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这条碧道获评省最生态碧道(广州市大沙河碧道摘获两项荣誉)

11月12日,记者从广州市水务局获悉, 近日,广州市大沙河碧道项目先后荣获2022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洪水和水资源管理类荣誉奖”和2022年度广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

大埔这条碧道获评省最生态碧道(广州市大沙河碧道摘获两项荣誉)(1)

大沙河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全长5.2公里。大沙河碧道长1.1公里、总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囊括了水安全提升、水生态建设、水环境治理、水文化传承、完善便民服务设施五大方面,用“绣花功夫”融入海绵城市发展理念、连通断头人行路、补种本土绿植、新增碧道标识系统、完善救生设施等。

大沙河碧道按照荔湾区内河涌20年一遇的堤防达标建设标准,充分保留大沙河原有堤岸结构,并进行生态化堤岸改造。通过增设救生设施80套、河涌警示标示53个、清理大沙河行洪通道内的杂物及垃圾约130平方米,整治大沙河流域支渠、支涌排水通道3处,着力保障行洪通道畅通,巩固提升大沙河水安全。

大埔这条碧道获评省最生态碧道(广州市大沙河碧道摘获两项荣誉)(2)

同时,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大沙河水环境治理成效,通过荔湾区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施工前充分排查河涌周边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染源,确保实现污水不进入河涌。同时补种耐水及净水能力强的再力花、美人蕉等水生植物350平方米,并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利用绿地、植草沟、石材、雨水花园、透水沥青路面等提升碧道对雨水径流的吐纳、储存和净化水体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大沙河碧道水环境。经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对荔湾区大沙河水体进行测评,大沙河目前整体水质已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大沙河碧道的设计建设结合海绵城市发展理念,兼顾水安全与水环境,将河涌水岸整体作为一个大的海绵体,在地形设计上充分考虑坡度对径流的影响,让雨水向河道汇流不外排。

海绵设施建设包括5975.04平方米可下渗的透水沥青慢跑道,提高场地下渗率;营建湿地滩涂2910.58㎡,种植本地耐水湿植物,提高对雨水的净化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对河道的污染;结合入口设计雨水花园1201.01平方米,晴天供人们玩耍嬉戏,雨天可以调蓄雨水,降低雨水峰值河道行洪压力。最终实现了大沙河海绵功能与水安全保障并存,兼顾“安全、生态、景美”。

大沙河碧道建设还充分传承发扬一河两岸龙舟竞渡水文化特色,保留周边村民沿用至今的龙船坞,结合大沙河碧道标识系统,打造大沙河龙船文化科普展示标识牌,向居民群众宣传大沙河龙舟文化历史及岭南传统民俗文化。

“沙溪龙船景”是在荔湾区乃至广州市内属闻名的民间龙舟比赛之一。民间广泛流传着“沙溪龙船飞甘快,老龙龙船用绳拉”的说法。自1963年农历五月初六龙溪沙溪村举办第一届龙舟景起,迄今已有60多年。

现今沙溪龙船景已升格为荔湾区龙舟邀请赛,列为“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活动——“五月五,龙船鼓”系列之一。每逢端午期间,村民就像过年一样,村内热闹非凡,处处扬起龙舟鼓的声音,大人下水赛龙舟,小孩在岸上观看,食龙船饭等,成了端午节“龙溪沙溪龙舟景”的亮丽风景。

大埔这条碧道获评省最生态碧道(广州市大沙河碧道摘获两项荣誉)(3)

此外,大沙河碧道建设将巡河通道与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结合,挖掘碧道滨水经济带建设理念。

改造后的大沙河碧道漫步道成功串联人流量大的广佛地铁龙溪站与荔湾花鸟鱼虫市场、东西部扶贫协作市场等荔湾乡村振兴重要消费节点,拉动居民群众进入市场休闲消费热情,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大沙河碧道还建设并投入运营了大沙河碧道党群服务驿站。驿站以党建为引领,以智能一体型装配式的服务驿站为基础,搭建满足居民群众使用智能贩卖机、公厕、共享充电宝、共享寄存箱、医疗箱等公共配套服务的优质平台。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郑慧梓

【通讯员】 赵雪峰

【作者】 郑慧梓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