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青少年教育总结(构建课本与实践)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构建课本与实践“联心桥”

□ 谭添语(烟台一中)

纪念馆青少年教育总结(构建课本与实践)(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崇德笃行、修身致远的德育一体化建设,7月9日,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和保障往返交通安全工作后,烟台一中2020级(1)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王文乾和家委会的共同带领下,乘坐大巴一起到烟台市福山区王懿荣纪念馆参观学习。

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宜人,一路上同学们欢歌笑语,整个车厢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

纪念馆青少年教育总结(构建课本与实践)(2)

来到王懿荣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王懿荣的生平,走进了那个属于王懿荣的年代。我们看到了一位“主辱臣死,吾可以死矣”的民族英雄,理顺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时间线,构建起了课本与实践活动的“联心桥”,真正实现 “以趣促学”、“以理强学”的宗旨。王懿荣不仅仅是我国甲骨文文化的开山鼻祖,他的研究发现让我们坚定了文化自信,他更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爱国志士。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胜于爱自己。

在“永不熄灭的火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览中,同学们沿着“共产主义的火种”、“艰苦奋斗的火种”、“强国复兴的火种”进行参观,真切感受到福山党政军民间的不怕牺牲、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山人民披荆斩棘、走向复兴的历程。

纪念馆青少年教育总结(构建课本与实践)(3)

在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感悟到:黄金的时代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青年者应永远以国家为上,不负韶华、不负青春,像王懿荣一样,让每一次努力都成为成功的生动注脚。

奔流不息民族魂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 张书涵(烟台一中)

纪念馆青少年教育总结(构建课本与实践)(4)

7月,在全国上下喜庆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们也刚刚从期末考试的鏖战中走出来,暂时放下手中书,赢得半日闲。9日,在班主任王文乾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省级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基地——王懿荣纪念馆,寻找红色印迹。

为了让同学们从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给埋头苦读的我们一个放松身心、加深交流的机会,一直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我们的“老班”——王文乾老师从活动的策划到具体实施作了详尽的调查与部署,与家委会一起选项目、挑课题、定预案,选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带给我们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

纪念馆青少年教育总结(构建课本与实践)(5)

纪念馆青少年教育总结(构建课本与实践)(6)

纪念馆青少年教育总结(构建课本与实践)(7)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王懿荣纪念馆六大部分,“光辉生平、甲骨之父、忠烈千秋、风范长存、佳作传世、甲骨文书法”,展馆详尽地展示了王懿荣的遗物,手札书信、著作、书法等300余件。作为甲骨文之父,他在中国历史上确立殷商的存在,使中国的信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他的发现成为中国学术史上殷商甲骨,西域汉简,内阁大库三大发现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忧心忧国的爱国人士,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眼见国已不国,毅然投井寻难,彰显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气节。解说员娓娓道来,“吾义不可苟生”的誓言,言犹在耳,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及王懿荣抵御外侮、至死不渝的家国情怀和崇高气节。

纪念馆青少年教育总结(构建课本与实践)(8)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听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受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熏陶,重温民族英雄爱国情怀,回顾中华文明灿烂进程;我们的祖国即将迎来七十二岁生日,我们的党已经走过百年辉煌历程,我们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我们的国家真正强大起来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自身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我们一定会继承、发扬好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和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丨权立通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