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首最好的五绝(从元好问4首五绝的风格)

二十首最好的五绝(从元好问4首五绝的风格)(1)

元好问也是一位传奇人物,生在金元之际,幼年时即被誉为神童,诗词文俱佳,在当时的文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他的诗作成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并且作品也较多,今天我们倒是不会将他的作品全部拿来做解读,而是只选择他在同一时期的4首五绝,来看他在律绝上的创作习惯。

众所周知,元好问诗作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其在金朝灭亡前后的丧乱诗作品,不过这些诗作着实太过沉重,因此今天只选择他在闲居时期的作品,在平和的诗句中理一理他在律绝上的作品风格,以及在格律上的运用,同时再说说律绝的创作方向。

二十首最好的五绝(从元好问4首五绝的风格)(2)

现在先来看一下他的4首作品,为方便比较,每首诗都作横排:

元·元好问·山居杂诗

(其一)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其二)树合秋声满,村荒莫景闲。虹收仍白雨,云动忽青山。

(其三)川迥枫林散,山深竹港幽。疏烟沉去鸟,落日送归牛。

(其四)鹭影兼秋静,蝉声带晚凉。陂长留积水,川阔尽斜阳。

二十首最好的五绝(从元好问4首五绝的风格)(3)

第一、平仄上的运用

这组绝句原有6首,今天据清人张景星《元诗别裁集》选择其中的4首。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今天这4首绝句的平仄情况,并不能代表元好问的近体诗作品,甚至不能完全代表律绝作品,因此我们只针对元好问在闲居时期的组诗情况。从他的律诗作品看,也并非都会像今天这几首诗这样,甚至还会用到晚唐时期诗人的格律运用。

比如他的一首五律《秋怀》,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出句连用5仄字,其中又有“节”、“不”2个入声字,这是得了唐人连用5仄,为避免本句落调而使用入声字的精髓,随后在对句第3字以平换仄,进行了出句平声字缺失的补偿,也就是抝救。

二十首最好的五绝(从元好问4首五绝的风格)(4)

但是,在今天这4首绝句中,却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将它们的平仄情况列出:

其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其三: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之所以没有将第2首和第4首的平仄列出,是因为它们的平仄和第1首的情况一模一样,而即便第3首与另外3首稍有不同,也只是在首联出句第1字,和尾联对句第1字上的差别罢了。

二十首最好的五绝(从元好问4首五绝的风格)(5)

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元好问将4首诗用同一种平仄格式来创作的具体原因,但除了接下来要说到的对仗之外,恐怕最为令人容易接受的,应该是元好问的刻意为之,从而保证4首诗的风格与创作“模式”保持一致。

喜欢诗词创作的朋友,在创作绝句特别是创作律绝组诗的时候,如果能够将所有作品在风格上保持一致,并且若是在平仄的安排上形成一致的话,那么这一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时,很容易就会给他们形成极深的印象。

二十首最好的五绝(从元好问4首五绝的风格)(6)

第二、对仗的运用

今天这4首诗的对仗运用的让人印象实在是深刻——当然,深刻并非是认为元好问的这组诗就将对仗运用的极好,相反倒是让人觉得有些疑惑。对于律绝而言,对仗并非是必须的选项,即便你通通都不使用对仗,也并不会对诗作的格调产生不好的影响。

对于律绝来说,若是通篇2联都使用对仗,我是很不喜欢的,因为很多情况下,诗人由于用对仗而让整个作品显得表述不够完整,这种情形不光一般诗人会出现,哪怕一些名家包括杜甫在内都曾有过。

二十首最好的五绝(从元好问4首五绝的风格)(7)

此前我也曾专门对绝句的创作进行过探讨,如果这首诗通篇使用对仗,按照往常我们所说虽不太严谨,却基本上能够表示律绝出处的说法,正是截取一首律诗的中2联,又因为五律通常首句不入韵而便于对仗,故而我们所见的律绝通篇对仗也以五绝为多,元好问这4首也正是五绝。

再来看具体的对仗情况,第1首中,首联“瘦竹”对“丛花”;“藤”对“草”;“斜挂”对“乱生”;尾联“林高”对“苔滑”等等,虽然首联和尾联“瘦竹”与“林高”这样形成了主次差异,不至于被认为是合掌,但终究各联出对句之间词性完全相对,依然会令人有了合掌的疑问,其他3首情况也基本类似。

二十首最好的五绝(从元好问4首五绝的风格)(8)

其实在前几天的文中我就提出过关于合掌的问题,对于一首诗而言,除非你真的词穷,又或者故意要合掌,一般情况下,你想要让它合掌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按公认的合掌来说,是要一联中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者基本上同义,又或者上下联之间形成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这才会被认定为合掌。从这个性质上来说,元好问这4首诗就不会是合掌,而应该是他想要刻意营造这样的风格,这种风格最为明显的诗人正是杜甫。

我们来看杜甫的一首《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从这首绝句我有理由认为,元好问是想在与杜甫为数不多的闲适作品中,寻找建立两个人相似似风格的机会。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那就要从元好问的作品说起。

二十首最好的五绝(从元好问4首五绝的风格)(9)

元好问不光诗文词曲俱佳,同时也是一位诗学理论家,在近体诗的创作上,是对杜甫极为推崇的,这也可以从他诸多格律谨严的律诗中发现端倪,另外他还有一本专门详释杜甫作品的《杜诗学》,同时他也是诗圣杜甫之后少有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较多的诗人。

因此,唐代以后学杜诗的人很多,而能够学到老杜的诗作风格,又能将现实主义题材与自己的诗作、包括自己的亲身经历完美结合的诗人,除了元好问之外已是凤毛麟角,而他的这组闲居作品,仿佛与杜甫诗同出一源也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了。

二十首最好的五绝(从元好问4首五绝的风格)(10)

第三、小结

从今天所介绍的4首律绝来看,元好问不光在创作风格上保持了一致,还在平仄的运用,以及对仗的使用上都保持了一种格调,这样的情况正是他刻意为之所造成的结果。一方面组诗一致的风格,能够让人们对于全部诗作,直观上形成极为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则是元好问推崇杜甫作品,而他身在金元之际,经历的丧乱与杜甫的身世又极相似,于是他在闲居期间,创作了与杜甫闲居时创作的绝句风格极为相像的组诗。

由此看来,学习前人的作品,不光可以学习他们的律诗或律绝上的格律运用,还要学习他们的创作风格,同时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地方,正是可以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情况,创作属于自己时代的现实主义作品,你的经历与前人的经历基本不可能一致,却可以让自己的作品更接近他们的格调。

二十首最好的五绝(从元好问4首五绝的风格)(11)

就如元好问,这一组闲居之时的恬淡作品,虽然运用了我并不喜欢的通篇对仗的绝句,却不影响这组诗放在一堆宋元作品中,成为最有可能被误认为唐人作品,甚至误认为是杜甫作品的“小清新”佳作。

因此,如果你对组诗感兴趣,又或者对于某位唐代名家的作品感兴趣,不妨依照他在作品中的平仄运用,对仗技巧,甚至是题材中展现的事与物等等,进行相关作品的构思创作,然后将之放进前人的作品中,让朋友们来甄别品鉴一番,应该是一件极为有意思的事情。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上方关注,与我共同解读纯美古诗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