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选调生贴吧(上海硬核选调生)
澎湃新闻记者 巩汉语
1个人、1张表、3台电脑,5个小时左右便将1400余人的信息录入健康云并生成二维码。
在老人为主的社区、村居,重复、大量的健康云核酸登记信息录入工作成为难题,如果碰上48小时两次核酸筛查的当口,“人海战术”“通宵加班”更是成为关键词。
而此时,在上海西郊的一个村庄里,一名选调生也在为这件事犯愁。不过,困惑没有持续太久,他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敲代码、写程序,制作了健康云核酸登记二维码自动生成程序。 从此,老人们的核酸登记二维码不用再让志愿者一条条手动录入,极大提高效率,现已推广近百个村居。
用编程代码解决老人核酸登记难题
3月15日,上海选调生李思同接到青浦区练塘镇通知,其所在东淇村将于3月20日进行全村的核酸筛查工作。“年轻人大多去了城区,村里人以老年人为主”,摆在李思同面前的难题是,如何解决全村超800名老人的健康云扫码登记工作。
选调生李思同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老人们要么不会用或没有手机,要么手机是老年机,让他们自己用健康云核酸登记很难。”当天,李思同和同事们一起用起“笨方法”,他们用自己的健康云中的“非本人”功能,一位一位地替老人登记,“要录入的信息不少,身份证、住址、姓名之类的信息很繁琐。”
李思同算了一笔账,一个人在很熟练的情况下,手动录入一位老人的信息大概需要一分钟,一个村如果有1000个人,就需要两个人连续不断地录入至少9个小时。“效率太低了。”
手动录入一些居民信息后,李思同发现,这是一份重复性极强的工作,除了数据不同,基本条目都是一致的。“整个流程又十分简单,无非就是填入数据、生成二维码。”李思同说,这种不断循环的模式,让他想起了编程,也看到了自动化的可能。
想法产生后,李思同立马付诸实践,当天下午就回到办公室撰写编程。几个小时后,编写完成,并成功试运行。“其实并不复杂,只需要做一个自动输入输出的程序,并在特定的地方加入‘按键’,让程序具有生成二维码、截图、保存等功能就可以了。”李思同说。
批量自动操作程序
这套程序把繁琐的预约登记工作成功简化,现在,给老人生成核酸登记二维码,全程只需要准备好村委本就有的“人口信息表”,该程序就能模拟一位熟练操作人员运行工作,自动点击下一步,40秒就能运行生成一个预约登记码。
生长的二维码截图
东淇村总共1400多人(包括年轻人)的核酸登记码,只需要1个人、1张表、三台电脑,5个小时左右便能完成。
推广到上海4区近百个村居
核酸筛查通知下发后的几日,在选调生微信群里,李思同常听到其他选调生说“很辛苦”,李思同把自动核酸信息登记程序进行优化,3月17日,他将程序和源代码文件打包“扔”进了群里。没想到是,第二天开始就收获“好评”。
那天开始,这件事很快就在练塘村居群里传开,张联村、双菱村、泾花村、蒸浦村、湾塘居民区和小蒸居民区纷纷于线上线下讨教经验。回去实践时,蒸浦村在半日内便成功自动生成几百位老人的二维码。也有不少村居来学习经验做法,表示“要为以后的工作早做打算”。
打印好的核酸登记二维码
李思同说,他没有给这个程序的电脑运行环境设置壁垒,“都能用,本意就是方便大家。”李思同告诉记者,现在,青浦、嘉定、闵行、浦东等区的近百个村居都已经在使用这个自动化程序。
李思同表示,他还将持续优化第一版程序,比如:现在需要基于“健康云”性能稳定,才可成功生成二维码,故错峰使用在晚上访客量小时成功率更高。还有,由于成功率并非100%,需要人工50个一组进行检查,再人为补充生成二维码失败。
“技术角度不难,难的是把需求和技术连起来。”
李思同今年26岁,202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计算机语言是他的业余爱好。
大学时,他就对编程感兴趣,自学了各种计算机语言,C、C 等,还学习了Python。也许是接触多了,所以在工作中,李思同习惯性地从技术角度思考问题。
今年1月份时,他被安排社区云的维护工作,需要将几千条数据录入系统,当时他花了两天时间做出一个自动输入的程序。核酸登记的自动化程序也是基于此而来。
他还曾将村居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可视化呈现,把村里的地图作为底图,创建图块,将收集来的大量数据,包括住宅、地形、人口等等,以可视化的方式集中展示,看上去一目了然。
不过,李思同坦言,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并不厉害,“是个菜鸟,比不上技术大牛”,其实更重要的是发现需求并将之与技术相联系。李思同说,“尤其是在基层,需要有人用技术去思考,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栾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