。

月食日食日偏食是怎么形成的(星空有约关注月偏食)(3)

日食形成示意图。(胡彦竹制作)

月亮一次完整的相位周期大约是29.5天,这就是一个农历月。按理说,应当每个农历月都有一次月食。可惜的是,月球绕地球的运行轨道(白道)和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有大约5°的交角。只有当太阳和月球位于两个“黄白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或月食。

就全球来说,每年最多可以发生5次日食,如1935年;最少可发生2次,如2017年。月食,有的年份一次也没有,如1980年;最多的则有4次,如2020年。

月食日食日偏食是怎么形成的(星空有约关注月偏食)(4)

北京市天文摄影爱好者魏凡2021年5月26日在北京拍摄的月食。(本人供图)

一年当中日、月食最多共可发生7次:其中一种为5次日食和2次月食,如1935年;另一种为4次日食和3次月食,如1982年。最常见的是发生2次日食和2次月食,如2015年。

月食日食日偏食是怎么形成的(星空有约关注月偏食)(5)

北京市天文摄影爱好者安久2020年6月21日在西藏拍摄的日环食。(本人供图)

修立鹏表示,尽管就整个地球而言,日食发生的次数比月食多,但实际上人们看到月食的机会要比日食多。

这是因为日食带范围不大,仅在月影扫过地面的局部地区才能看到日食,特别是由于全食带更窄,因此日全食在地球上同一地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人的一生难得一遇。

但月食可见的地区范围就很大,半个地球都能看到,所以同一地区看到月食的机会比日食要大很多。

出品人:赵承

监制:胡清海

策划:刘心惠

记者:周润健

编辑:崇大海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天津分社 联合制作

星空工作室 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