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冲锋真实影像(不可忽视的东北抗战)
以前学抗战历史,总以为1937年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是我国抗战史上的第一次大捷。最近学习抗战历史,通过有关资料偶然了解到东北“国民救国军”参谋长、共产党员李延禄早在1932年就卓越地指挥了“镜泊湖连环战”,才知道其中还有一个比“平型关大捷”战果更为辉煌的“墙缝大捷”,才是真正的我国抗战史上第一次大捷!这顿时让我肃然起敬,拍案叫绝,大有大开眼界之感。
原来,在“九一八”事变后,驻吉林省的东北军王德林营长坚决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于1932年初毅然率全营500余名官兵起义抗日,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自任总司令。中共满洲省委得知情况后,派王德林旧友、共产党员李延禄去帮助他。李延禄受到了王德林的器重,担任国民救国军参谋长。李延禄在军中建立了由我党秘密领导的以地下共产党员为骨干的700人的补充团并兼任团长。国民救国军1932年2月连克敦化、额穆和蛟河三县,队伍壮大到5000余人,声震远近,引起日寇恐慌。日寇关东军司令部急调天野少将率第十五旅团,从敦化向镜泊湖地区进行"征讨"。李延禄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不与日寇硬拼,而是选择有利地形,准备打伏击战,争取以少胜多,尽力歼灭日寇。这就拉开了“镜泊湖连环战”抗战大幕,并取得了应该大书特书的战果辉煌的“墙缝大捷”!
这个“墙缝”是地名,位于镜泊湖畔南岸东大泡的江边,夹在牡丹江和一个山坡中间的一条5华里长小路,路边耸立一人多高的石壁,时断时续,隔一段有个裂口,很像“墙缝”,故此得名“墙缝”。这里小的缝隙只能露脸,大的缝口数米宽。埋伏两端可形成交叉火力,是打伏击战的极佳军事要地。"墙缝"的地形地貌,是国民救国军补充团最强大的秘密武器。日寇天野部队在人数、装备、训练、作战经验等方面都大大超过救国军,但因为"墙缝"独特的地形地貌,双方优劣势发生根本的转变。
1932年3月13日清晨,当地爱国猎户陈文起佯装被日寇威逼利诱,为日寇“带路剿匪”,反将日寇7000余人诱入国民救国军埋伏圈。李延禄率700名补充团官兵,携带大量手榴弹,早就等着日寇进入埋伏圈。待日寇大部队进入“墙缝”伏击区,随即战斗打响了。补充团官兵的手榴弹如雨骤降,炸得日寇先是惊慌失措,后是气急败坏,“墙缝”峡谷中呈现一片鬼哭狼嚎、血肉横飞的“世界末日”景象!
高大的岩石,让日军的装备优势难以发挥。岩石高过人头,补充团战士躲在岩石缝口后面向日寇扔手榴弹,日寇的步枪、机枪无法伤及抗日战士。又因为战场狭窄,日寇的炮弹飞过战线老远,失去用场,机械化部队在山地窄道和巨石缝口也无从施展。日寇本来有飞机可以进行空中支援,但其飞机又无法对与日寇近距离作战的抗日救国军投弹,也难以俯冲扫射分散藏在许多岩石缝隙中的抗日战士。尽管日寇惯用两面包抄、中间突破战术进攻,也重视布置散兵线突击。但在狭长的“墙缝”地带,日寇无法两翼包抄,也无法攀登陡峭光秃的岩石,布置散兵线突击更无意义。无论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协同作战能力,在“墙缝”里都起不到作用,日寇唯一的选择就是向30多个缝口冲击。日寇只要突破其中一个缝口,就能迅速跟进,反包围攻击抗日救国军。
日寇天野少将指挥官认为,抗日救国军不过乌合之众,只要冲过某个缝隙,就胜券在握。于是天野指挥日寇按小队、中队建制反复进攻那些石缝,驱赶士兵一批批向上冲。这样一来,日寇等于主动向抗日救国军喂食,扩大了抗日救国军手榴弹的杀伤力。岩石下,日寇一批一批倒下,死伤累累。
战斗持续了近10个小时,日寇终于发现抗日救国军的薄弱环节。他们改向埋伏在西山掩护补充团后翼的抗日救国军发动强攻。为避免被抄后路,李延禄迅速下令补充团按预定路线及时撤退了。
根据战后打扫战场缴获枪支的数量,此战估算抗日救国军歼灭日寇至少有3500人。因为抗日救国军在后来打扫战场时共搜出完好无损的三八式步枪2000多支,并用它们装备了补充团的后备军;清理出被烧毁的枪筒残品1500余件,送到了自己的兵工厂修理。据此,可以推断出此战大概歼灭日寇3500余人。而补充团战士由于埋伏在巨石缝下边投弹,伤亡风险大大降低,伤亡仅7人。
因此,“墙缝大捷”可以说是世界军事史上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伏击战范例,更是我国抗日战争历史上的首次大捷!这一大捷创造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寇伤亡人数最多、我方损失最小的战斗记录,也为“镜泊湖连环战”取得了“开门红”和决定性的胜利,为抗日救国军后续彻底消灭天野旅团创造了条件。
但是,历史留给我们太多遗憾。就“墙缝大捷”来说,至少也有三大遗憾。
首先,“墙缝大捷”缺少宣传,几乎处于历史尘封状态。“墙缝大捷”乃至“镜泊湖连环战大捷”都因为特定的历史条件,没有在当时和以后得到有效宣传,仅仅当时在东北地区产生了极大震动,没有成为鼓舞全国抗日斗志的“宣传册”或者“教科书”,影响力非常有限。这与当时蒋介石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和“全力剿共政策”有极大关系。如果当时国民党政府不搞“不抵抗政策”,不压制抗日运动,而是利用“墙缝大捷”大力宣传,必能鼓动全民抗战斗志,掀起全民抗战热潮,更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即使在“七七事变”以后逐渐形成了全民抗战的热潮以后,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墙缝大捷”仍然长期被淡化处理,更是十分令人遗憾,非常令人不解。
其次,“墙缝大捷”战果超过了“平型关大捷”,但没有获得“平型关大捷”那样的历史评价。抗日救国军在“墙缝大捷”仅投入700兵力,歼敌3500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果卓著,意义非凡,但历史并未给予高度评价,甚至没有在我国教科书中出现。而在平型关战役中,当时八路军115师共投入兵力约12000人,日寇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仅投入兵力约4000人。由于日寇装备优良,其战力远远超过我军参战兵力。最后,我们八路军通过英勇战斗,付出伤亡600余人的代价,歼敌1000余人。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虽然不是以少胜多,但可以说是以弱胜强,尽管属于“惨胜”,但毕竟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迅速被广泛宣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也进入了历史教科书,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抗战佳话和爱国主义教育题材。这是“墙缝大捷”乃至“镜泊湖连环战”远远无法比拟的。
第三,非常宝贵的“墙缝大捷”遗址没有得到保护。近些年来人们疯狂地在那里开采石头,那里的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遗址原貌已经荡然无存。一个极其重要的极其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就这样被忽视、被毁灭了,这是对抗战光辉历史的极大无知与羞辱!
历史似乎给“墙缝大捷”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让我们既开怀又郁闷,既崇敬又遗憾。
有些遗憾无法弥补,有些遗憾可以弥补,有些遗憾必须弥补。对于“墙缝大捷”这样的宝贵历史,我们尽管已经无法保护和修复那无比珍贵的遗址了,但我们不能再忽视其历史价值。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挖掘和宣传“墙缝大捷”历史,让它在中国抗战历史上闪耀出应有的光辉,并以此向英雄的抗战前辈和先烈们致敬,告慰他们的英灵,传承他们的精神,更好地教育我们的人民,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墙缝大捷”永垂不朽!夺取“墙缝大捷”的抗战英雄们永垂不朽!
——2021年9月8日,星期三,初稿
参考资料:
1、刘干才等主编《东北抗战大纪实》;
2、360百科“墙缝战斗”、“镜泊湖连环战”等词条。
作者:刘志宇,男,供职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检察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