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战需要边工作边考研吗(考研二战失利后的求职要注意什么)
Y同学:老师,不好意思又来打扰您了,我们班同学二战失利之后打击比较大,现在就想找工作但是又比较盲目,想请问一下老师关于这种情况找工作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刘老师:考研二战后才开始求职,确实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而且,两次受挫后在加上求职过程中多多少少会遇到的各种挫折,个人压力会更大。考研二战失利后的求职需要注意什么,咱们聊聊吧。
盲目不如忙碌
昨天才能查初试成绩,今天提出了关于二战后求职的问题,在考研与求职之间的转变不能说不快。快速转变是好事,而且如果这是深思熟虑后有规划的转变,那就更好了。但是,距离可以查询初试成绩才经过了不到24个小时,这种转变也有可能仅仅是一种应激反应。这时,目标不明确的求职就会像Y同学提问中的一样“想找工作但是又比较盲目”。盲目的求职,由于目标、路径的不清晰又可能会进一步引起求职受挫,反而会加剧大家的焦虑。考研二战失利后找工作,变盲目为忙碌,而且要是有目标、有规划的忙碌。
大目标要坚决
虽然刘老师对考研二战总体不太支持,但个人尊重大家的最终选择,同时,也认为绝不能以考研的结果作为是否应该二战的论据。既然二战失利转战求职,那还要不要三战心里一定要有个明确的答案。毕业后为什么有一年的职业空档期,这个问题咱们绕不过去,而且HR老师也很有可能会问到。虽然说事不过三,但绝对没有考研三战必然录取的逻辑。个人觉得,既然二战失利后决定求职,那就要来个全心全意,要把考研这件事翻篇。大家想一想,如果二战失利后求职时还惦记着三战,求职中本来就没有太多优势,反而又增加了单位对你后续工作稳定性的担忧,那被录取的可能性就要打个折扣了。考研二战失利后找工作,那就做一个纯粹的求职者。
接地气能调整
就业难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只是考研二战失利的同学难,在校的2021届同学也难,而且作为选人用人方的招聘单位一样还是难。当前的就业难是毕业生的求职难与用人单位招聘难的两难叠加。如果从咱们毕业生自己身上找原因,个人就业目标与市场岗位供给的差距和个人能力素质与市场用人需求的差距是两个硬伤。开始求职时再提个人能力素质提升不太来得及了,那调整就业期望可能会更可行。大家的就业目标为什么会偏高呢?个人观察多是参照系的选择出了问题:拿父母做对比,他们当前的地位和收入是几十年积累的好不好?拿当地房价做对比,职场小白凭一己之力买房买车基本不可能好不好?拿媒体宣传的毕业生做对比,不足够优秀的毕业生进不了媒体的视野好不好?拿一些报告的数据做对比,报告的样本选取和自己的现实情况不一定一致好不好......考研二战后的求职,目标要更接地气一些。当然接地气不是委屈自己的将就,而是要充分评估个人的能力素质和当前的就业市场,然后再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目标确定后也要能调整,如果这个目标还是实现不了,那就要再调整。能实现的目标才是目标,不能实现的目标只是空想。考研二战失利后找工作,就业目标要接地气还要能调整。
竞争力要挖掘
就业是个大市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有选择权。如果把毕业生当做就业市场的商品的话,那考研二战失利的2020届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的2021届毕业生单位更愿意选择谁呢?如果其它条件差不多的话,刘老师猜可能单位更愿意选择即将毕业的2021届毕业生,这就是像咱们在超市买牛奶,虽然都没过保质期,你是不是更愿意选出厂日期近的呢?可能有的同学会说刘老师的这个类比不准确,单位选人用人不只看“新旧”。这个想法对,但如果同样是继续求职的2020届毕业生,如果一位是从一家单位离职后继续求职的,一位是考研二战失利的,那刘老师反而觉得离职的这位同学更有竞争力,因为他至少经过了上一家单位的专业训练,单位录用后更容易上手。有的同学可能还会说了,那我们考研二战失利的毕业生就没有就业竞争力了吗?当然不是,不过竞争力在哪儿要大家对着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在自己身上挖掘,求职中的择优逻辑是人职匹配。还有,比起在校的2021届毕业生,考研二战失利的同学还有一个较大的优势,那就是一旦录取可以迅速正式入职,如果单位用人紧缺的话那这就是一个较大的优势。还有的同学会说,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向你咨询就是想请你给支个招找出路的。关于这样的提问刘老师觉得这样的逻辑有点霸道了,如果咨询者提出问题就必须有解决方案的话,那咱们就都去做祥林嫂得了。考研二战失利后找工作,个人的竞争力要充分挖掘,单位需要且个人具备的能力才是竞争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