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20年老工长的经验分享(得看看这个工长的)

围绕全年安全生产目标

强化风险意识

紧盯设备质量、施工安全

夯实安全基础

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本期带您走近荣获

2022年度“哈铁感谢您”优秀人物

牡丹江电务段牡丹江信号车间管控班工长

那书旭

听20年老工长的经验分享(得看看这个工长的)(1)

作为车间生产指挥中心的带头人,那书旭始终发挥“一把手”作用,每天合理调控管内3个工队负责的119.85公里线路、404组道岔、394轨道区段、13处道口、449架信号机等电务设备的维检修作业和重点施工管控。

这些设备包含着图佳线的普速铁路、滨绥线电气化铁路和哈牡高铁、牡佳高铁两条高速铁路,设备型号、标准和职工作业时间都不同,十分复杂。那书旭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天天跑现场、跟施工,总结管内设备的惯性故障和顽疾,重新确定管内重点设备,合理调整车间生产组织计划和工队重点任务。新的管控模式实行后,2022年全年该车间未发生因检修、施工问题产生的责任故障。

听20年老工长的经验分享(得看看这个工长的)(2)

一直从事现场工作,那书旭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管内八达沟站复式交分道岔,由于单侧走重载列车频次较多,工务基本轨和尖轨爬行易有横移,造成道岔框架尺寸变化,导致电务道岔密贴不良、缺口易变,极易发生故障,车间要联合工务部门每周对该道岔进行3次检查、检修。针对这个工电联合整治突出问题,他组织车间相关技术骨干与工务部门每天前往现场反复测试、试验,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原理、现场观摩等方式了解工务部门的相关数据尺寸,结合联合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技术研讨。

在经过半个月的实地调试后,工务部门更换了部件,那书旭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锁钩、锁框状态,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在每周只需要联合检查一次即可,既提升了劳效又稳定了道岔状态。

听20年老工长的经验分享(得看看这个工长的)(3)

“电务设备细小、繁杂,往往问题隐患就藏在细节中!”日常工作中,那书旭的眼睛如“尺”一般,不放过任何一根线和配件。在一次检查图佳线八达沟至桦林间258公里道口时,预警器试验良好,他依然仔细查看配线,结果发现语音芯片插接片接触不良,如不及时发现,导致语音芯片掉落,列车经过不预警提示,将影响列车安全。还有一次在石头站检修时,他一眼就盯住配线端子根部位置,即使外观看起来一切正常,但他觉得端子根部角度不对,后经开盖检查发现,端子根部已经折断,极易引发断线。诸如此类的设备“隐疾”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听20年老工长的经验分享(得看看这个工长的)(4)

作为车间技术骨干,那书旭传授技艺也毫不留私。徒弟刘哲是刚入路不久的大学生,有一定的电务设备基础知识储备,但缺乏现场检修常识和技巧。在一次轨道电路检测时,那书旭注意到刘哲的测试效率始终提不上来,原来刘哲使用的“分段测试法”,数据虽然准确,但速度很慢。那书旭在现场直接教刘哲使用“交叉测试法”,并详细讲解了原理。

自此,他便开启了“就地取材”式教学模式,走到哪、干到哪、教到哪,把他的方法窍门毫无保留地教给小徒弟。一年多下来,24岁的刘哲已经成为工队能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包保着重要区段的电务设备,也成功考上了高级工。

听20年老工长的经验分享(得看看这个工长的)(5)

“师父教的‘偏方’,让我对电务现场设备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谈起师父的教导,刘哲感激地说道。

在29年的职业生涯中,那书旭一直用“认真”二字考量着自己,以“干精细活、做踏实人”的人生信条诠释着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谱写着新时代铁路人的奉献之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