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为什么没有人平定藩镇呢(唐朝末年的藩镇们)
唐朝末年的政治生态,和东汉末年的政治生态非常相似。朝廷中宦官与权臣轮番专政,地方上诸侯割据,不听朝廷节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皇帝想利用一种势力,打击另一种势力,恢复皇权的威严。最后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成为傀儡。
但是唐朝末年和东汉末年又有些不同。
东汉末年,大家都在争抢皇帝汉献帝,谁都想把汉献帝接到身边来。董卓有这样的想法,曹操有这样的想法,袁绍有这样的想法,刘备也有这样的想法。手中有个皇帝,使可以经常假借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让其他诸侯在政治上处于被动状态。这就是有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过唐朝基本上没怎么出现过这种情况。唐朝的最后几位皇帝唐僖宗、唐昭宗、唐哀宗,确实也在诸侯手里换来换去,但是并没有哪个诸侯觉得拥有皇帝是一件幸运的事,并没有利用皇帝来发号施令。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唐朝地方诸侯藩镇割据,是很早就已经形成气候了。因为唐朝中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为了平息“安史之乱”,地方诸侯因此有了武装力量,后来便拥兵自重,不听朝廷的命令,对皇帝的诏书也是爱理不理。同时,唐朝的皇帝又多次被宦官自行废立,很多事情都由宦官说了算,皇帝早已没有了权威。也就是说,这样的皇帝,有也可,没有也可,并非是一个了不得的筹码。
东汉末年不一样。东汉末年,虽然豪强地主也很厉害,他们甚至也拥有了自己的军队,但是还没有形成藩镇格局的局面。最后出现袁绍、曹操、袁术、孙坚、刘备等各路诸侯,是在共同讨伐黄巾军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他们虽然事实上是在拥兵自重,但打的旗号都是在拱卫朝廷,谁也不敢擅自称王称帝。袁术抢先称帝,结果遭到诸侯们的一致谴责,最后自食恶果。(反观唐朝,当黄巢起义攻入长安的时候,诸侯们都不来救,唐朝皇帝没有办法,只好向沙陀人借兵,这样,沙陀人李克用又卓立为一方诸侯。形成一个新的割剧政权。)
(安史之乱)
既然东汉末年诸侯们拥兵的目的,是为了拱卫朝廷。那么,拥有皇帝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且其他诸侯还非常害怕这一招。当时汉献帝被曹操接到许都的时候,袁绍就害怕从许都来的诏令对自己不利,经常惶恐不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第二,唐朝末年没有出现过一个像东汉末年的曹操那样,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用得非常好的雄才大略的人。
东汉末年,曹操拥有了汉献帝,他也把汉献帝架空,杀了伏皇后、董贵人,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外戚,欺负得汉献帝够呛。但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政治手段一流。他除了剥夺汉献帝的权利外,其他对汉献帝都很好,甚至还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他利用汉献帝来“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们还不敢小视,不敢不听他的,所以相当有用。
(唐昭宗)
而唐朝末年,拥有过天子的诸候不少,比如李茂贞、李克用、朱温等等。但是这些人都没有什么大眼光,且别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用,就算是有用,他们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用。所以最终,唐朝末年的这些诸侯们,只能建立一些短命王朝,并不能像曹操那样,差点儿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第三,唐朝末年的皇帝,并没有那么心甘情愿地给诸侯们挟持。东汉末年的汉献帝,性格是比较柔弱的。当他的皇后被曹操抓住,准备杀掉的时候,他求汉献帝救他。可是汉献帝却说,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呢。
而唐朝末年的皇帝,尤其是唐昭宗,他并非是一个受人摆布的人。他先是杀掉了专权的宦官杨复恭,接着,试图清理掉地方上拥兵自重的田令孜和李克用。只是力量有限,最后才没有成功,成为傀儡。可以说,他即不会任人摆布,别人摆布他,假借他的名义号令诸侯,也没人相信。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