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

☀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欢迎各位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投稿!

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1)

秋天是一个感伤的季节,苍凉的季节,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所描述也一定是秋天吧。同样的秋天,毛泽东的心情却豪迈多了。在毛泽东的诗词中秋天这个意象一扫前人的悲凉萧索,被赋予了另一种含义。

采桑子-重阳

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2)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诗人咏重阳节,并不是感慨人生易老,而是认为象年年都有重阳节一样,人生短暂不过是一种自然规律。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所以他对今年的重阳节在战场上度过,感到自豪、充实,“战地黄花分外香” 真实地再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心情。因此尽管秋风阵阵,不似春光妩媚,但秋风扫落叶乃自然规律,没有秋风,难有春光,因此它是胜似春光的。

沁园春-长沙

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3)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深秋季节,诗人独立在桔子洲头,身边的湘江汩汩向北流去。他看到湘江两岸,群山经霜染上了红色,树木随着山势,一层一层地红上去,一直红到天边。碧绿澄清的江面上,无数船只来往穿梭,你追我赶。雄鹰在辽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鱼儿在清彻的江水里欢快游动,各种生物都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存本领。这是一幅壮丽的秋景图,浓墨重彩,气象万千,试问在哪个诗人的笔下,有如此美好,充满生机的秋天呢?

忆秦娥-娄山关

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4)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写的是红军长征中二占遵义,攻取娄山关的战斗。上阕写红军清晨出发: 西风猛烈,雁声凄厉,寒霜遍地,残月在天。在红军行进队列里,碎杂的马蹄声,低沉的军号声交织在一起。虽然诗人写出了军事行动的肃穆,但感觉调子是有些凄清的。下阕写红军攻取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调子转向高昂。不要说娄山关象铁一样牢不可破,看我们红军战士就这样从它头上跨过去了,诗人恢复了他的豪迈风格。但接着调子又低了下去,诗人站在娄山关上放眼望去,青山像波涛一样奔向天边,夕阳发出血一样鲜红的光芒。

毛泽东作为红军统帅,知道取得娄山关战斗的胜利后,红军并没有摆脱全军失败的险境,所以这首词有悲凉的成份。但纵观全诗,“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豪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大气,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可以说,在这首词中,秋天是苍凉、悲壮的。当诗人坚信理想一定会实现时,当诗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地为理想而奋斗时,秋天就是有些苍凉、悲壮,又当如何? 同时还可以说,这首风格特异的词,与诗人其它诗篇的风格还是统一的,是多样化的统一。

应该指出,诗中所写娄山关战斗发生在冬季,并非深秋,但诗人是把它当深秋描写的。对此,毛泽东做过说明: “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日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

清平乐-六盘山

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曲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六盘山是陕西、甘肃、宁夏交界的一座大山,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道天险。一九三五年十月初,红军在打垮敌人追兵后,乘胜翻越此山。诗人记录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翻越六盘山,红军就到达长征目的地陕北,蒋介石企图消灭红军于长征路上的计划将彻底破产。站在六盘山上,诗人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是北方的秋景,辽阔深远的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一行大雁向南飞去,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天际。秋高气爽,云淡风清,胜利的喜悦显然感染了诗人,但“望断”二字又使人感到这喜悦是含蓄的。诗人对南飞的大雁为什么望的那么久,望的那么远呢?“不到长城非好汉,曲指行程二万”,这二句给出了答案。诗人想到红军已到达长城抗日前线,或许远飞的大雁能把胜利的消息带给根据地人民; 还会想到两万里征途千回百折,倒下了多少红军将士 ,才取得长征的胜利。接着,诗人目光又回到六盘山顶峰,“红旗漫卷西风” ,写红旗,也写西风。红旗随意地、不经意地、自如地卷着西风,一个“漫”字,反映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自信从容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则直接写出了这种心情。“何时"”不是不肯定,革命胜利是肯定的,长征胜利了,党和红军保存下来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找到了,有了这些条件,革命胜利只是个时间问题。在这首诗里,我们又读到了毛泽东对秋天的淡定、从容。

浪淘沙·北戴河

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6)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诗词鉴赏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7)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此诗为1961年9月9日毛泽东的一首七绝。李进是江青的化名,江青在1951年去湖北武汉附近深入土改时用的假名。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为江青的庐山仙人峰的照片题诗。

本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寓理于景。毛泽东根据照片的内容和生活的实际情况,首先塑造两个主要形象:"劲松"和"仙人洞"。然后塑造"暮色"、"乱云"、"险峰"等次要形象,它们作为背景出现在诗中,从而构成了庐山仙人洞这一"无限风光"的艺术境界。它不但形象生动,气势宏伟,使人深受感染,而且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理,使人得到启发: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干事业还是做学问,为了实现理想要不懈地追求、奋斗;或者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受到挫折、身处逆境的时候,都应该充满必胜的信心,进行不懈的努力,敢于攀登险峰,去夺得最后的胜利。因此,这首绝句成为了寄情于景、寓理于景的脍炙人口的佳作。

温馨提示 中国好诗词

非常感谢您关注@中国好诗词!如果您有好的诗词、散文、小说等原创作品,请直接回复微信或发送邮件到:274158273@qq.com进行投稿,您可以附上您的个人简历、照片及个人要求(是否署上真实姓名等特别要求),同时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想法,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好诗词 欢迎订阅

如果您觉得文章值得分享,请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朋友圈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

请关注@中国好诗词,qq2741582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