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呼海什么(山呼海应海是)
8月24日,铲车在将木屑等原材料运至生产线。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从浙江引进以木屑、木糠、菇棒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活性炭生产企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近50个,助力当地脱贫攻坚。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俊禄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山海互为支撑。近年来,浙江按照“八八战略”的部署,率先探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矛盾的破解之道,持续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成为发展最均衡最协调的省份之一。同时,浙江大力实施省际“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协作”等行动,推动合作机制深化、平台优化、成效显化,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贡献浙江力量。
“山海协作”构建均衡发展“快车道”
向东是大海,掠过巨轮和港口的海风,又裹挟着温润的水汽,为浙西南山区带来生机。
山里货搭乘海上风进入中高端市场,“丽水山耕”在大都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建立“飞柜”,把“景宁600”高山生态农特产品销往温岭、上虞、宁海、海盐等地,带动了民族地区数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山海协作”工程,是浙江省通过政府鼓励、引导和推动,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开展优势互补的协作,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山”主要指以浙西南山区等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海”主要指沿海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县(市、区)。
2003年,浙江省委提出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八八战略”。其中,进一步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是“八八战略”中的重要任务。
多年来,浙江着眼于山区与沿海优势共同发挥、造血与输血功能共同增进,推动建设了一批山海协作产业园、“飞地”园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等共建平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围绕“产业联合、要素联通、山海联动”三个目标,衢州市柯城区和杭州市余杭区合作愈加紧密。利用保障余杭建设发展的土地占补平衡指标调剂资金,柯城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打造了柯城“柯创园”,自2019年初运营以来,广泛引进孵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冷链物流、服装时尚、智能制造、乡村直播等优质项目。截至2020年7月,这块“飞地”共培育科技型企业18家。
“结盟”之要,在于协作奏效。土猪肉、三黄鸡和新鲜蔬果,通过“飞柜平台”源源不断运送到百姓餐桌——2004年起,东海之滨富庶的浙江省玉环市,与山区县仙居建立“山海协作”关系,至今已“结盟”16年。“仙玉联盟”共建设民生项目37个,培育产业园40个,所涉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长30余万元。
如今,浙江这张覆盖市、县、镇、村的“山海协作网”进一步完善。浙江省发改委区域发展办副主任赵黎说,今年以来,浙江省把山海协作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大花园建设、打赢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结合起来,多措并举,多轮驱动,助力26县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今年1-8月,浙江省新签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252个,到位资金302亿元(含续建项目);举办山海协作职业技能培训班240批次,培训劳动力人数13642人次。
“对口支援”架起脱贫攻坚“致富桥”
“山海协作”积累的区域协调发展经验,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协作等领域同样适用。
扶贫协作三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亿元,精准实施37个帮扶项目,带动四川省旺苍县20593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这是9月15日,“浙川携手·共奔小康”仙居—旺苍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席会发布的成绩单。仙居县委书记颜海荣表示,两地在情感上互动共鸣,在人文上互通共融,在经济上互助共赢,在产业上互利共生,双方各有收获。
一批有情怀的人才,有担当的干部,在西部扎下深根。从浙江名校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后,陈立群拒绝了民办学校百万年薪,主动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支教。4年支教,他帮助超过2200名贫困苗族孩子走出大山,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十年前,一批干部人才从‘人间天堂’来到了‘天上人间’,开启了支援柴达木的壮丽征程。”9月12日对口援青十周年表彰大会上,青海海西州领导向援青队伍致谢。十年间,浙江省共安排援青资金18亿元,实施援建项目276个,其中包括建设6678套游牧民住房,安置游牧民2.67万人,实现浙企与海西州119个贫困村“企村结对帮扶”全覆盖。
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为扶贫注入了强大活力。
能飞、会游、善运动的“龙游飞鸡”,近些年在长三角声名鹊起。2018年,当得知浙江省龙游县与四川省叙永县对口帮扶缺乏好项目时,“80后”的“龙游飞鸡”创始人胡瀞文主动请缨,行蜀道、跑深山、访农户、谋销售、开直播,与当地探索出“公司投资 党支部带队 村资服务 农户养殖”的产业扶贫模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通过“龙游飞鸡”扶贫项目“三年计划”,1000户贫困户养殖20万只“飞鸡”,每户增收1.5万元以上。该项目被列入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重要产业提升项目,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精准脱贫重点案例加以推广。
山海间从“牵手”到“拥抱”,优势互补实现了产业的深度融合。
这几年,来自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的优质白茶苗陆续运抵青川,当地村民说,这些白茶苗是“浙江亲人”送来的“希望苗”。四川茂县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拥有花椒、脆李、牛肉、蜂蜜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但受制于品牌推广和物流运输等因素,“养在深闺人未识”。农业银行台州分行加入当地扶贫队伍后,让这些特色农产品触网销售,走出深山、销往全国。一些“村红”还学会了直播带货。
输血变造血,扶贫更扶智。浙江省天台县和四川省阆中市,两地虽相隔数千里,但资源禀赋相近。因东西部扶贫协作建立结对关系后,天台乡村旅游的“后岸模式”得以花开“天府之国”。
在后岸村村干部指导下,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吸纳420名贫困人口加入,乡亲们探索民宿精品化路线,推出一批服务质量优、市场评价高、带动作用强、示范效益好的精品民宿。2019年,五龙村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民宿入住游客6000人次,420名贫困人口每年增收1.2万元,并带动周边十余个乡村抱团发展乡村旅游。
“优势互补”再造区域协作“新动能”
两块“红土地”,携手奔小康。浙江省永嘉县是红十三军的发祥地,四川省红原县有红军长征时走过的大草原。自2017年结对以来,两地坚持发展共谋、产业共兴、市场共拓、民生共享,不断加大对接频度、延展合作广度、提升帮扶精度。2019年4月,红原县提前退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序列,实现整县高质量脱贫摘帽。
“浇水浇在根上。”永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朝阳说,红原藏区是永嘉等地群众的“诗和远方”,两地正协同打造“红色 绿色”旅游共同体,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永嘉知名旅游企业在红原建设总投资4500万元的高端民宿,使之成为标志性的“网红打卡地”,带动当地藏区牧民参与草原旅游。
灾害面前,守望相助。杭州市余杭区副区长葛建伟说,疫情发生后,余杭区政府和一批爱心组织、企业与个人,迅速向对口的湖北省咸丰县捐赠各类防疫物资,并派出专家帮助筹建县中医院ICU科室,利用技术优势,出资援建各乡镇5G云诊室、共享中药房等。
更为可贵的,是来自对口地区的“反向援助”。
啃着方便面、迎着风霜雪,跨越大半个中国,星夜兼程3600公里——2月17日,18辆满载防疫物资的货车,分头驶入浙江温州的瓯海、平阳两地。温州百姓则捧出鸡蛋面和红糖、鸭舌等特产,回赠远方的兄弟。
防疫物资来自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温州与格尔木,海边与山巅,有着长达十年的对口支援关系。得知温州疫情形势严峻,防疫物资短缺,格尔木市主动提出支援。除了格尔木,四川青川县、新疆阿克苏等温州的对口地区,也纷纷“反向支援”,向温州发来慰问并捐赠物资。四方汇聚的“山海情谊”,为当地战胜疫情注入强大动力。
疫情趋稳后,面对打工和用工“两头急”,对口帮扶更成了互相帮扶。
昭觉县是四川省未摘帽的七个贫困县之一,也是劳务输出大县。一方面,年初受疫情影响,该县大量劳动力滞留;另一方面,用工大省浙江等地急等复工,火烧眉毛。对口帮扶昭觉县的浙江金华婺城区,专门派出扶贫攻坚工作组赶赴昭觉,带领本地企业招工负责人,点对点给贫困人员送岗上门,落实了3000多个岗位。
当前,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浙江,正努力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浙江把“绿富美”的生态实践嫁接四川阿坝,将“致富经”引入青海海西,让“高精尖”产业落子重庆涪陵,并通过输送、培养干部,以理念之变激活各地发展潜能,为建设“重要窗口”夯实底色、增添风景,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浙江力量。
编辑:宋 越 一审:马 江
二审:顾婷婷 三审:徐乐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