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分别有什么体系(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缘由)
从刺杀到宣战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对于欧洲战场,二战是一战的延续。因为一战结束虽然是以德国战败告终,但德国的实力尚存,所以在战后德国经历的严重经济困难其实并没能进一步削弱其实力,相反却成了它积聚国民愤懑情绪,最终促使其下定决心再次誓死一搏的催化剂。所以要追寻二战欧洲战场的爆发原因,还是先要从一战的爆发原因里去寻找答案。
那么一战又是怎么打起来的呢?喜欢世界史的朋友都知道直接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在波黑被刺。但一个王储被刺为什么就能引发所有欧洲列强赤膊上阵,以国运相搏呢?其实我们可以先看一下斐迪南被刺之后到一战正式爆发之间都发生了什么。
黑手社的会徽——统一或是死亡
首先刺杀斐迪南的行动是由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黑手社所策划实施的,虽然这个组织和塞尔维亚政府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但他们的诉求和塞尔维亚政府却是一致的,即想将所有巴尔干地区的塞族聚居区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国家。所以奥匈帝国在事件发生一个月之后,就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俄罗斯在两天之内就开始全国总动员,为保卫塞尔维亚而战。而一天之后,德国又向沙俄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12小时内中止全国总动员,并正式要求法国必须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一天之后,德国对沙俄宣战。又过了一天,德国要求法国的盟国比利时允许其军队过境,比利时拒绝之后,德国军队强行进入,并向法国宣战。当天英国又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撤出比利时,一天之后,英国向德国宣战。至此,一战正式爆发。
各国为何宣战?看了上面的过程,恐怕不少朋友会有疑问,奥匈未来的国王被塞尔维亚人杀了,奥匈去打塞尔维亚看起来还比较正常,但后面的一连串宣战,俄德法英这几个国家又是为了什么呢?
一战前的同盟国
那么这事说起来其实还得追溯到35年前,也就是公元1879年。在这一年,德国和奥地利正式结盟,形成了一战中“同盟国”的雏形。而他们两国结盟之后,周边国家很快感受到了威胁。公元1892年,法国和沙俄也宣布结盟,“协约国”的雏形也初步形成。而在此之后,德国迅速制定了一旦战争爆发,通过高强度战争快速击败法国,之后集中精力在东线对付沙俄的攻略,双方之间的敌意很快激化。
而在1900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同盟国阵营正式形成。7年之后,英国则加入了法俄同盟,协约国阵营也正式形成。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被称为盟国,是因为他们的同盟条约都约定,一旦其中一方加入战争,其它同盟国家也都要“组团”,一致对敌。但双方组成了两个集团其实也并不意味着就要打仗,而一战的爆发还是一连串具体事件的结果。
一战前的协约国
而这个最直接的导火索产生于1908年。在这一年,奥匈帝国正式吞并了波黑。波黑原本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在公元1875年发生暴乱引发了又一次俄土战争,最终结果是波黑名义上仍然归属奥斯曼,但由奥匈代管。所以奥匈把代管变成直接占领引发了此时已经独立的塞尔维亚及其斯拉夫大哥俄罗斯的强烈不满,因为波黑人基本上都是斯拉夫人,而且有大量塞尔维亚人聚居。而在随后俄罗斯与奥匈之间的谈判中,奥匈使用了一些欺骗的手段,引发俄罗斯暴怒,当时双方就几乎爆发了战争。但后来俄罗斯在德国的压力之下屈服,暂时接受了奥匈吞并波黑的现实,但此事之后,双方围绕着巴尔干的争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积怨。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巴尔干民族(红黄箭头)的大胜告终
而到了1912年-13年,事态进一步激化。因为在这两年,塞尔维亚联合希腊等巴尔干国家对江河日下的奥斯曼帝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从奥斯曼手里又夺得了大量领土。而塞尔维亚作为主导,成为了战争最大的赢家,在巴尔干一度有强势崛起的势头,对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其它地区的统治产生了严重威胁。这样在1914年的巴尔干地区就具备了成为导火索的条件。因为一方面塞尔维亚希望统一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地区,特别是渴望得到有大量塞族人聚居的波黑,而奥匈帝国则不可能容忍失去波黑,因为一旦失去就意味着以多民族为显著特征的奥匈帝国的国本会被动摇。但奥匈和塞尔维亚一旦开战,俄罗斯作为斯拉夫人的“带头大哥”又不可能不介入,而俄罗斯一介入,和俄罗斯结盟的英法两国也必然参战,之后和奥匈结盟的德国也只能加入战争,所以这就是斐迪南被刺能够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在逻辑了。
德国和英法的根本矛盾但前面说的其实是两个阵营怎么打起来的,对于他们为什么非要分成两个阵营长期敌对可能很多朋友还是不明白。而他们之间的敌对,其实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双方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
20世纪初的英帝国
因为在欧洲,这几个国家看似差别不大。特别是在咱们中国人眼里,都是西方列强。但其实这两个阵营之间还是有本质差别的。首先英法两国是老牌的殖民主义强国,他们在公元18世纪就已经建立起了全球殖民帝国。到公元19世纪,他们的海外殖民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世纪初,都已经拥有了上千万甚至是几千万平方公里的全球领土。而德奥两国的领土却基本局限于欧洲。因为德奥两国都脱胎于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是封建主义遗存最多的国家,早期的商业不够发达,为了商业原因开拓海外殖民地的动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德国其实直到公元1871年才实现统一,而这时海外的无主之地其实已经不多了。
一战后的法兰西殖民帝国,一战前的差别也不大
但即使如此,德国在统一之后还是立即加入了在海外抢夺殖民地的行列之中。而其实当时欧洲列强抢夺殖民地的原因也很简单。在当时一些德国人就对德国“必须”去海外争夺殖民地的必要性有过概括:
建立海外帝国不仅事关德国的威望,而且如果德国不能获得海外殖民地,没法获得殖民地出产的各种原材料,并使殖民地成为德国工业成品的市场,那么德国的经济就必然会萎缩。
所以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根本矛盾是争夺殖民地以及殖民地所代表的各种资源。同盟国的三个国家德奥意都是后发国家,在公元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错失了在全球抢夺殖民地的黄金时代。而协约国的英法则都拥有庞大的全球殖民帝国,俄罗斯虽然没有海外殖民地,但其在东方也拥有巨型领土,因此也不会为资源发愁。所以英法俄三国其实都倾向于维持当时的国际秩序,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德奥意三国则迫切希望挑出点事,这样能改变当时的国际格局,使自己能够改变资源受制于人的局面。
一战前的德意志殖民帝国
而德国统一之后,其实也在非洲和大洋洲等地抢到了大约二百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但这和英法俄动辄上千万的规模还是差距明显,也没法满足德国的胃口。所以在20世纪初,德国两次在北非法国殖民地摩洛哥发难,德皇威廉二世甚至亲自到访摩洛哥,试图动摇法国在摩洛哥的统治,刀口舔血为自己在北非也抢下一块土地,但因为英法的联合反制,这两次企图都没能成功。而德国后来大肆发展海军,并引发与英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其实也是为了能有更强的军事实力,夺取更多海外殖民地。
因为有了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所以在1914年德奥才会如此急切地在刺杀发生后就投入战争。但他们始终没法摆脱自己的先天不足,最终德国的战败也是因为其从海外进口各种工业原料和食物的渠道都被英法封死,战争后期德国国内光饿死的平民就达到了76万人,战争无以为继。
一战中执行封锁德国任务的英国舰船
而意大利则是在战争开始前就感到同盟国无法获胜,因此私下和法国签署了条约,根本就没有真正加入战争。日本在一战时刚刚开始崛起,所以对能源受制感受还不明显,所以它在一战中的角色只是趁火打劫,在亚洲抢夺德国的势利范围。但一战结束之后,意日这两个后发国家进一步发展也感受到了能源受制于英法俄美的情况,所以利益和德国越来越一致,最终才导致这两国又与德国结盟,然后这三国以抢夺领土和领土上的能源为目标发动了二战。当然在人类进入20世纪之后,在没有受到别国攻击的情况下主动吞并别国都是不能被原谅的战争罪行,再结合他们本身的实力劣势,它们的失败其实从开始也就注定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