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79年自卫反击战女兵(当红女明星与老山前线的)

在“战争让女人走开”的声浪中,李谷一、董文华、韦唯以及姚金芬和秦鸣晓夫妇等,一批当红女明星却毅然走上老山前线,裹着硝烟冒弹雨,送歌献舞猫耳洞,赓续抗美援朝中文艺战士的红色基因……

纪录片79年自卫反击战女兵(当红女明星与老山前线的)(1)

原创作者:牛兴

来源|长篇纪实文学《经典岁月》

A、泪别病人上前线

1988年国庆节前夕,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正在医院精心照料病榻上患急性胸膜炎和胰腺炎的丈夫,突然通知她赶赴老山前线。同时,还要抽调团里骨干力量一同前往。

纪录片79年自卫反击战女兵(当红女明星与老山前线的)(2)

△1988年的国庆节李谷一在老山前线慰问演出。

此次是由文化部组织的中央6个文艺团体和一批著名演员为主的慰问团,由部长高占祥任团长,李谷一任领队,赴前线慰问演出。

作为中国轻音乐团团长的李谷一很困惑:丈夫患病住院、多个大城市纷纷邀请她“领衔挂帅”国庆演出、团里改制依靠“台柱子”创收……

然而,特殊困惑却让位特殊任务。李谷一毅然泪别病榻上的丈夫,谢绝高薪聘请,带领本团“台柱子”韦唯、鞠敬伟等一批著名演员走上战场。

国庆节当天,李谷一随文化部慰问团刚到达前线,就带领演员们风尘仆仆来到官兵中奉献精神食粮。

B、风烟滚滚唱英雄

硝烟尚未散去,战火还在燃烧。李谷一带领大批演员冒着敌人的炮火演出。每天辗转几百公里,上老山主峰、攀前沿阵地、钻猫耳洞,连续4天不停歇,演出9场,演唱上百首歌曲。

纪录片79年自卫反击战女兵(当红女明星与老山前线的)(3)

没有舞台音响,就把硝烟作幕布、枪声炮声当音响。最前沿阵地无法前往,她对着阵地上联通的300多部电话送话器演唱,用深情歌声点燃猎猎雄风……

边防“战神”遇见心中“女神”,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歌唱家更是用心用情,倾情奉献。一曲《爱的奉献》,点燃着澎湃热血;一首《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流淌着潺潺暖流,一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飞溅着狂热激情……

在李谷一一口气演唱等8首歌曲后,大汗淋淋,气喘吁吁,这时湖南籍官兵似乎还不解渴,居然破例“点杀”《刘海砍樵》。李谷一毫不犹豫,欣然接受,微笑着“京腔”改“湘调”邀约:“有谁会唱,请上台和我一起唱”。

只见13军炮兵旅一位湖南籍排长,欢快地跑上台,与李谷一同台演唱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浓浓的乡音乡情甜醉了殷殷兵心。一曲刚完,雷鸣般掌声又在呼唤,他们继续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十五的月亮》……

连日来,李谷一沐硝烟,饮弹雨,坚持到一线演出,每天唱得气喘吁吁,虚汗滚滚,血压急剧上升,浑身散架一样,腰疼、嗓疼、屁股疼,但她都全然不顾……

摄影家朱兴宇说:像这样的明星大腕应该发一枚军功章!军旅作家徐殿国说,李谷一的精神,是抗美援朝中文艺战士红色基因的赓续,是常香玉、常宝堃风范的传承。

C、三上火线暖兵心

“歌坛金星”董文华却把“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当作明星追寻——我在寻找那颗星。1986年春节前夕,她首次上老山,冒着隆隆枪炮声,为浴血奋战的官兵演出。她每天演唱10多个小时,把“星星”缀满南疆,将“月亮”捧上边关,献“风采”染红焦土……

纪录片79年自卫反击战女兵(当红女明星与老山前线的)(4)

△董文华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为国捐躯的烈士

1988年11月,在当时众多明星“走穴”中,董文华却“追星”追到天边边,第三次走上老山前线。她深情道白:“长白山来探望老山,松花江来探望盘龙江”。

被战士们称为心中的“小月亮”董文华,身着迷彩服,蓄一头短发的,完全融入兵中。在落水洞简陋小舞台上,她为轮战的13军红军师的官兵一曲接一曲演唱,官兵点什么,她唱什么。她还走下舞台来到战友们中间,与大家一起合唱《热血颂》,唱得喉咙沙哑,唱得汗珠滚滚,唱得两眼充血……

她穿行风火中,连续多日踏着泥泞红土地,攀老山、爬八里河东山、钻猫耳油、蹲堑壕,来到官兵中演出。在离敌人几十米的生死线上,她通过电话送话器演唱,唱得官兵轻轻抽泣,她也满含热泪:战友们,我爱你们……

董文华三次到前线,每次都专程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为国捐躯的烈士,并跪在烈士墓碑前点烟、上香、含泪哽咽着演唱……

D、“弹壳戒指”也传情

1988年八一建军节当天,李丹阳随重庆市慰问团来到老山前线慰问演出。她和程昌福把连续几天几夜学唱的《两地书母子情》《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现炒现卖”献给官兵……

李丹阳和卢小玉、邓小林、王洁淑等,整整7天时间连续作战,每天从早到晚,辗转在几百里,演出10多场。八十年代“上甘岭”留下他们身影,九连连长牺牲阵地上洒下他们泪水,“百米生死线”上印下他们足迹……

纪录片79年自卫反击战女兵(当红女明星与老山前线的)(5)

△1988年八一节李丹阳在老山前线

漂亮的川妹子带来的乡音乡情,让坚守老山主峰的“川军”找到久违的亲切。一群战士围过来倾述乡情,其中一个战士,摆弄着手中“弹壳戒指”。

李丹阳看着战士智慧和创造很欣赏也很好奇:能给我戴一下吗?战士小卫把子弹壳做的“戒指”递给上,她轻轻地戴在手指上,不停地赞赏:“真漂亮”。

战士们对李丹阳开玩笑说,你嫁给老山军人吧?这个“弹壳戒指”就当定情物吧……

“辣妹子”的回应也很“辣”:好呀!我等你们凯旋后,就把自己嫁过去……

多年后,穿上军装后成长为著名歌唱家的李丹阳,与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来成都演出,朋友文龙处长拽着我来到现场,当我们聊到“弹壳戒指”时,我告诉她那位送“定情戒指”的士兵光荣牺牲了,顿时,她满眼泪花……

E、心会和爱一起走

国际魔术大师姚金芬和秦鸣晓夫妇,是在谢绝世界多个国家和国内10多个省市邀请,随着文化部慰问团走上老山前线的。

纪录片79年自卫反击战女兵(当红女明星与老山前线的)(6)

△姚金芬夫妇在前线演出

他们率先攀上八里河东山演出。到那里有100公里弯弯曲曲山路,途中要通过暴露地段敌人的3道封锁线。姚金芬乘坐的军用大卡车,时而慢速通行,时而迅疾闯关,身体较虚弱且少一叶肺、断几根肋骨的姚金芬,被大卡车簸得呼吸困难, 几次呕吐,喘不过气来……

然而,40岁的姚金芬顽强忍耐, 和丈夫秦鸣晓走下大卡车就到官兵中演出。坚持表演数十个精湛节目后,他们想到前沿阵地的战士看不上节目, “多对不起战士呀!”。于是执拗地越险区,来到距敌近百米的前沿阵地演出。

他们不仅献节目,还送礼物——把自己掏钱200多元,买的红塔山、红山茶,红梅等40多条香烟,送到猫耳洞战士手中。

在遍地雷区、距敌阵地不到百米的地方,她和丈夫正在表演中,突然敌人一梭子弹嗖嗖飞来,战士们立即组织他们躲避,暂停演出。这时,姚金芬对秦鸣晓小声说:“既然上来了,就豁出去吧。要死咱们就死一个吧,家里14岁孩子还需要人照顾……

在场的记者吕万一听到魔术夫妇留下的“遗言”,这个小伙子感动得眼眶湿润了……

连续10来天,姚金芬和秦鸣晓夫妇登老山、攀东山、越雷区、跨越生死线,每天演出十多小时,累得“半残疾人”姚金芬两次晕倒在战场上……

(作者牛兴:老山作战亲历者和幸存者,时任《南疆战报》记者。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杂志等发表作品数百篇。其长篇纪实文学《经典岁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照片为美摄帅哥、牛兴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