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写作技巧(教中考生区别欲扬先抑和对比这两种写作手法)

中考写作技巧(教中考生区别欲扬先抑和对比这两种写作手法)(1)

教中考生区别欲扬先抑和对比这两种写作手法

文/张明霞

这次初三月考,记叙文阅读考的是台湾画家奚淞的《母亲的花园》,有一个考题是:本文写母亲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很多学生答成了欲扬先抑。

其实应该是对比的手法。

第二段内有对比:从前,母亲的手灵活而优雅,煮出过精致的菜肴,织出过漂亮的毛衣。现在,她两手竟无事可做,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只有为母亲折纸钱的时候,才又活起来,看着银亮的冥纸在她手上灵巧转动,瞬间成了平整的元宝。(从前母亲的灵活优雅的手和父亲刚去世时母亲无事可做抽烟的手作对比,无事可做抽烟的手和一折纸钱就活起来的手作对比。)

前文后和后文有对比。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呆滞了无生趣和学画画后的淡雅趋于灿烂的精神世界作对比。

什么叫欲扬先抑?词语解释为:要发扬,先控制、压抑。一般来说,先表达对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慢慢改变了看法,形成极大的反转效果。“抑”,指按下、贬低;“扬”指褒扬、抬高。明霞觉得,是以作者的情感投射从“抑”到“扬”而自然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杨朔的《荔枝蜜》:我总不大喜欢(回忆被蜜蜂蛰)——觉得蜜蜂可怜,原谅它——每逢看见,感情上疙疙瘩瘩——从化看蜜蜂辛勤采蜜,吃荔枝蜜,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看了并听养蜂员说蜜蜂之后,觉蜜蜂是可爱的小生灵,勤劳,高尚——梦见自己变成蜜蜂。

再看《白杨礼赞》中的欲扬先抑。先写白杨生长的自然环境,气势宏大,紧接着该是雄伟壮观的主角景物出场吧?作者不,他接下来这样写:

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抑)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扬)

作者在有意地先按下贬低,再褒扬抬高,而读者随作者自然地共鸣。

明霞觉得,对比,倾向于客观的呈现。作者展示,读者感受而已。

比如,《范进中举》中的对比,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对范进态度的对比,众乡邻及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后对范进态度的对比。

再如,《曹刿论战》中的对比,乡人和曹刿对战争处置态度的对比,曹刿和鲁庄公在备战观和作战式上的对比。

再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对比,秦王和唐雎两种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对比。

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2016年12月22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霞文字原创,欢迎转发,如无授权,拒绝转载!

更多内容,请关注雨挽日月当长弓

个人mingxia1354544778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